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威馬注重NAS專業(yè)領域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綠聯(lián)則為行業(yè)新兵,那我們今天就來對比看看,在配置和功能上,孰優(yōu)孰劣吧。
外觀
兩款產品的外觀真是走了兩個不同的路線。
鐵威馬外觀
鐵威馬F4-423是一款四盤位的NAS,正面包含硬盤指示燈、網絡指示燈、電源指示燈。整體是銀灰色的金屬+塑料材質,機身是銀色的鋁合金材質設計,表面是磨砂質感,質感表現(xiàn)十分出色。
背面就設計非常的粗獷,風扇模塊是外凸式設計,外觀設計像是理工男設計的作品,簡約、實用,一點沒有花里胡哨。
背面接口非常豐富,HDMI接口可以讓我們連接顯示器對機器進行調試。
雙USB接口,支持我們連接硬盤盒子、硬盤倉等擴容空間,也可以連接U盤、移動硬盤等進行數(shù)據(jù)轉移。雙2.5G網口,支持鏈路聚合。
綠聯(lián)外觀
綠聯(lián)的外觀設計我認為是要比鐵威馬好看的,外殼是全鋁金屬材質的,機器整體的質感相比塑料機身和鐵板的機器要好很多。
前臉給了一塊磁吸的金屬板,蓋住了硬盤位。機器帶了四個硬盤位,這個硬盤架子的連接方式也是我目前接觸到的安裝最簡單的。
看到機器的屁股后面,接口方面并不是很豐富,雙2.5G網卡,雙USB-A,一個USB-C,一個reset按鈕和電源接口。并沒有給到HDMI、eSATA接口。
配置對比
配置上來看,綠聯(lián)DX4600的配置略高,首先是CPU,N5095和N5105的差距非常小。
TDP功耗:N5095功耗為15W,N5105功耗為10W,能耗比N5105更優(yōu)一些。
核顯方面N5105更優(yōu),硬件解碼方面兩者支持的視頻編解碼都是一樣的。
內存方面相差4G,目前單條DDR4 8G的筆記本內存條也只需要七八十,價格非常便宜,在內存方面也不能拉開非常大的性價比差距。
從硬件配置角度來說,兩者相差不大,綠聯(lián)以微弱優(yōu)勢勝出。
硬件層面的自由度來說,鐵威馬F4-423是遠大于DX4600的。
鐵威馬的系統(tǒng)部署非常類似于群暉,鐵威馬TOS的引導是存儲在一個USB閃存盤內的,插在主板上,而TOS系統(tǒng)本身是部署在硬盤內的。
這樣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在于我們對于硬件的可操作性很大,我們可以通過拔掉引導盤的方式,把系統(tǒng)裝在硬盤內,就可以安裝各種各樣的系統(tǒng)了。壞處在于系統(tǒng)部署在硬盤內,如果硬盤突然暴斃,對系統(tǒng)的影響非常大。
綠聯(lián)的系統(tǒng)存儲在板載的32G eMMC閃存內,可操作性小,也是目前國內成品NAS普遍的方案。
NAS這類產品是軟件重要程度遠大于硬件的,硬件基本只需要保證穩(wěn)定運行即可,那我們接下來就來對比看一下兩者系統(tǒng)。
系統(tǒng)
鐵威馬TOS的系統(tǒng)內核是基于Linux5.15的,目前一些國產的個人云nas的系統(tǒng)則是基于Openwrt。鐵威馬TOS5.1系統(tǒng)雖然基于Linux5.15內核,但并非標準的Linux系統(tǒng),其根文件系統(tǒng)也與Ubuntu, CentOS, Debian 等系統(tǒng)都不一樣,從底層重構。作為10多年品牌的鐵威馬還是擁有不可以小覷的研發(fā)功底。
鐵威馬TOS
鐵威馬的系統(tǒng)UI是以WEB的形式呈現(xiàn)的,初始化的鐵威馬系統(tǒng)看上去比較簡潔,沒有什么預置的軟件,這也是鐵威馬和綠聯(lián)最大的不同,綠聯(lián)的系統(tǒng)更像是一個精裝房,鐵威馬TOS更像是一個簡裝房,綠聯(lián)就像是裝修公司幫我們把桌子椅子都擺好了,每個房間能給到我們重新裝修的機會不大,而鐵威馬TOS就像是一棟房子,地基框架布線等等最基礎的設施都給我們安裝好了,但是如果我們要在客廳看電影的話,就得自己安裝部署了,就像TOS預置沒有影音管理軟件,我們需要在應用中心或者docker中自己部署。
