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0億元! 逾800家上市公司扎堆購買“理財”

7400億元! 逾800家上市公司扎堆購買“理財”

8月10日訊,流動性趨緊,銀行理財收益水漲船高。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沖動越發(fā)強烈,根據同花順統(tǒng)計,今年以來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累計購買規(guī)模7429.8億元。不論參與上市公司數量、購買理財產品數量,還是購買理財產品規(guī)模,與去年同期相比均有較大提升。

有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 雖然沒有違背相關法律法規(guī),但大量實業(yè)資金涌入銀行理財產品領域,是一種“脫實向虛”的表現。

上市公司閑置資金涌進理財

方大炭素(600516.SH)7月31日晚間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擬在去年使用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結構性存款或購買理財產品不超過5.5億元額度的基礎上,再增加54.5億元,總計60億元額度的閑置自有資金進行結構性存款及購買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理財產品。在上述額度內,資金可滾動使用。

方大炭素的“大手筆”引來市場關注

方大炭素是一家主要從事石墨及炭素制品、鐵礦粉的生產與銷售的公司。7月24日晚,方大炭素發(fā)布的2017年半年度業(yè)績預增公告顯示,方大炭素預計2017年半年度實現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647%左右。在2016年上半年,方大炭素實現凈利潤1498.92萬元。對于半年報業(yè)績大幅預增的原因,方大炭素解釋說,受國家供給側改革、環(huán)保政策趨嚴、淘汰落后產能和行業(yè)供需格局變化等因素的影響,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上升。雖然業(yè)績大增,但是一年超千萬的利潤,相對于60億的理財產品的購買資金額度,顯然有點“匪夷所思”。

然而,上市公司這類大手筆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并不鮮見。

根據同花順數據統(tǒng)計,截至8月8日,今年以來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累計購買規(guī)模7429.8億元。參與上市公司數量、購買理財產品數量、購買理財產品規(guī)模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約34.7%、11%和36.8%。

今年以來,購買理財產品最兇悍的上市公司為象嶼股份(600057.SH),同花順數據顯示,其購買的“農行天天利滾利4”的金額便達到313.4億元。象嶼股份向來重視理財,根據其此前公告,去年其理財全年累計發(fā)生額達到400.13億元,實現理財收益945.90萬元,

新湖中寶(600208.SH)也不甘示弱,和象嶼股份“一把梭”的手法相反,其采取少量多次的策略,今年累計購買銀行理財產品70次,合計買入183.8億元(含滾動累計份額)。新湖中寶的理財產品期限多在三個月之內,最短的理財產品則在13天左右。

部分公司意圖提高資金效率

對于今年上市公司扎堆購買理財產品的行為,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今年資金面相比之前明顯偏緊,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偏高,個別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甚至一度突破7%,這個收益讓不少上市公司頗為心動;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目前國內工業(yè)、制造業(yè)產能過剩的情況依然存在。產能過剩必然會帶來資本過剩,手頭握有大量募集資金的上市公司找不到好的投資項目,為了在最大程度上維持業(yè)績,必然會選擇這種急功近利的投資方法。

在上述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中,有相當部分公司的資金來源都屬于閑置的IPO或增發(fā)資金。如必康股份表示,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來自于閑置募集資金。

“首先大量上市公司用募集資金買理財產品顯然是違背了投資者的初衷,其次,所有的投資均有風險,上市公司用投資者的錢買了理財產品,曲線將理財產品的風險轉嫁給了投資者。” 民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jiān)廖偉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能否認,部分上市公司的確是從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出發(fā),在監(jiān)管規(guī)定之內,用自有閑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但是這種行為成為一種“氣候”,上市公司大手筆扎堆購買理財產品顯然就不合情合理了,上市公司本來應當將募集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項目中去,而現在大多投資了“金融產品”,使得資金空轉,有“脫實向虛”跡象。從長遠看不僅不利于公司自身的發(fā)展,對于實體經濟也是一種傷害。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8-10
7400億元! 逾800家上市公司扎堆購買“理財”
流動性趨緊,銀行理財收益水漲船高。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沖動越發(fā)強烈,根據同花順統(tǒng)計,今年以來已有826家上市公司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累計購買規(guī)模7429 8億元。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