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星群夏桑菊的面世故事

夏桑菊顆粒作為藥品,廣州星群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創(chuàng)。經過星群人精心的培育和市場的洗禮,白云山星群夏桑菊顆粒遍布廣東及華南地區(qū),遠銷美加和我國港澳等地區(qū)。“星群夏桑菊,清肝兼明目,清熱解瘡毒”的廣告早己家喻戶曉。

說起夏桑菊,有一段故事。1980 年,有外商到星群參觀并訂購三個產品,其中一個是由桑葉、菊花做原料,名為“桑菊飲”的干糖漿。當時參與洽談的我方技術人員提出:“柔菊飲”是傳統(tǒng)古方,除柔葉和菊花外,還有十幾味中藥,如果只用兩味藥,不能用此名稱,不如多加一味夏枯草,取名“夏桑菊”。夏枯草是民間常用的清熱藥材,夏天煲水飲,具有消暑降濕、利尿降壓的作用,對嶺南人的“熱氣”尤為奏效。這個建議得到大家一致贊成,“夏桑菊”就這樣定下來了。外商由于經營不善,1981 年底停止與星群的合作。“夏桑菊”訂購項目被擱置下來。

1983 年,星群的生產經營處于低谷,領導班子動員全廠專業(yè)技術人員開發(fā)有發(fā)展?jié)摿Φ钠贩N,加快研制速度。這為夏桑菊的重生提供了機遇。星群對夏桑藥的工藝進行了修改完彎設計外包裝,一切準備工作有序地進行著。1984 年初夏桑菊以保健品之名投放市場。剛開始,市場反應冷淡,醫(yī)藥站也只是勉為其難地訂了20萬包。熟料,奇跡出現(xiàn)在“夏桑菊”!1985年,夏桑菊逐漸為廣大消費者接受,服用方便的特點跟上了改革開放初期人們日漸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1986 年的年產量猛增至 2.05億包,利潤支柱地位開始莫定。好事多磨,隨著《藥品管理法》實施,國家對醫(yī)藥行業(yè)管理日趨規(guī)范,根據新的藥政法規(guī),藥廠不能生產滋補營養(yǎng)品,夏桑菊要繼續(xù)經營,必須轉為藥品。

這是一道門檻,卻又為夏桑菊的壯大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星群馬上組織技術力量,對夏桑菊的工藝規(guī)程進行復核,增加質量標準,補充臨床資料。經衛(wèi)生局審查同意,夏桑菊于 1985年7月轉為準字號,正式以藥品身份與消費者見面?,F(xiàn)在,星群夏桑菊作為廣東涼茶的主要產品之一,已成功地申請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前星群正與香港科技大學聯(lián)手開展夏桑菊有效部位抗流感的研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