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汽車">
這是福特大眾聯(lián)盟繼續(xù)向前推進的又一步。今年1月,福特和大眾正式宣布雙方將組建一個業(yè)務范圍廣泛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并簽署首項合作協(xié)議。根據(jù)協(xié)議,兩家公司最早將在2022年推出共同為全球市場開發(fā)的商用車車型和中型皮卡車型。新的戰(zhàn)略聯(lián)盟有利于合作雙方在擁有獨特功能和技術的車型架構方面分攤成本,從而顯著提升業(yè)務規(guī)模和運營效率。
當時,福特汽車和大眾汽車還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旨在探索在自動駕駛、智能移動出行服務和電動車型領域內的合作,探尋潛在的合作機會。
對于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大眾發(fā)言人證實 “根據(jù)掌握的情況,大眾與Aurora的合作已經結束”,與福特的談判“進展非常順利”。
Aurora是一家成立兩年的初創(chuàng)公司,總部位于加州的帕羅奧多,創(chuàng)始人分別是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斯特林安德森(Sterling Anderson)和德魯巴格內爾(Drew Bagnell),他們此前分別是谷歌、特斯拉和優(yōu)步公司自動駕駛技術部門的骨干。Aurora此前已經與大眾、現(xiàn)代和拜騰達成了穩(wěn)定的協(xié)議。今年2月份,該公司完成了5.3億美元的融資,這其中也包括來自亞馬遜的投資。
Aurora本周宣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達成一項協(xié)議,將把其駕駛軟件整合到這家意大利裔美國汽車制造商的汽車中。隨著科技在汽車行業(yè)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Aurora將與克萊斯勒達成多種合作伙伴關系。
據(jù)三位熟悉大眾與Aurora合作關系的人士表示,經過數(shù)月的試運行,大眾拒絕續(xù)簽合同。一些項目在2月或3月已經結束,一個最終項目在本月結束。
Aurora表示:“大眾集團Aurora Driver自動駕駛系統(tǒng)開發(fā)初期以來,一直是Aurora 的出色合作伙伴。隨著我們的驅動程序逐漸成熟,我們的平臺也越來越強大,我們將繼續(xù)與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合作,他們補充了我們的專業(yè)知識,擴大了我們產品的覆蓋范圍。”
據(jù)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大眾與Argo AI的合作談判可能在今年夏季達成。大眾此前曾表示,希望福特將在其電動汽車平臺上生產電池驅動汽車。
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大眾與福特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Argo AI合作更有意義,因為這將幫助其降低成本,同時保持對硬件和軟件開發(fā)的控制。
實際上,從市場來看,大眾與福特的自動駕駛合并也是合理的,因為福特是美國市場的領導者,而大眾是歐洲和中國市場的領導者。
今年2月底,《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道,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向福特汽車旗下的自動駕駛部門Argo">
而彭博社援引知情人透露,福特汽車公司和大眾汽車集團已經克服了此前的種種障礙,正朝著就雙方自動駕駛汽車聯(lián)盟達成一項潛在協(xié)議的方向前進。
上述知情人士稱,討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大眾投資以及與福特旗下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合作提供了可能的框架。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說,大眾和福特將Argo AI的估值定在40億美元左右。大眾和福特正在討論的框架將是創(chuàng)建一個類似于合資企業(yè)的實體,雙方對自動駕駛軟件擁有同等的所有權。
自動駕駛技術相當復雜,投資回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實現(xiàn),因此 “單干”的戰(zhàn)略未必會有所成果。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聯(lián)盟,將有助于福特和大眾兩家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打造一個全球巨頭,與Alphabet旗下的Waymo和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部門展開競爭。此外,在自動化和電動化領域的合作能夠幫助福特和大眾節(jié)約數(shù)十億美元的研發(fā)開支。(Dora)
(責編:林嘉興)
- 馬斯克罕見示弱 特斯拉股價暴跌8% 市值不足萬億美元
- 特斯拉利潤暴跌42%:汽車帝國的AI轉型陣痛與生存挑戰(zhàn)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xiàn)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