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違章:從工具到入口沒那么簡單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5年,出行、地圖導航、上門洗車、上門保養(yǎng)等我們熟知汽車細分領域入口,或已經被互聯網巨頭們占領,或在市場考驗后被證明此路 不通。圍繞著汽車產業(yè)鏈的流量入口之爭,似乎已經沒有多少空白。然而在“車輛違章查詢”這一細分領域,并沒有看到互聯網巨頭們激烈爭奪的身影,更多的是創(chuàng) 業(yè)公司的角逐。

查違章是一個流量入口嗎?如果是,這個入口又為何沒有引起巨頭們的重視?企圖通過這個入口切入汽車產業(yè)鏈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又會采取怎樣的玩法?

滿足剛需且目標精準的工具

騰訊汽車發(fā)布的《2014年度車主行為報告》顯示,中國車主年均個人違章次數為約4.4次,每位車主都會面臨駕駛違章被扣分罰款的危險。同時, 逾期未處理并繳納罰款的違章行為,將會帶來無法獲得理賠,加罰滯納金等處罰。因此,及時快捷地獲知并處理自己的違章處罰對于車主來說至關重要。從這點來 看,查違章確實是車主的剛性需求,具備成為入口的潛質。

從用戶人群的構成來看,查違章同樣具備成為流量入口的潛質。日常使用查違章軟件的用戶,絕大多數都是車主。他們通常負責車輛的行駛、保養(yǎng)乃至置換,并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因此,查違章軟件有機會將保養(yǎng)、保險、車內配飾以及二手車等服務與用戶的需求相對接。

如此看來,查違章已經具備一些切入汽車產業(yè)鏈的潛質,但為何沒有得到互聯網巨頭們的重視?

需求低頻但技術要求復雜

車輪互聯市場總經理吳嬋表示,雖然查違章這個入口看起來還不錯,但相對于出行和地圖導航而言,用戶使用頻率并不高。據記者調查,目前應用市場中 大部分查違章軟件都可以將違章信息及時推送給用戶,無需頻繁打開應用刷新。較低的使用頻率對于追求優(yōu)質入口的互聯網巨頭來說,吸引力確實不夠。

此外,查違章的技術門檻雖然不高,但要保證用戶能夠及時查詢準確地查詢自己的違章信息卻十分復雜。“各地方車輛違章信息都是公開的”,吳嬋對記 者表示,“但各地交管局各自的管理系統不同。查違章軟件要想實現精準及時查找,就需要進行逐個適配。這就需要企業(yè)專注于在漫長的運營周期里對軟件不斷進行 適配與迭代更新。”據吳嬋向記者透露,從車輪查違章2012年底上線到今天,他們的技術人員一直在產品迭代與提升用戶體驗方面進行著大量的投入。

反觀互聯網巨頭們,一方面由于缺乏在主營業(yè)務之外的專注用心,使得他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查違章這款需要“下苦工夫”的產品當中;另一方面他們已 經積累的云計算、大數據方面的技術優(yōu)勢,在查違章這個具體需求上沒有更多用武之地。因此他們往往爭奪其他更高頻、對技術與運營水平要求更高的入口,并沒有 給予查違章這個入口更多關注。

由于巨頭們的“忽視”,給創(chuàng)業(yè)公司帶來了發(fā)展機遇。通過這個入口,創(chuàng)業(yè)公司得以有機會切入汽車產業(yè)鏈。

需有黏性且拓展關聯服務

雖然搶先進入查違章這一領域,但如何提升用戶粘性,并將用戶查違章這一需求橫向拓展為維修保養(yǎng)、車險、二手車等關聯需求,則是擺在創(chuàng)業(yè)公司面前的又一難題。吳嬋對記者表示:“查違章軟件要實現盈利,就必須要從‘工具’的屬性中跳出來,針對車主的關聯需求提供服務。”

在提升用戶粘性方面,目前在查違章軟件中比較廣泛采用的方式是將汽車以及駕駛員相關的資訊例如限行、路況提醒,以及一些趣味內容相結合。為用戶的駕駛行為提供更多信息參考依據。目前在車輪查違章、違章查詢(搜狐)、微車等查違章的軟件上都已經采用。

在提供關聯服務方面,各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都還在摸索階段。看來,查違章和其他入口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要想成為一個可靠的入口,不僅要深化用戶體驗做 好用戶粘性,而且要不斷摸索關聯服務。慶幸的是,查違章軟件的創(chuàng)業(yè)者們沒有把事情想的那么簡單,也沒有冒進。這些創(chuàng)業(yè)公司誰又能突圍而出?不僅取決于自身 的努力,也取決于互聯網巨頭是否樂于參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12-22
查違章:從工具到入口沒那么簡單
回顧即將過去的2015年,出行、地圖導航、上門洗車、上門保養(yǎng)等我們熟知汽車細分領域入口,或已經被互聯網巨頭們占領,或在市場考驗后被證明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