鐵威馬TOS內置了應用中心,類似于群暉套件中心一樣的功能,但是鐵威馬的應用中心內軟件更加豐富,目前有63個自研或第三方應用,鐵威馬全球社區(qū)商店目前有一百多個應用,并且會不斷增加。應用中心中大部分是實用工具、備份工具和開發(fā)工具,面向小型企業(yè)和開發(fā)者,其中多媒體軟件也有不少,有鐵威馬開發(fā)的多媒體服務器、Terra photos軟件,分別是視頻和圖片管理軟件。還有很多人會使用的Emby和Plex,一鍵安裝,省去了部署docker的麻煩。
綠聯(lián)云
綠聯(lián)的系統(tǒng)訪問需要借助軟件客戶端,軟件需要的運行環(huán)境是Windows7 SP2 64位以上系統(tǒng),32位系統(tǒng)就使用不了了,當然32位系統(tǒng)目前家庭使用或者工作使用基本上是極少的了,一般都是Win10 64位以上的系統(tǒng),兼容性上鐵威馬以網頁形式訪問肯定是更加優(yōu)秀的。
綠聯(lián)云系統(tǒng)內置了很多功能,基礎的文件服務和網絡服務都是有的,也內置了docker,沒有虛擬機功能,網盤功能內置了百度網盤和中國移動云盤,下載服務內置了我們最常用的迅雷下載和離線下載,還有不少娛樂和輔助工作功能,比如綠聯(lián)云影院、有生聽書、綠聯(lián)云音樂,還有記事本、文件收集。
區(qū)別
這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可DIY空間很大,一切需求可以由自己來滿足,一個是廠商給你安排明白了。這樣兩個不同的系統(tǒng)設計,也對應了兩種不同的NAS用戶群體:
第一類是追求系統(tǒng)自由度的用戶,這類用戶更希望軟件服務由自己來搭建,并且比較忌憚用戶權限不高的系統(tǒng),這類用戶更追求貼近原生linux生態(tài)的NAS系統(tǒng)。這類NAS用戶其實就是知識比較豐富的,正常的NAS在這類用戶手里都能得心應手,或者學習能力很強,按照網上的教程就能輕松完成部署的。
第二類是偏小白類用戶,這類用戶不希望一臺NAS上手難度大,希望廠商能把常用的服務都給我們調試好,這樣以后就不用折騰了,上手難度極小并且后續(xù)維護成本小,并不在意系統(tǒng)是否擁有非常自由的拓展性。這類NAS用戶其實就是剛剛接觸NAS,相關知識并不是非常多的小白用戶。
多人協(xié)作
一個小型公司使用NAS進行多人協(xié)作辦公是非常方便的,大家可以在NAS中在線協(xié)同編輯文檔,還可以多人共同開發(fā)一個項目,對于我們辦公效率提升是非常大的。
權限管理
鐵威馬用戶管理
一個NAS系統(tǒng)權限管理是否合理和方便,是我認為挺影響使用體驗的一個方面。對于個人用戶或者只有幾個人的小型團隊來說,權限管理并不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于多人團隊或者非常注重個人隱私的用戶來說,權限管理就非常重要了。
鐵威馬的權限管理是非常貼近linux的權限管理的,因為其底層就是linux系統(tǒng),所以權限管理上和正常的linux底層的NAS系統(tǒng)并不二致。
我在TNAS中設置了除bobo外的三個用戶,分別是user1和user2,還有visitor1,分別模擬了兩位普通員工用戶和一位訪客用戶。
用戶組中分別是默認的admin、allusers、media,還有我設置的normalusers和visitor,admin作為管理員,我目前只分配了一位,就是NAS初始化時需要設置的管理員賬戶。
原生Linux的用戶管理的好處在于,管理員賬戶可以是多個,并且權限很大,可以精準地控制每個用戶的權限。
