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貓給中國編程教育帶來了巨大進步,編程貓創(chuàng)始人兼CEO李天馳非常榮幸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采訪,成為中國編程教育成功的典范,為日本分享中國編程教育的經驗。
以下為報道原文:
面向未來的編程
——李天馳,深圳點貓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CEO)
在采訪前,我告訴他不用穿的太正式,于是他穿著一件印有 “哆啦A夢”圖案的紅色運動衫出現了。他有很多不同顏色的運動衫,在員工面前發(fā)表演講,他也是穿著同樣的衣服。“哆啦A夢”是點貓科技的起點。
比奈田悠佑攝影
“我想通過編程支持兒童的成長,就像哆啦A夢幫助大雄一樣。”30歲的點貓科技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李天馳說。其創(chuàng)立的公司“Codemao”,中文叫 “編程貓”,靈感來就源自“哆啦A夢”。
點貓科技創(chuàng)立于2015年,通過互聯網為4-16歲的兒童提供教育服務。公司在全國開設了約600個線下門店,學習者總數超過3700萬,服務了中國19000多所學校。點貓科技是中國教育領域最大的初創(chuàng)企業(yè)之一。
該公司的快速增長得益于自主研發(fā)的編程語言Kitten,該語言的開發(fā)使兒童易于學習。通過連接到個人電腦或智能手機上的應用程序,兒童可以按照人工智能(AI)角色創(chuàng)建游戲,并遵循指導員的指示來學習編程。學生不需要輸入復雜的編程代碼,而是可以將“模塊”與特定的功能結合起來,移動游戲人物并創(chuàng)造各種效果。其中,編程課程每年的費用為2580元(約4.3萬日元),可以按照AI的指示進行學習。每節(jié)課持續(xù)20分鐘,總共50節(jié)課。
學生們創(chuàng)造的游戲可以在一個名為 “社區(qū)”的網站上公開,任何人都可以在那里玩游戲。除此之外,還定期舉行游戲內容的競賽,以激發(fā)兒童的學習熱情。
李天馳第一次接觸到編程是在小學二年級,有機會在學校里接受編程教育,在當時這算是很少有的。喜歡榮光公司的歷史游戲《三國志》的李天馳,想要改良游戲,因此對學習編程產生了濃厚興趣。
他在大學主修軟件工程,畢業(yè)后在歐洲留學。2002年,在國外學習期間,他參觀了CoderDojo,一個位于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兒童編程學校。當時,他說:“在歐洲,許多兒童有機會體驗編程。我應該能夠在中國做同樣的事情。”這就是他提出創(chuàng)立公司的初衷。
李天馳屬于“90后”,在中國指的是1990年代出生的人,他們受益于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李天馳本人回顧自己的童年時說:“我們家里沒有互聯網,我是從計算機雜志上學習編程。許多90后相對富裕,從小就能接觸到互聯網和智能手機。”
點貓科技的7000名員工主要是“90后”。李天馳表示:“對我們許多員工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工資的高低,而是他們能否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感。”
在2015年成立公司時,幾乎沒有競爭,“當時編程該如何教學都沒有答案,所以我們只是不斷尋找教學方法。”2017年左右,中國對編程教育的興趣增加,大約200家相關公司涌現出來。在這種環(huán)境下,點貓科技通過廣告和其他手段提高其知名度,同時努力改進其應用程序并記錄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反映在課程教學中,促進學生不斷進步。
李天馳說,學編程就像學英語一樣,是這個時代的基本技能。例如,學習英語不一定是成為翻譯家,學習編程也不一定是程序員,還可以是成為一名醫(yī)生或擅長數據分析的銀行家。他已經開始在20多個國家用當地語言制作課程,并打算用這些課程“出口”到歐洲的一些地區(qū)。他相信,編程能支持許多兒童的未來,所以決心把產品推向全球。
在歐洲留學,決定在中國創(chuàng)業(yè)
李天馳,1990年出生于中國南部的廣東省茂名市。他的父母是學校教師。從小時候起,他就想成為一個能影響很多人的人。”
8歲時,他在學校的課堂上接觸到了LOGO編程語言,這是當時主流的編程語言,他被喚醒了對這種語言的樂趣。
19歲時,他進入山東省的山東大學,主修軟件工程,大三的時候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習。畢業(yè)后在巴黎和柏林的大學學習人機交互與設計專業(yè)。在了解到中國的編程教育后,他決定回中國創(chuàng)業(yè)。
25歲時,他和在歐洲留學時認識的孫悅先生共同創(chuàng)辦了深圳點貓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出了編程教育課程。孫悅先生目前是點貓科技的首席技術官(CTO)。
IT人才資源的發(fā)展,世界的競爭
編程教育正在世界各地蔓延。在發(fā)達國家的英國,2014年就在小學教育中新設立了 “計算機”科目,而在日本,編程教育從2008年起就成為小學的必修課。越來越多的公司在公共教育之外,向希望孩子學習的家長提供編程教育。
部分原因是,各行各業(yè)都在利用人工智能(AI)和 “物聯網”技術(所有事物都與互聯網相連)開發(fā)產品,數字人力資源明顯短缺。根據人力資源咨詢公司Korn Ferry的數據,全球科技、媒體和電信行業(yè)的人才短缺數量在20年內將達到116萬,但預計30年內將達到425萬。
據說日本是IT(信息技術)人員特別嚴重短缺的國家之一。除了學校的編程教育外,如何促進數字人力資源的發(fā)展,也成為了日本的難題。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