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汽車產銷數(shù)據(jù)塵埃落定,全年乘用車銷量2110萬輛,這也是乘用車銷量首次突破2000萬輛關卡,但數(shù)字背后SUV大漲與轎車下滑局面耐人尋味。
2015年SUV車型銷量達622萬輛,同比增長52.4%,已占乘用車銷量的近三成,而轎車銷量1172萬輛,同比下滑5.3%。
值得注意的是,在SUV市場,自主品牌表現(xiàn)強勁,全年實現(xiàn)334.3萬輛銷量,同比增長82.8%,市場份額創(chuàng)下53.7%的新高。
在2015年乘用車銷量同比7.3%的個位數(shù)增長的晦澀之下,高歌猛進的SUV成為汽車市場的艷麗“奇葩”。當然,這種趨勢也被自主品牌視為迅速開拓市場、提升競爭力的靈丹妙藥。
SUV市場的火爆,讓自主品牌看到了“彎道超車”的機會、嗅到了快速積蓄資本的可能。然而,中國汽車市場有著明顯的兩面性——龐大而特殊;龐大之下所有的變化帶著強烈的特殊性、無序性——有行政政策的不時干預、有消費理念在煽動性因素下的群體消費取向的快速轉變……
也正是這種特殊性,“拷貝”領先者成為快速掘金的不二法門,而簡單“拷貝”策略卻也屢試不爽。不管是眾泰、陸風的粗暴,還是長安、傳祺、寶駿等的迂回,無一不是覬覦SUV市場紅利的“短視”。
然而,短視并非沒有理由。在“成王敗寇”價值觀念大肆盛行的當下,銷量似乎成為衡量成功與否的唯一指標。銷量不好的產品,是沒有資格談市場的——即使是長城有哈弗H6、哈弗H2的銷量榮耀,但哈弗H8、哈弗H9的銷量不振亦飽受議論與揶揄。
因此,基于特殊性與無序性,在市場生機勃勃的當下,SUV的隱憂正在顯現(xiàn)——對SUV產品的推出完完全全是市場行為,鮮有站在品牌、企業(yè)戰(zhàn)略層面進行的產品布局,一旦SUV市場萎縮,資源浪費的景象必定驚人。
據(jù)權威部門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自主品牌有82款SUV產品,而在2016年還將有28款自主品牌SUV產品上市,產品呈現(xiàn)“大躍進”。
另一份數(shù)據(jù)顯示,2015年SUV銷量前十名中,自主品牌SUV占據(jù)六席,六款車型銷量之和超過125萬輛,已經占據(jù)自主SUV銷量的37.6%。
也就是說,82款中的76款合計占據(jù)銷量的62.4%。
一定意義上說,自主品牌SUV“馬太效應”已經顯現(xiàn)——強者恒強。
說到SUV就不得不拿哈弗來做分析,在2015年SUV銷量前十名的榜單中,上市短短一年多的哈弗H2榜上有名,位列第六。盡管與上市4年多的冠軍哈弗H6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但哈弗H2在短時間內,銷量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很大程度上凸顯的是哈弗品牌效應。
當然,就目前的局勢來看,長城執(zhí)著任性SUV產品也存在一定的潛在危險性,那就是,當SUV市場日趨飽和之后,長城將幾無退路。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認為,長城聚焦哈弗無所謂風險,因為,哈弗在各方面已經形成了完備的體系能力,即使SUV市場不好,影響的并不是哈弗,而是一些“為市場而生的SUV車型”。
毫無疑問,時下,SUV已成為自主品牌的“庇護所”,繁榮背后將是隱憂。不過,是自主品牌為SUV而SUV正確,還是像哈弗“就做SUV”正確,依然沒有明晰的答案。但是,隨著SUV市場競爭的加劇,這個答案很快就會浮出水面。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xiàn)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 比亞迪承諾兜底! 秦L引領智能泊車進入“安心”時代
- 極氪7X榮獲Euro NCAP五星認證,2025全球中型SUV總分第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