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國28nm芯片產業(yè)鏈1-2年可成熟,影響幾何??

10月11日,我們看到一則中國芯片領域的重大喜訊:芯動科技這家中國領先的一站式IP和定制芯片領軍企業(yè)宣布,已完成全球首個基于中芯國際FinFET N+1先進工藝的芯片流片和測試,所有IP全自主國產,功能一次測試通過。

中國芯片制造商中芯國際的“N+1”工藝非常了不起,是在第一代先進工藝14nm之后的第二代先進工藝的代號,也被稱為“國產版”的7nm芯片技術,比現有的14nm工藝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57%,邏輯面積縮小了63%,SoC面積減少了55%。

從該條新聞筆者明顯感受到,國產芯片制造技術進步速度很快,超過預期。

相比于7nm工藝,國產化的28nm工藝芯片更容易實現,如果能量產影響更大。據了解,在上海微電子、中芯國際等大量中國產業(yè)鏈共同努力下,中國28nm芯片產業(yè)鏈已經有不錯發(fā)展。業(yè)界預計國產化的28nm芯片將規(guī)模生產,能在1-2年實現。

國產版7nm芯片來了!中國28nm芯片產業(yè)鏈量產也不遠

為何要打造完整“國產化”芯片產業(yè)鏈?

芯片產業(yè)的發(fā)展,是全球各國技術智慧的集體結晶。但一些國家出臺霸道禁令,無視其他國家的科技貢獻,破壞了全球產業(yè)鏈的開放合作、共同發(fā)展的良好格局。

吃一塹,長一智。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和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yè),在推動芯片自主創(chuàng)新,實現芯片多元化供應鏈,防止掉入禁令“陷阱”。

其實芯片產業(yè)分為高中低端不同層次。中國作為數字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大國,對芯片需求旺盛。據海關總署統(tǒng)計,上半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yè)進口1546.1億美元,同比增長12.2%,出口505.1億美元,同比增長10.5%

中國已經在中低端取得出色成績,在芯片制造原料稀土、芯片設計等領域處于全球領先,但在7nm、5nm等高端市場設計軟件、制造生產等領域,還存在較大短板。

對于短板,中國科技企業(yè)在積極推動“國產化”芯片生產線落地。大量資本還從中發(fā)現機會。包括中芯國際的前高管在內的中國技術資深人士正規(guī)劃“國內替代”基金,以在中國創(chuàng)建下一個芯片科技巨頭。

更為關鍵的是,中國出臺重大稅收優(yōu)惠政策鼓勵中國半導體產業(yè)創(chuàng)新。根據國務院出臺的新政策,經營超過15年的合格集成電路項目和企業(yè),如果采用28nm工藝或更先進的工藝,將可免稅長達10年的企業(yè)所得稅。這極大鼓勵了中國芯片產業(yè)。

根據智東西統(tǒng)計的數據,從今年第二季度到7月23日,中國有77項與半導體相關的融資活動,共有72家公司獲得了總計267億元人民幣(合38億美元)的融資。今年第二季度,中國在芯片行業(yè)的資本投資比去年增長了近10倍。根據企業(yè)數據庫天眼查的數據,截至7月16日,中國在2020年第二季度組建了17000多家集成電路(IC)公司,年增長率為30%。

加速“國產化”,28nm芯片產線何時實現?

從目前的發(fā)展看,中國芯片產業(yè)在28nm及以上工藝的芯片領域,有不錯積累,也在全力實現國產化的28nm芯片量產。大家可不能輕視28nm技術,因為這是當下成熟制程與先進制程的分界點。中國如果掌握了該技術的國產化量產,就可以滿足絕大部分市場的芯片需求。

據君臨研究中心分析,目前的芯片種類里,除了對功耗要求比較高的CPU、GPU、AI芯片外,其余的工業(yè)級芯片其實都是用的28nm以上的技術,比如電視、空調、汽車、高鐵、火箭、衛(wèi)星、工業(yè)機器人、電梯、醫(yī)療設備、智能手環(huán)、無人機等。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CGTN報道,盡管中國公司不具備生產最先進的智能手機芯片組所需的7nm和5nm制造能力,但它們卻能夠生產28nm和14nm芯片,這足以滿足手機以外的大多數電子產品的需求。

縱觀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yè)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等都掌握了28nm芯片的量產技術。接下來看整個中國產業(yè)鏈如何協(xié)同,能快速實現國產化28nm芯片“量產”能力。

據悉,中芯國際在今年7月份通過向公眾出售股票籌集了75.8億美元,宣布計劃在北京建立一個價值76億美元的芯片代工廠,重點是28nm和更先進的工藝,目標是每月生產約100000個硅晶片。中芯國際聯席首席執(zhí)行官趙海軍在8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證實,中芯國際正從中國國內采購芯片制造工具和材料。

今年8月有報道稱,上海微電子制造了自己的光刻機,用于制造28nm芯片。除28nm機器外,上海微電子的產品還能夠在11nm節(jié)點上制造半導體,并且它還希望推出能夠構建7nm芯片的產品。

中國首家3D NAND閃存制造商長江存儲科技制定了宏大目標,以測試國內和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的材料。自今年5月以來,長江存儲幾乎每個月都提高使用國產芯片設備和材料的目標,該企業(yè)目標是70%的設備來自國內供應商。

制造28nm芯片也要看芯片上游的設備和材料發(fā)展情況。君臨研究中心調研了中國28nm芯片制造的設備端,包括硅片設備、熱處理設備、光刻設備、刻蝕設備、離子注入設備、薄膜沉積設備、拋光設備、清洗設備以及檢測設備,還調研了28nm工藝芯片的材料端,包括硅片、電子特種氣體、光刻膠、拋光材料、高純濕電子化學品以及靶材等。

君臨研究中心調研詳細,有理有據,得出結論是:幾乎所有環(huán)節(jié),都已經有28nm技術的國產設備和材料處于生產線驗證階段。目前的瓶頸,主要就在光刻機。國產28nm光刻機只有上海微電子一家在做,不過其也預告將在2021年完成首臺28nm國產光刻機的交付。

“相信通過1-2年左右的努力,我國完成一條28nm的芯片‘國產化’產業(yè)鏈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本R研究中心如此預測。

觀察:中國28nm芯片實現的影響幾何?

中國的國產化28nm芯片產業(yè)鏈實現,對行業(yè)影響同樣巨大。在筆者看來,一方面讓中國科技企業(yè)不懼他國禁令,將推動中國各行業(yè)科技可持續(xù)發(fā)展,包括5G基站等ICT設備領域的發(fā)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此前接受《環(huán)球時報》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實現了具有“中國系統(tǒng)”的芯片自主創(chuàng)新。

另一方面,國產化28nm芯片量產也將給中國企業(yè)的全球客戶巨大信心,還能增強中國半導體產業(yè)鏈更進一步發(fā)展的信心和實力。這也是為何芯動科技國產版7nm技術流片和測試成功,能引起熱議的原因。

當去除了非商業(yè)因素,芯片領域企業(yè)的全球競爭也就相對公平。屆時,全球科技市場能更加重視彼此,讓共贏共存與良性競爭成為主旋律,真正加速造福廣大企業(yè)和大眾。

作者:黃海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