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AI領域的投資事件高達384起,投資總額已經超過622億元人民幣?!澳銈儨蕚渥?a href="http://www.intimacywithspirit.com/AI_1.html"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AI芯片嗎?”成為很多AI公司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
AI芯片作為最基礎的一環(huán),提前做好“攻城略池”的準備,也是為后續(xù)發(fā)展做好鋪墊。有資料顯示,我國也已經制定了發(fā)展半導體產業(yè)的目標,2016年,芯片國產率只有26.2%,到2025年,國產率將增加到七成。這意味著國內的半導體制造能力也要同步增加。
而且相較之下,AI芯片研發(fā)上,目前國外的半導體巨頭動作并不大,主要還是以收購和合作為主,以英特爾為例,他們陸陸續(xù)續(xù)收購了Altera、Nervana、Movidius、Mobileye等多家公司,拿下了FPGA等多種芯片處理器技術。
在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IEEE Fellow、南京大學教授王天風看來,“芯片一般來說是巨頭的游戲,但許多國際型大公司,例如美國的博通公司以及日本和韓國的一些大公司在AI方面的研發(fā)投入并不大, 主因是機器學習或人工智能算法并不是這些公司的傳統(tǒng)強項,當然也有些注重利潤率的公司不想進入還不太成熟的AI市場。初創(chuàng)的AI芯片公司如果專注一些特定應用場景是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的?!?/p>
林福江教授認為國內初創(chuàng)公司做AI芯片是能夠突圍的,"接口’芯片(用于終端的芯片)的特殊應用,硬件也不太大,而且以算法為主,小公司是有很大機會的?!?/p>
確實,現在大多數計算機視覺或者自然語言處理初創(chuàng)公司,更多的是從技術應用場景出發(fā),圍繞終端側開發(fā)相應的芯片。毫不夸張的說,軟硬件解決方案+前后端通吃正在成為大趨勢。現階段AI芯片的應用也主要以金融、安防、物聯網、自動駕駛等幾個細分的場景為主。
AI芯片更多是概念產業(yè),是把一些可以解決算法問題的東西引進到芯片中來,普遍認為不會有通用AI芯片,也不會有一兩家大的芯片廠商來統(tǒng)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