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動案例|高曝光帶動高客流,看海底撈以直播探索東南亞“出海經”

隨著中國文化在國際日益受歡迎,中式餐飲也在適當地推陳出新,國際市場對中式餐飲的接受度不斷提高。在全球經濟復蘇、政策逐步放開的背景下,2023年亦被稱為中餐出海“元年”,瑞幸咖啡、蜜雪冰城、正新雞排等大量連鎖餐飲品牌陸續(xù)走向全球,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本文將借此回顧中餐出海“吃螃蟹”的成功品牌——海底撈,同時也是鈦動科技的經典案例之一。海底撈作為最早一批走向海外的中式餐廳,其瞄準中餐最大細分賽道——火鍋,成功帶動中式風味征服世界多國人民的胃。在其深入擴張東南亞市場的階段,鈦動科技曾幫助海底撈加碼 TikTok 直播引流,在初期接入 TikTok 直播經濟形態(tài)之時賦能品牌方平穩(wěn)落地,收獲可觀流量。

01 火鍋“上桌”東南亞

作為中餐出海的“排頭兵”,海底撈的海外擴張規(guī)模超越許多國內餐飲品牌,其全球影響力可見一斑。海底撈出海已超過十年時間,迄今為止其出海版圖覆蓋13個國家,餐廳數過百,其中絕大多數門店位于東南亞地區(qū)。

與中國距離較近、消費口味較為相似的東南亞地區(qū),是海底撈等中國餐館向海外拓張的重要根據地。事實上,不只是餐飲行業(yè),東南亞幾乎是全球品牌出海重點關注的區(qū)域,也被業(yè)內看作全球增長最快、潛力最大的市場之一。背靠6.5億人口以及高比例年輕客群,東南亞人口基數龐大,互聯網滲透率及網購滲透率均較高。

隨著 TikTok Shop 近年來大舉進軍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帶來流量紅利的同時,也成為一眾新興品牌拼搶市占率的新戰(zhàn)場。直播帶貨伴隨短視頻爆發(fā),成為近兩年涌現的新型售賣手段,其運營手段不同于傳統(tǒng)電商平臺。過程中,對短視頻和直播模式的洞察顯得尤為關鍵。

食物大餐、多口味吃法等元素極易在鏡頭前生動呈現,令觀者在屏幕前垂涎不已。在東南亞市場拓張的過程中,海底撈也嘗試直播引流的方式,聯動門店收獲更高的客流量和翻臺率。為此,海底撈找到鈦動科技,希望通過直播加持,實現流量進一步飛躍。

彼時,鈦動直播服務團隊就已多次沖上TikTok Shop Partner(助力全球商家的合作伙伴)榜單。這意味著在TikTok生態(tài)的全案運營、直播服務、達人運營、內容制作、店鋪運營等一站式服務領域,鈦動科技的發(fā)展速率和運營專業(yè)度已處于行業(yè)領先地位。

02 “線上+線下”聯動賦能出海

為更深層次地滿足客戶所需,迎合市場發(fā)展走勢,鈦動相繼在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建設本土直播基地,組建本土化直播服務團隊,進一步深耕本地化原生態(tài)直播服務。

結合本土洞察,鈦動科技為海底撈定制直播策略,并打造各式玩法,聯動線上線下,拉動門店流量:

線下:聯名米菲IP,并邀請本土達人真實探店,生產門店種草內容

線上:圍繞“新春禮盒”、“神仙吃法”、“新春菜品”多角度策劃直播腳本,密集直播預熱,拉升流量

直播內容本土化和原生程度是關鍵,也是鈦動深耕TikTok直播生態(tài)的核心競爭力。基于對短視頻生態(tài)的洞察和剖析,直播服務團隊為海底撈定制了一系列TikTok直播玩法,最終 TikTok 話題曝光量超過5600萬,直播點贊數超過6萬,大增數千粉絲數。

在直播服務助力上,鈦動科技集結原抖音團隊的人員,不斷打磨短視頻和直播領域,為客戶增長負責。目前,基于大數據和商業(yè)智能底層能力,在TikTok Shop上,鈦動科技幫助眾多品牌實現0-1與1-100的突破,持續(xù)助力其深入海外本土,引領世界潮流。

03 推動“中國風味”出海

中餐出海近年來熱度持續(xù)升溫。雖然“蘿卜青菜,各有所愛”,但火鍋品類獨有的用餐形式及標準化的食材處理流程,巧妙解決口味適配的難題。憑借其易標準化屬性和文化內涵,火鍋或將成為中餐出海中最具成長性的品類。

遍布世界各地的6000萬海外華人是中餐出海重要根基。不僅如此,中餐在全球的影響力不可小覷,谷歌數據顯示,中餐在全球范圍內搜索熱度極高,遠超日料、韓料、墨西哥餐。2021年,火鍋以289億美元的市場規(guī)模(市占率11%)位居海外中餐第一細分賽道。根據沙利文報告預計,2021-2026年,CAGR將達到10%,領跑海外行業(yè)均值(9.6%)。

Frost&Sullivan 報告

在體驗源遠流長五千年中華文化的進程中,中餐是重要且便捷的載體。伴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增強,海外認同感提升,“中國風味”正逐步從華人群體向非華人群體延伸。作為技術驅動的企業(yè)全球增長數字化服務商,鈦動科技始終致力于為中國出海企業(yè)提供全鏈路解決方案和全球增長平臺,幫助更多中國品牌走上國際舞臺,取得亮眼成績,持續(xù)放大中華文化在全球的影響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