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約翰·金德維格(John Kindervag)首次提出了零信任安全的概念之后,已經有十年時間。零信任安全理念已經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國內零信任安全也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和業(yè)界的高度重視。而今年備受關注,是被關注的熱點之一。
眾所周知,零信任是一種基于嚴格身份驗證過程的網絡安全模型。該框架規(guī)定,只有經過身份驗證和授權的用戶和設備才能訪問應用程序和數據。同時,它可以保護這些應用程序和用戶免受互聯網上高級威脅的侵害。該模型可以更有效地適應現代環(huán)境的復雜性,無論人在何處,都可以有效的保護設備、應用程序和數據安全,對于數字化轉型及企業(yè)網絡安全架構來說,都越來越重要。
云深互聯陳本峰表示,“零信任安全的中心是數據。傳統(tǒng)的防火墻或者密碼策略并不能有效的阻止外部攻擊,而零信任框架可以針對數據泄露和網絡威脅提供可靠的防御。熟悉了解零信任的工作原理及模型原則,可以對安全防御有更多的了解,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對零信任安全模型的認知。”那么,到底什么是零信任安全模型呢?
零信任安全的工作原理
零信任安全是涉及多種技術和流程的網絡安全方法,而且前面講到,它的核心是數據安全性。所以,數據安全是零信任架構的重點領域。包括Forrester也建議針對重點領域需建立最佳的零信任安全策略。
圖 零信任安全模型
· 零信任數據:零信任首先要保護數據,然后再構建其他安全層。由于數據是攻擊者和內部威脅的最終目標,因此,零信任框架的第一關注點就是數據。需要對數據進行實時監(jiān)測和響應。
· 零信任網絡:零信任技術可以對網絡進行分段、隔離和限制,阻止攻擊者進入網絡竊取數據。
· 零信任人員:網絡安全其實是人的安全,人是安全策略中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零信任模型沒有假設公司防火墻后面的所有信息都是安全的,而是假設違規(guī)并驗證每個請求,就像它是來自開放網絡一樣。無論請求來自何處或訪問什么資源,零信任都會教我們“永遠不要信任,永遠要驗證”。在授予訪問權限之前,每個訪問請求都經過完全身份驗證,授權和加密。微隔離和特權最小的訪問原理被應用以最小化橫向移動。豐富的情報和分析功能可用于實時檢測和響應異常。
· 零信任工作負載:工作負載是基礎架構和運營團隊所使用的術語,意指使您的客戶與您的業(yè)務交互的整個應用程序和后端軟件堆棧,從存儲到操作系統(tǒng)到Web前端,將整個堆棧視為威脅,并使用符合“零信任”標準的控件對其進行保護。
· 零信任設備:由于網絡上設備的數量在過去幾年中呈爆炸式增長,而這些連接的設備中的每一個都可以作為攻擊者滲入網絡的入口點。所以,零信任安全團隊應該能夠隔離,保護和控制網絡上的每臺設備。
· 可見性分析:高級威脅檢測和用戶行為分析是掌握網絡中任何潛在威脅的關鍵,便于實時識別異常行為。執(zhí)行“零信任”原則,可以讓安全事件響應團隊及時了解網絡中發(fā)生的事情,并進行分析。
· 自動化和編排:自動化有助于零信任安全系統(tǒng)的正常運行,并執(zhí)行零信任策略。
零信任安全模型的3條原則
零信任是一種基于嚴格身份驗證過程的網絡安全模型。其有3個基本原則:
圖 零信任原則
1. 對資源訪問進行身份驗證
零信任的第一基本原理是對資源訪問進行身份驗證。我們必須假定在訪問網絡時都是具有威脅的,所以每次用戶在訪問共享文件、應用程序、云存儲設備時,都需要重新進行驗證。
2.采用最小特權模型并執(zhí)行訪問控制
最低權限的訪問模式是一種安全模式,因為通過限制每個用戶的訪問權限,可以防止攻擊者使用一個受感染的帳戶來訪問大量數據。
3.檢查并記錄所有內容
零信任原則要求檢查和驗證所有內容。記錄每個網絡呼叫,文件訪問和電子郵件中是否存在惡意行為,這樣可以分辨出正常登錄或異常登錄之間的區(qū)別。
零信任安全模型的實施
文章開頭,我們提到了零信任的核心是數據。對于如何利用零信任架構保護數據,有以下幾點:
· 識別敏感數據:在保護數據之前,需要找出敏感數據所在的位置,并明確數據的訪問權限。
· 限制訪問:確定了敏感數據后,請檢查以確保只有需要訪問權限的人員才能訪問。這將限制敏感數據的暴露,并使黑客更難獲得訪問權限。
· 檢測威脅:了解敏感數據的位置并限制對其的訪問是建立“零信任”的關鍵的一步。接下來,需要能夠檢測數據是否有異常行為。并將當前行為與先前行為的基準進行比較,然后應用安全分析和規(guī)則以檢測來自內部或外部的網絡安全威脅。
寫在最后:
零信任作為一種信息安全架構,要求對網絡內部或外部的訪問采用“永不信任,始終驗證,強制執(zhí)行最小特權”的方法。通過實施最少特權訪問,組織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攻擊面,提高審計和合規(guī)性可見性,并降低現代混合型企業(yè)的風險,復雜性和成本。
2019年,Gartner發(fā)布的《零信任網絡訪問市場指南》中對零信任安全的市場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隨著零信任逐步被眾多企業(yè)熟知和應用,而且,零信任相對傳統(tǒng)安全具有更好的優(yōu)越性,未來零信任的市場占有率將會越來越大,未來,可期。”云深互聯陳本峰如是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