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大眾(中國)曾被爆出將在國內建1200家快修店。8月,又有消息傳出,上海通用收購AC德科的談判正在進行中,計劃在國內試水開設100家快修連鎖加盟店,新設立快修連鎖品牌暫定名為“車工坊”。12月,華晨寶馬也宣布將下沉渠道,在除一線城市以外的城市布局2S店。
對連鎖快修店這塊市場虎視眈眈的還有汽車經銷商集團,比如廣東省中山創(chuàng)世紀集團今年成立了中山創(chuàng)世紀快車道快修連鎖店。四川精典汽車商貿有限公司也在積極布局價格合理且方便快捷的社區(qū)快修店。
有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各類汽車維修廠數量已經從去年底的44萬家上升至48萬家,按照我國汽車保有量1.7億輛計算,平均每家維修企業(yè)服務的車輛不足400輛。若以同時期美國市場的發(fā)展程度類比,中國現有的維修廠中3/4將面臨淘汰,行業(yè)洗牌在所難免。
6月,杭州最大的豪華車維修公司浙江星時達汽車專業(yè)維護中心宣布公司解散。10月,浙江另一家擁有17家店面的汽修美容連鎖店一夜之間倒閉。而其他關張的獨立維修店不計其數。
那么,汽車維修市場到底是“藍海”還是“紅海”呢?
12月初,米其林馳加在北京發(fā)布了全新升級的“馳加2.0” 服務模式,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業(yè)務經理廖初航繼續(xù)看好維修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他認為,隨著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和平均車齡的上升,市場重心已向后市場轉 移。而隨著后市場被整車廠及經銷商壟斷的局面正被打破,隨著移動互聯和后市場連鎖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消費者也正面對一個日趨多元化、去邊界化的服務市場。在后 面幾年的競爭當中,會真正的出現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局面。越來越多的汽車售后服務品牌趨向連鎖化,今后業(yè)務量會越發(fā)聚集在數量更少的品牌連鎖服務網絡當 中。
北京大容汽車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輝指出,今年隨著公車改革的實行,公務車單位降低了公車出行頻率,同時私家車總價降低,質量提升,維修保養(yǎng)項目也減少了,相反房租和人員成本卻在不斷上升,這些都造成維修行業(yè)普遍存在盈利困難。
此外,今年互聯網強勢沖擊傳統(tǒng)汽車維修市場,盲目燒錢攪亂了市場,維修保養(yǎng)行業(yè)其實已經進入寒冬。 “互聯網和資本的進入短期看威脅了傳統(tǒng)維修市場,但從長期看,這能夠加速行業(yè)成熟,讓從業(yè)者更加理性。大浪淘沙后,留下來的企業(yè)都是經得住市場考驗,被消 費者認可的。”王永輝說。
王永輝進一步指出,未來汽修連鎖企業(yè)要做好以下幾點,才能在市場立足。首先,要重視維修和服務質量、提升客戶體驗。其次要不斷滿足客戶的新需求,采取新的傳播方式和營銷方式,一邊與電商合作,一變開設社區(qū)連鎖店,保證維修保養(yǎng)服務的快捷性。
綜上所述,雖然不斷有企業(yè)高調入場,也有不少企業(yè)黯然出局,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維修保養(yǎng)行業(yè)已經難稱“藍海”。未來市場競爭必然會更加激烈,品牌連鎖模式或許會贏得更多消費者信任,但絕非所有連鎖品牌都能生存下去,到時既要拼背景、也要拼內功。
年,德爾福、馬瑞利、冠軍、馬牌、立邦、亞克蘇諾貝爾等十多家汽車售后市場的國際巨頭們紛紛爭搶著進入中國市場。隨著汽車銷售利潤下滑,后市場被業(yè)界公認為是獲得盈利的下一個驅動力。
- 哪吒汽車母公司陷破產審查風波:新能源賽道激戰(zhàn)下的生存挑戰(zhàn)
- 廣汽零部件子公司訴哪吒汽車合同糾紛案開庭在即,新能源供應鏈博弈再升級
- 小米SU7 Ultra風波持續(xù)發(fā)酵:數百車主要求退車,品牌面臨嚴峻考驗
- 奇瑞高管評吉利新車:“爛車” 鑒定完畢?行業(yè)言論風波引關注
- 透視全球車企財報:為何中國車企活得更穩(wěn)?
- 特斯拉預制式超級充電站技術“出海”,加速全球充電網絡布局
- 比亞迪見證海獅07EV車主趙心童奪冠,全球銷冠品牌再添星光
- 文遠知行與Uber深化合作,加速Robotaxi全球化布局
- 保時捷在華銷量遭遇“滑鐵盧”:2025年Q1交付量不足萬輛,同比暴跌42%
- 2025比亞迪美洲商務大會在浙江嵊州舉辦 20多國嘉賓點贊比亞迪科技實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