在人員負載的多人團隊中,往往需要嚴格分配權限,比方說團隊內的新人在熟悉業(yè)務之前,只能給到他只讀權限,熟悉業(yè)務后才可以分配讀寫權限,比方說合作方需要審核,可以使用visitor賬戶來只讀訪問。
共享文件夾的分配設置同樣優(yōu)秀,我們可以創(chuàng)建除了默認的public文件夾外別的文件夾并且設置權限。我這里設置了Workspace文件夾用作我們多人協(xié)作的空間。
權限分配非常明了,我們有四種權限可以選,無限制、依用戶、依用戶組 以及管理員讀寫,其他用戶只讀,對于人員權限變動比較大的,我們可以使用依用戶的方式,精準到每個人的訪問權限,一般來說成員分配好了之后,并且變動不大,可以使用依用戶組分配權限。
綠聯(lián)用戶管理
綠聯(lián)的用戶管理是我不太能接受的形式,而這恰恰又是目前國內NAS廠商最喜歡采用的方式,就是使用手機號來注冊,登陸要使用手機號。
在綠聯(lián)云上,管理員賬戶有且只能有一個,其他人要成為管理員就只能轉讓,或者給其他人管理員賬號,這個對我們來說就挺難受的,我們大概三個人都要經常性訪問NAS并管理Docker,管理硬盤等操作,往往這些操作都需要管理員權限,但是我們每個人的個人空間都會有私人信息不方便給別人展示,所以只能有一個管理員這一點,對我們來說是影響體驗的,國內大部分廠商也都是這樣設置的。
值得稱贊的是,綠聯(lián)云訪問SMB、AFP、WebDAV等網絡共享服務使用的是本地注冊的賬戶,并非像極空間那樣,訪問SMB還是使用手機號賬號。
綠聯(lián)NAS要添加新用戶必須要使用手機端綠聯(lián)云APP,讓要加入的用戶下載注冊后,掃管理員的邀請碼才能加入。一臺NAS的部署還不能脫離手機,這是我不能接受的。希望綠聯(lián)至少能在電腦客戶端加入新建用戶的功能。
文件服務
基礎文件共享服務
兩者基礎的文件服務協(xié)議上,都是非常齊全的。
基礎的SMB、AFP、FTP都支持,但是NFS文件服務綠聯(lián)云并不開放。
NFS(Network File System)即網絡文件系統(tǒng),是FreeBSD支持的文件系統(tǒng)中的一種,它允許網絡中的計算機之間通過TCP/IP網絡共享資源。NFS文件服務常用于linux或者Unix系統(tǒng)之間的文件傳輸,在Windows系統(tǒng)上體驗一般,我們平時工作流也不去用NFS,一般常用是SMB、AFP和WebDAV。
在SMB文件服務的高級設置內,鐵威馬的設置選項明顯是遠遠多于綠聯(lián)云的。對于公司內使用,鐵威馬的系統(tǒng)明顯是更專業(yè)的,IT管理人員可以很方便進行配置,省去使用linux發(fā)行版部署文件服務的繁瑣步驟,同時又不失專業(yè)性。綠聯(lián)云的配置更傾向于懶人式的操作,大家可以在圖中看到,總共四個選項,兩個是協(xié)議版本,兩個是有關性能的,比較適合純小白,局限性略大,鐵威馬的SMB配置默認狀態(tài)下其實對于我們普通用戶來說就可以了,高級配置不需要更改。
掛載網絡存儲
在有多臺NAS設備的場景下,我們常常需要設置掛載網絡存儲。鐵威馬TOS內可以掛載NFS和SMB遠程文件夾,綠聯(lián)可以掛載SMB、NFS、WebDAV三種協(xié)議,這一方面的體驗,綠聯(lián)云是優(yōu)于鐵威馬的,我們最常用的基本上是SMB或者WebDAV,鐵威馬掛載的時候需要準確輸入掛載的文件夾路徑,而綠聯(lián)云只需要輸入IP還有賬號密碼就可以選擇掛載的路徑,易用性更好。
虛擬磁盤
接下來是我使用NAS最常用的功能之一,就是iSCSI虛擬磁盤。
這個方面的對比,綠聯(lián)就敗下陣來了,綠聯(lián)云系統(tǒng)內沒有iSCSI的功能,還是比較可惜的。
首先我們需要在應用中心安裝iSCSI Manager。
創(chuàng)建好target和lun后,就可以在Windows系統(tǒng)中,搜索iSCSI發(fā)起程序,使用IP快速鏈接就可以自動連接到了,如若開啟了CHAP驗證就需要輸入賬戶密碼了,我這里是沒有開的。
在磁盤管理中可以看到一塊本地磁盤了,只要分區(qū)后就可以當作硬盤來用了。
