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剛出生,買輛新車還是淘輛舊車?”很多新媽媽都有過這樣的糾結。新車雖好,但從豪華品牌到經濟車型,刺鼻的車內異味必須忍受至少半年才能漸漸消退。于是,淘輛二手車過渡,成為不少家庭的無奈選擇。
截 至去年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2.79億輛,平均每百戶有31輛私家車。然而,對于車主十分關注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強制性國標在多年呼吁后姍姍來遲。 根據環(huán)保部最新發(fā)布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強制標準征求意見稿,車內空氣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等有害物質都有了更為嚴苛的限量值,并給出了 汽車廠家強制執(zhí)行的時間表: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銷售車輛必須滿足本標準要求;此前已經定型的車輛,自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強制標準要 求。
車內空氣標準6年終升級
小汽車越來越追求舒適性,里面的新材料也名目繁多,由于非金屬材料和黏合劑被大量應用,易導致車內污染物積聚,危害人體健康。
國家質檢總局此前披露,汽車產品缺陷信息的投訴情況顯示,除變速器、安全氣囊、輪胎等質量問題之外,車內異味已經成為車主投訴最為集中的問題之一。尤其是在很多情況下,包括孕婦、病人和兒童等敏感個體都可能受到車內污染的影響。
另 一方面,車內空氣污染物的成分較為復雜。有關機構進行的檢測和研究情況表明,車內空氣中存在的揮發(fā)性有機物達幾百種之多,包括烴類、醛類、酮類物質等。北 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專家指出,車內空氣污染的“禍根”一般是在車輛生產過程中“種”下的,在車輛制造出來之后再去治理效果極其有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 決問題。因此,汽車生產企業(yè)應對車內污染治理承擔第一責任。
正因為如此,環(huán)保部和國家質檢總局2010年發(fā)布實施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紤]到汽車企業(yè)的承受能力,當時這份標準還屬于推薦性標準,并不具有強制意義,引導優(yōu)勢車企自覺參照執(zhí)行。但此后,包括奔馳、奧迪在內的多個乘用車品牌,頻頻被曝出車內空氣污染嚴重的問題,關于車內空氣質量標準升級為強制標準的呼聲也連年高漲。
終于,在最新發(fā)布的征求意見稿中,《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標準的地位發(fā)生了質變。“從推薦性指南修訂為強制性的國家標準,這對汽車產業(yè)綠色發(fā)展和技術 進步提出了挑戰(zhàn),也為車內環(huán)境污染凈化治理行業(yè)提供了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國家室內車內環(huán)境及環(huán)保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分析。
車內有害物質限值收緊
車內污染物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八種物質對人體的危害較為嚴重,新標準對這些有害物質都給出了明確限值。特別是苯由原 標準的0.11mg/m3加嚴為0.06mg/m3,甲苯由原標準的1.10mg/m3加嚴為1.00mg/m3,二甲苯和乙苯由原標準的1.50mg /m3加嚴為1.00mg/m3。
記者注意到,新標準中,甲醛、苯乙烯、丙烯醛與原標準相同,同時乙醛的限值參考國際環(huán)境健康標準由0.05mg/m3調整為0.20mg/m3,“總體看強制性標準嚴于原來的推薦性標準,實施以后會更加有利于保護駕乘人員的身體健康。”宋廣生說。
新 標準提出,汽車制造企業(yè)應保證批量生產車輛的內飾零部件與備案信息一致,否則將判定為環(huán)保一致性檢查不合格。行業(yè)主管部門可以隨機在生產線上抽取批量生產 的汽車進行環(huán)保一致性檢查,如果抽取的樣車檢測合格,則判定環(huán)保一致性檢測合格。如果檢測發(fā)現8項指標中任何一種污染物超標,都將判定為不合格。這也就意 味著,新國標一旦落地,在執(zhí)行環(huán)節(jié)會非常嚴格。
由于新標準主要針對新車,但大批在用車 的空氣質量問題如何解決?宋廣生說,除使用凈化器等凈化系統(tǒng)外,車主也可以采用碳吸附產品進行凈化。不過,更多業(yè)內人士表示,在用車減輕車內空氣污染的最 有效手段還是勤開窗多通風。霧霾天氣下,則開啟車內空氣循環(huán)系統(tǒng),但空調濾芯需要定期更換。
200元單車成本增加受質疑
強制性國標是否會推高汽車生產制造成本?
此前發(fā)布的征求意見稿編制說明透露,標準實施主要為促進綠色環(huán)保材料的使用,預計單車成本增加不超過200元人民幣。
“200元有點太少了吧,還不到一個凈化器的價格。”有業(yè)內人士擔心,對于乘用車內空氣質量來說,200元的成本增加有點無法實現,因為改善車內空氣質量凈化器只能起到輔助作用,主要還得看汽車生產工藝和材料,這部分的成本壓力很大。
幾 年前,有媒體對車內空氣污染做過曝光,一些進口品牌國產化后為降低汽車降噪減震的成本采用了瀝青阻尼片。如果將瀝青阻尼片更換為環(huán)保材料的話,每輛車成本 大約增加150元至200元。這也就意味著,僅僅一項阻尼片材料的更換,就幾乎占到征求意見稿中提出的增加成本的全部。
對于標準實施的時間,征求意見稿明確表示: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新定型銷售車輛必須滿足本標準要求;對按本標準獲得批準生產的乘用車,其生產一致性檢查自批準之日起執(zhí)行。
需 要提醒的是,消費者在選購車輛時,最好先打開車門聞聞味道,選擇無異味或者異味較輕的車型。另外,雖然車內空氣污染的程度可能會隨著車體材料中有害物質的 不斷釋放而有所減輕,但在購買新車初期,上車之前最好先打開車門放放異味,并在行駛過程中經常開窗通風,在使用空調時則應多采用外循環(huán)模式。
- 特斯拉利潤暴跌42%:汽車帝國的AI轉型陣痛與生存挑戰(zhàn)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