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兩協會選擇此時發(fā)布“零整 比”報告,有借發(fā)改委反壟斷局兩會前發(fā)起的“對汽車廠配件壟斷問題做外圍調查”東風的意味。一旦政策調整進入正軌,信息技術變革持續(xù)加速行業(yè)透明,會誘惑 更多資本加快投資后市場電商、汽配連鎖與快修連鎖等業(yè)態(tài)。三方合力下,國內汽車售后市場的整合和變革進程將加快實現。
由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與中國汽車維修行業(yè)協會聯合發(fā)布的國內18款常見車型的“整車配件零整比”報告,引發(fā)各種解讀。有抨擊廠家黑的,也有為零整比辯護的。
唯獨很少看到這個報告出臺后,對國內汽車后市場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多多少少也忽略了報告發(fā)布方——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以及他們數據調查渠道的來源——整車銷售價格來源于各車型廠商指導價,配件銷售價格是采集自各4S店原廠配件價格。
注意到這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比較直觀的結論:這是繼發(fā)改委反壟斷局對汽車廠配件壟斷問題做外圍調查之后,由行業(yè)相關巨頭發(fā)起的、針對整車廠4S體系的又一次沖擊:4S店體系要么主動降低成本、迎接獨立售后體系的競爭,要么在政策變動導致的市場競爭中被動淘汰。
我們先看看目前國內車險保費的購置與賠付機制,可以了解到中國保險行業(yè)協會做這件事情的動機。
國內現階段汽車后市場的售后服務中,維修保養(yǎng)、鈑金和噴漆為三大業(yè)務支柱,其中,鈑金和噴漆業(yè)務占到了售后的30%—40%,而某些4S店中這些業(yè)務的90%以上收入都是來自于保險理賠。車險理賠款中約60%為配件買單。
目前車險保費依據新車購置價而定,相同售價車輛的保費相同。但是之后,保險公司會根據被保車輛上一年的賠付情況,對下一年度的車險費用有相應浮動。由于4S店在渠道上的優(yōu)勢,大部分車主在提車同時就近在4S店通過汽車銷售人員,把車險買好。
此前,由于保險公司對4S體系依賴度較高,后者在車險銷售、代辦理賠(包括報險、在4S店修理事故車等)等環(huán)節(jié)自由度相對較大,但也因此產生很多貓膩:如一些4S店將寄存的事故車私下里再造事故,以向保險公司索取更高的修理費用。
巨大的操作空間,導致諸多保險公司的車險多數處于虧損狀況;而已車險為主營業(yè)務的產險公司的表現整體表現不佳,行業(yè)平均凈利潤率僅為4%。
與 此相對應的是,4S店的售后利潤率節(jié)節(jié)攀升:如亞夏汽車在2013年年報中披露,去年整車銷售毛利率僅有2.42%,而維修及配件銷售毛利率高達 32.94%;特力A在汽車檢測維修及配件銷售上的毛利率達22.69%,而汽車銷售的毛利率僅為1.48%,修車毛利率是賣車毛利率的15倍;另一家上 市公司龐大集團賣車的利潤率達到7.22%,但是包括備件收入和維修服務在內的售后服務毛利率高達35.91%。
這其中的反差,導致保險行業(yè)一致將車險費率改革作為近年的重頭戲。
其實,保險公司也一直在試圖擺脫對4S渠道的依賴:從車險代辦理賠的取消,到出險必須現場報險,再到續(xù)保銷售渠道逐漸收攏到保險公司,再到出險次數和下期保費掛鉤等等一系列的規(guī)定,都對4S店的經營造成影響。最明顯就是4S店的車險理賠數量和理賠額下降。
隨著續(xù)保銷售由4S店逐漸過渡到保險公司的電話銷售,4S店在車險前端獲取的利潤越來越少。但是在后端的事故車維修上,由于很多不了解情況的車主找不到比4S體系更值得信賴的渠道落地,仍然由4S店把持。現在主流觀點是,國內4S體系承擔了60%車輛的維修。
零 整比報告的發(fā)布,在短期內恐怕不能對4S店產生影響。但它會刺激獨立售后體系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如杭州小指就把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作為近年來的重要 戰(zhàn)略推行,訴求點就是降低雙方成本。而獨立維修渠道在事故件的定價上,都比照4S體系進行一定程度的折讓。通過“零整比”報告,如果能實現保險理賠定損價 格持續(xù)回歸基本面,將讓整個行業(yè)及車主獲益。
長期來看,其作用非常明顯:零整比加上車險費率的市場化改革,將引導消費者優(yōu)先選擇相同價位、但用車成本較低的品牌與車型,倒逼整車廠對4S服務體系的零部件定價及維修做出調整,對事故件維修管理進一步規(guī)范。
另 一方面,我們感覺兩協會選擇此時發(fā)布“零整比”報告,有借發(fā)改委反壟斷局兩會前發(fā)起的“對汽車廠配件壟斷問題做外圍調查”東風的意味。市場希望,打破汽車 廠商對原廠配件渠道的壟斷和對零部件供應商的限制,不得限制授權供應商對外銷售配件,不得限制零部件供應商在配件上使用自己的商標和標識,同時對產品信息 予以公開。通過市場競爭手段,讓配件價格不再虛高。
一旦政策調整進入正軌,信息技術變革持續(xù)加速行業(yè)透明,會誘惑更多資本加快投資后市場電商、汽配連鎖與快修連鎖等業(yè)態(tài)。三方合力下,國內汽車售后市場的整合和變革進程將加快實現。
- 特斯拉利潤暴跌42%:汽車帝國的AI轉型陣痛與生存挑戰(zhàn)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