家用NAS上掛載iSCSI磁盤,不建議多人同時讀寫,容易造成文件損壞。
為什么會需要使用iSCSI虛擬磁盤呢?與上面幾種基礎的文件共享服務不同,iSCSI是將NAS中的一部分空間,虛擬成一個“本地硬盤”,我們可以在windows磁盤管理里面對它進行分區(qū)、格式化等操作,就像本地硬盤一樣。
iSCSI虛擬磁盤可以在里面裝載軟件,這也是我們?yōu)槭裁唇洺J褂玫睦碛伞>W吧的很多無盤系統(tǒng),也會使用這種映射協(xié)議。
但是呢,iSCSI畢竟還是跑在網絡上,其本身的傳輸速度受到NAS本身傳輸速度和網絡帶寬限制比較大。如果要在里面跑讀寫頻繁的軟件,盡量要選擇2.5G網卡以上的NAS,最好上到10G萬兆網卡以上,同時為了得到更好的隨機讀寫性能,NAS中最好使用SSD創(chuàng)建iSCSI LUN,如果使用機械硬盤的話,機械硬盤組建陣列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磁盤陣列
鐵威馬TRAID
陣列模式我選擇了鐵威馬自己開發(fā)的陣列TRAID,這個是目前最新的TOS5.0之后才有的陣列模式,與傳統(tǒng)的陣列模式不同的是,TRAID的空間利用率很高,官方也做了演示,非常容易理解。
傳統(tǒng)RAID5陣列會受限于我們最小的那塊盤,如果整列里有塊1T盤,那每塊盤就只能用1T了,浪費很大。
TRAID利用率就非常高了,其巧妙的將不同容量的硬盤空間分割成較小的分區(qū),再結合冗余策略將分區(qū)重新組合。一旦TRAID組建完成,用戶仍然可以根據(jù)需求,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盤或者添加更多的硬盤以擴充陣列的存儲空間。
綠聯(lián)磁盤陣列
綠聯(lián)的磁盤陣列選擇就非常常規(guī)了,綠聯(lián)沒有做自己的陣列模式,國內NAS比如極空間有自己的ZDR動態(tài)雙備份模式,像上面介紹的鐵威馬有兼顧拓展性、利用率和安全性的TRAID模式,綠聯(lián)目前是沒有的。
常規(guī)的普通模式、RAID1、RAID5、RAID10,還有RAID0和RAID6。
其實傳統(tǒng)的RAID陣列對于這類4盤位的小型NAS服務器來說,很多陣列不是很合適,因為本身盤位有限,如果要犧牲掉大量容量來保證安全性的話,對于很多普通用戶是難以接受的。
綠聯(lián)正是缺少了一個類似ZDR模式或者TRAID模式的,能將每個盤融合起來,并且不犧牲掉很多容量的陣列模式,像如果四個盤插滿的話,一般會選擇RAID5或者RAID10會比較多。
對比這兩位4盤位NAS的陣列模式,我個人是更傾向于使用TRAID陣列模式的,個人使用場景或者家庭使用場景,還是以容量利用率為先,很多時候利用率和安全性是相互沖突的,為了安全就必須要犧牲掉不少的硬盤容量,那畢竟都是白花花的銀子花出去的,TRAID就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在硬盤容量不相同的情況下,那如果是在是追求安全性,只能去選擇RAID1和RAID10模式了。
Docker和虛擬機
Docker
Docker是一個開源的引擎,可以輕松的為任何應用創(chuàng)建一個輕量級的、可移植的、自給自足的容器。開發(fā)者在筆記本上編譯測試通過的容器可以批量地在生產環(huán)境中部署,包括VMs(虛擬機)、bare metal、OpenStack 集群和其他的基礎應用平臺。
鐵威馬系統(tǒng)內docker manager需要在應用中心中下載安裝。
默認的鏡像地址是只有docker官網地址,國內目前這個地址是被墻住了,如果不會訪問,就只能添加國內鏡像源來訪問了。
綠聯(lián)的docker套件中默認配置了四個鏡像源,首先第一個是官方默認鏡像,其余三個是國內的鏡像,對于小白來說,綠聯(lián)的docker入門會簡單一點。
