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朗普政府向國會遞信,正式開始論證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NAFTA)的相關事宜,談判最早將于8月16日開始。在這個過程中,從特朗普試圖把就業(yè)和利潤帶回美國的初衷來看,那些美國在貿易中處于逆差地位的行業(yè)將會是談判的主要方向,其中包括汽車制造業(yè)和石油行業(yè)。

美國國會參議院12日剛通過了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出任美國貿易代表的提名,萊特希澤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代表特朗普向國會寫了一封信。
NAFTA的“現(xiàn)代化”
萊特希澤在向參眾兩院遞交的信中傳達了特朗普的計劃,稱將啟動有關NAFTA“現(xiàn)代化”的談判,在可操作的時間范圍內盡可能快地啟動該計劃。
根據美國現(xiàn)行的貿易法律,在做最終決定之前,國會有90天的“咨詢期”,這意味著,國會通過并且啟動相關談判的時間不會早于8月16日。并且,法律規(guī)定相關部門要在不早于談判開始前30天對外公開具體的談判目標,因此,粗略估計,在7月之前,外界將難以通過官方渠道知曉談判細節(jié)。
萊特希澤寫道,有必要更新NAFTA之中“不能反映現(xiàn)代標準”的章節(jié),他認為,NAFTA已經存在了23年,當初談判之時,連數字化貿易都剛處于起步階段,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沒有具體細節(jié),但這封信透露,將對自貿協(xié)定中關于知識產權、監(jiān)管實施、國有企業(yè)、服務業(yè)、海關手續(xù)、衛(wèi)生和檢疫、勞工、環(huán)境和中小企業(yè)相關的規(guī)定條款進行更新。
同樣在貿易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表示,這封信不只是給國會看,也是給美國的貿易伙伴看的?!白杂珊凸绞敲绹Q易協(xié)定的新標準”,接下去的一段時間將會“逐國逐商品”地審閱貿易條款。他還再一次把美國的制造業(yè)下滑、工廠倒閉和失業(yè)率歸咎于NAFTA。
目標:汽車和石油
萊特希澤認為,NAFTA對于一些行業(yè)來說還在起正面作用,比如農業(yè)、投資服務業(yè)和能源行業(yè),但是對于制造業(yè)等行業(yè),已經顯得過時,這些正是未來將發(fā)生變化的領域。
從特朗普打算填平貿易赤字,把就業(yè)和利潤帶回美國的初衷來看,最有可能成為談判標的的行業(yè)自然是那些目前美國貿易逆差最大的領域。
根據美國統(tǒng)計局的數據,在和加拿大的貿易中,去年的貿易逆差在110億美元左右,石油是美國面臨貿易逆差最大的行業(yè),大約350億美元,其次是汽車制造業(yè)(100億美元),有色金屬、天然氣、木材等行業(yè)也都存在貿易逆差。再看墨西哥,美國對墨西哥的貿易逆差約為630億美元,其中汽車制造業(yè)的貿易逆差最大,將近600億美元,其次為通訊設備(近200億美元)和蔬果(超過100億美元)。
實際上,作為三方自貿協(xié)定,NAFTA給美國和加拿大及墨西哥帶來的貿易增長同樣驚人,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是美國第三大進口來源國,2016年,美國向加拿大出口2660億美元的貨物和542億美元的服務,比1993年的前NAFTA時代分別增長了165%和218%;反過來,2016年美國向加拿大進口了2781億美元的貨物和296億美元的服務,比1993年分別增長了150%和225%。
曾任國際貿易部長的加拿大外交部長克里斯蒂婭·弗里蘭(Chrystia Freeland)強調,目前要求給出談判的時間點為時尚早,但是鑒于墨西哥的大選和美國的國會中期選舉將在2018年到來,自貿談判的完成不會遲于明年春天。
萊特希澤表示,很多這類談判都會以雙邊談判的形式開展,涉及到的很多事務也是雙邊的。但是弗里蘭認為,既然是三方協(xié)議,那就應該舉行三方談判。近期,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國的外交部長及國務卿都將密切交流。
自貿談判是一個多方角力的過程,美國提出要修改條款,那么他們自己首先要明確并通過將修改的方向。白宮現(xiàn)在已經向國會提交了計劃,國會將有90天時間就總統(tǒng)班子的意見進行審核并提供意見,參與這個咨詢過程的國會主體將是參眾兩院各自下設的貿易談判委員會,以及任何涉及到與貿易相關的委員會。與此同時,加拿大和墨西哥也將啟動類似過程,主要是派出談判團隊將向全國各地、商會、智庫和相關行業(yè)領袖進行咨詢,拿出最有利于本國的方案。
接著,三國的貿易代表將拿著各自的方案坐下來面對面協(xié)商,這個過程有可能是幾個月,也有可能持續(xù)數年,中途各方決策層將不斷調整談判方向和主要任務,確認已達成的共識,一旦談判代表們達成一致,方案將被發(fā)回各自國家的立法機構投票通過。
- 特斯拉利潤暴跌42%:汽車帝國的AI轉型陣痛與生存挑戰(zhàn)
- 比亞迪成為國際米蘭全球汽車合作伙伴,用足球語言溝通全球用戶
- 潘展樂成為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仰望U7車主
- 比亞迪第13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潘展樂成為仰望U7形象大使
- TüV萊茵InnoHub啟幕:“科技+體驗”定義未來出行與生活方式新范式
- 極氪回應"金箍棒"商標注冊 希望大家多關注安全
- 比亞迪三款車型亮相2025古德伍德速度節(jié) 展現(xiàn)中國汽車品牌科技力量
- 鴻蒙智行大動作:享界S9T官圖曝光,首款旅行車來了
- 智能泊車新標桿!秦L這三大停車體驗,將“秦”緒價值拉滿
- 比亞迪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后,秦L率先OTA引領泊車安心時代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