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第二十屆民航信息化發(fā)展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崔曉峰、中國民航局機場司副司長馬志剛、中國民航局空中交通管理局副局長楊海紅等行業(yè)領導發(fā)表主題演講,新華三集團交通事業(yè)部總經理趙飛受邀出席大會,新華三集團智慧民航首席解決方案專家劉鋮以“構筑智慧機場‘免疫系統(tǒng)’,全方位護航機場安全”為演講主題,為在場來賓詳細解讀了新華三最新的機場智慧安全解決方案。
(圖片轉自“中國民航網”)
提升智慧機場“免疫力”,守護民航業(yè)“生命線”
新華三集團智慧民航首席解決方案專家劉鋮
如果把智慧機場比作一個復雜的“生命體”,那么機場的安全體系則扮演著“免疫系統(tǒng)”的角色。隨著業(yè)務場景的日益復雜,“免疫系統(tǒng)”也面臨著種種困境亟待突破:安全防護手段原始效率低、視頻安全防護停留在“看”、安全管理體系薄弱、安全應用集成能力弱等。
痛點在表面,根源在內因。劉鋮表示,智慧機場的“安全病”,根本原因是缺乏基于新技術支撐的傳統(tǒng)安全防護全面升級、系統(tǒng)性安全業(yè)務管理、高可靠數據決策支持以及全局的安全態(tài)勢感知。想要真正解決痛點問題,需要對機場的安全體系進行全面數字化升級,由此提升智慧機場的“免疫力”。
依托多年來在機場領域的實踐經驗,新華三集團推出了提升機場免疫力的“良方”——機場智慧安全解決方案,以“補、強、融、展”為思路,通過安全防護業(yè)務場景全面智慧升級、安全管理體系信息化建設、機場安全防護數字大腦深度賦能、全域安全態(tài)勢可視化感知等多重創(chuàng)新疊加,為機場打造智慧安全立體防護網,以科技實力守護民航業(yè)“生命線”。
四劑數字化“良方”,全面強化機場免疫系統(tǒng)
基于ICT基礎設施在感知、分析、決策方面的技術革新,新華三集團通過四劑數字化“良方”,結合機場安全建設現狀,合理利用數字化手段,形成從外到內的、縱深的、由反應式到主動式、迭代漸進的全方位機場智慧安全免疫系統(tǒng)。
良方一:補應用提質增效
新華三集團基于AI+AR雙引擎打造安全防護視覺中樞,賦能機場安全業(yè)務,實現視察管控一站式應用,讓安全防護態(tài)勢可感知、可思考。并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業(yè)務場景,以專業(yè)設備應用助力飛行區(qū)、航站樓、公共區(qū)細分場景安全升級,構建機場立體防護體系。此外,通過物聯(lián)網設備實現無動力設備精準定位,讓管理有序、高效。
良方二:強管理流程閉環(huán)
新華三集團通過系統(tǒng)化的建立安全信息閉環(huán)管理流程,完善安全信息、風險隱患、監(jiān)督審查、事件調查、安全績效、制度文件管理等業(yè)務之間的關聯(lián)關系,實現安全自動巡查、安全信息的高效流轉和SMS要素的線上關聯(lián)管理,達成從事后到事前、從開環(huán)到閉環(huán)、從個人到組織、從局部到系統(tǒng)的安全管理。
良方三:融數據賦能管理
新華三集團依托綠洲數據中臺,以“數聚、數治、數融、數享”為建設思路,匯聚各類安全業(yè)務數據,通過數據治理、數據融合打造機場安全數據資源管理中心,為上層業(yè)務聯(lián)動、業(yè)務創(chuàng)新提供數據支撐,讓安全數據實現價值增值,全面賦能安全管理。
良方四:展態(tài)勢全域感知
新華三集團通過構建機場安全全景圖,實現“一圖可視、一鍵閉環(huán)、一數共享、一腦在線”,讓安全態(tài)勢感知可視化。此外,通過“數字孿生+數據中臺”技術,打造機場安全場景數字孿生,讓安全場景精細化呈現,實現動態(tài)風險管理。
目前,在機場領域,新華三集團已服務于包含全國旅客吞吐量排名前40機場在內的近200家機場單位;在民航政務領域,新華三參與了民航局電子政務內外網、新建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2010年首次實現空管TDM管制業(yè)務IP化,至今已規(guī)模應用于民航局、空管局等單位;在航空企業(yè)領域,新華三全面服務四大航空公司,是各航司主要ICT設備集采供應商。
身處智慧機場建設的重要機遇期,新華三集團將秉持“云智原生”戰(zhàn)略,持續(xù)聚焦機場智慧安全,不斷增強機場“免疫力”,以科技實力為民航數字化轉型“護航”。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