鐵威馬TOS由于提供ROOT權限,特權容器可玩性更高,比如玩Ubuntu、Debian、CentOS 等系統(tǒng)鏡像,數(shù)據(jù)庫容器,Web服務容器webserver,nginx等,綠聯(lián)和極空間沒有這樣的權限來操作。
這個方面對于使用docker來部署一些娛樂軟件,比如影音庫,或者用作下載機的用戶來說,使用哪家都不受影響。如果你是個人開發(fā)者,想要部署自己的網站,或者想要部署自己開發(fā)的軟件在docker容器里運行,那綠聯(lián)這樣的NAS可能就沒法滿足你,鐵威馬TOS的docker可以應對個人開發(fā)者或者小型公司的服務部署。
虛擬機
鐵威馬TOS應用中心里有VirtualBox 虛擬機, 對我個人習慣而言,VirtualBox 我有些使用不習慣,一般我們做虛擬機會使用基于linux和KVM的虛擬化平臺,比如PVE這類。
VirtualBox是開源軟件,最大的好處就是免費,既可以滿足剛入門小白的使用,也可以滿足免費黨的使用需求,但是VirtualBox被人吐槽最多的就是不穩(wěn)定,整體體驗還是可以的。
目前最知名的兩家NAS品牌群暉和威聯(lián)通,這兩家系統(tǒng)中的虛擬機都是采用基于KVM架構定制的虛擬機解決方案,像鐵威馬、愛速特采用了開源的PHP VirtualBox,內嵌進NAS系統(tǒng)中。
虛擬機這一塊,綠聯(lián)云是沒有內置這個功能的,還是比較可惜的。
系統(tǒng)安全保護
鐵威馬TOS系統(tǒng)在安全保護方面做的非常不錯,系統(tǒng)安全方面,鐵威馬提供了安全顧問,系統(tǒng)會檢測我們各項系統(tǒng)設置,并可以引導我們修改設置,保障服務器安全。
各項風險給出了不同的重要性,容易影響系統(tǒng)安全的項目會給到“重要”的重要性。
風險報告
比如用戶密碼強度風險,在企業(yè)場景中,不少小企業(yè)或者工作室并不注重弱口令的問題,有些甚至為了方便,訪問服務器的密碼會用123456這種密碼,或者用一些本人相關的字母、生日、手機號、賬戶名、昵稱,這些都可以成為弱口令,如果我們對數(shù)據(jù)安全有需求,并且你的網絡是暴露在公網上的,那鐵威馬TOS的安全顧問建議不得不聽了。
防火墻
如果我們需要在內網中建立防火墻,以阻止未經授權的訪問,我們可以很簡單得建立防火墻規(guī)則。
比如我們在辦公環(huán)境中,只有單獨一個項目團隊可以訪問這個NAS,其他人員不得訪問,我們可以設定IP段可以訪問,或者禁止IP段訪問?;蛘咴谟性L客的環(huán)境中,要避免訪客能直接訪問到服務器,我們可以直接禁止訪客網絡IP段。
這類系統(tǒng)安全功能,對于企業(yè)運維來說大大減輕了工作量和上手難度。
數(shù)據(jù)安全
數(shù)據(jù)安全不僅僅要靠陣列來保護,也需要文件系統(tǒng)和備份支持。
快照snapshot是 Btrfs 的一個有趣的功能??煺帐且粋€子卷的副本。子卷中已添加/修改的文件和已刪除的文件仍然存在于快照中。這是一種方便的備份方式。
鐵威馬針對共享文件夾和iSCSI LUN數(shù)據(jù)安全配備了快照功能,也是基于 Btrfs 文件系統(tǒng)的快照功能,能夠有效避免因為誤刪、意外、病毒、數(shù)據(jù)損毀造成數(shù)據(jù)丟失。
總結一下
這兩款NAS雖然官方價格都一樣,但是使用體驗上,是兩個不同的方向。
鐵威馬更多地是面向專業(yè)用戶和小型企業(yè),系統(tǒng)更加專業(yè),權限更高,自由度更高,如果懂得玩轉這些技術,或者有專業(yè)的業(yè)務上的需求,這兩者中,鐵威馬F4-423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作為NAS產品,最重要的還是存儲功能,兩者配置相當,性能差別不大,僅僅作為存儲服務器來說,可以說是不相上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