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安保險招股首日受熱捧,超高估值背后陰影仍存

眾安保險招股首日受熱捧,超高估值背后陰影仍存

文|木子

9月19日訊,頭頂著互聯(lián)網保險第一股、香港金融科技第一股等諸多光環(huán),獲阿里巴巴馬云、騰訊馬化騰及中國平安保險董事長馬明哲“三馬”拱照,還引入日本軟銀集團為基石投資者,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眾安在線)終于要在香港上市了。

根據其發(fā)布會披露的信息,眾安在線于18日上午9時啟動招股,到21日12時結束,28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擬將全球發(fā)售199,293,900股股份,按招股價格中位數計算(指示性發(fā)售價在53.7-59.7港元),此次IPO凈募資在109.48億港元左右。以此測算,眾安在線IPO的估值約在90-110億美金。

相比之前的保險公司來說,眾安在線的估值可以說是第一高,不過這仍然擋不住認購熱情,但是在熱火朝天的背后,虧損這個魅影仍然如影隨形,同時,眾安在線對股東的極大依賴性也不應該成為其有恃無恐的萬能藥。

招股首日受熱捧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本周一,眾安招股首日受到熱捧,公開發(fā)售部分獲得約87倍超額認購,保證金認購高達526億港元,有四家券商保證金額度更在當日被借爆。券商界估計最終凍結資金超過2500億港元,問鼎今年“凍資王”。

眾安保險招股首日受熱捧,超高估值背后陰影仍存

眾安在線同時表示,已與日本科技公司軟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訂立基石投資協(xié)議,軟銀集團已同意按發(fā)售價認購71,909,800股H股。軟銀集團將予認購的H股總數占全球發(fā)售完成后發(fā)售股份的約36.08%,及公司已發(fā)行股本總額的約4.99%(假設超額配股權并未行使)。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香港市場普遍看好眾安保險,多間證券商已為眾安保險預留大額保證金,其中一家的預訂金額已達200億港元。預計市場超額認購至少約15倍。華爾街日報稱,盡管近來一些保險公司的投資型保險產品和激進的海外收購交易受到監(jiān)管機構的嚴查,但考慮到中國保險覆蓋率相對較低,保險業(yè)仍被視為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香港財經評論員熊麗萍認為,該股兼具“互聯(lián)網金融”和“保險科技”這兩大概念,又有“三馬”光環(huán)加持,已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高估值背后的陰影——高虧損

目前眾安在線的中位數估值已達約816億港元,較市傳的2015年A輪后550億元的估值水平上升了近三成。按照傳統(tǒng)險企的估值邏輯,綜合成本率依然超過100%(即承保虧損)的眾安在線已是天價,因此也導致市場對其估值水平的合理性爭議不休。不過宏匯證券研究部主管林嘉麒對媒體表示,市場對眾安的看法是屬金融科技股,估值比一般保險企業(yè)高,“其市賬率約4至7倍,比平安保險2至3倍更高,但與國際金融科技公司的8至10倍有一段距離。”

不過,即使有高估值加持,其背后的虧損陰影仍然不容忽視。根據保險機構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35家財產險公司出現(xiàn)虧損,其中,“虧損王”被眾安保險以逾3億元虧損而坐穩(wěn),同時公司一些財務指標也不好看。

具體來看,2014年-2016年,眾安保險總保費保持高速增長,分別達到7.94億元、22.83億元、34.08億元;2017年一季度已實現(xiàn)保費10.3億元,同比增長70.64%。

不過,不同于成立初期保費的“爆發(fā)式”增長,近3年眾安保險總保費增速呈現(xiàn)逐年放緩態(tài)勢,2014年至2016年,保費增速從6129.82%降至187.50%,再降至49.28%。

凈利潤方面,除2013年業(yè)績虧損外,眾安保險在2014年-2016年實現(xiàn)盈利,凈利潤分別達到0.37億元、0.44億元、0.09億元。然而,2016年,眾安保險0.09億元的凈利潤較2015年下滑近80%。這一年,眾安保險陷入季度虧損“旋渦”,至年底才實現(xiàn)扭虧。2017年一季度,眾安保險再度虧損,凈利潤為-2.02億元。

最重要的是,虧損態(tài)勢在2017年或仍將延續(xù)。眾安保險在招股說明書中稱,預計2017年將錄得重大虧損凈額。主要原因是: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因包含更多較長年期產品的產品組合變動而大幅增加;經營及行政開支因人員及研發(fā)投資增加;生態(tài)系統(tǒng)伙伴平臺手續(xù)費和傭金、咨詢費和服務費的大幅增長。

由此可見,眾安在線想要擺脫掉“虧損王”的帽子,還需做出很大努力。

“三馬”的名號不是萬能藥

由阿里巴巴馬云、騰訊馬化騰、平安馬明哲一同創(chuàng)立,一直以來,眾安在線一直頭頂“三馬”光環(huán),不過這也使其備受矚目。截至7月初,螞蟻金服為第一大股東,占股比例為16.0403%,騰訊、平安分別持股12.0907%,深圳加德信投資以11.2846%的持股位列第四。巨頭帶來的不僅是名號,還有其業(yè)務增長的支撐力。

眾安保險招股首日受熱捧,超高估值背后陰影仍存

根據招股說明書,2014年、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一季度,眾安保險來自或通過股東及關聯(lián)方產生的總保費分別占全部總保費的98.0%、87.9%、73.4%及59.3%。與阿里合作的退運險、與攜程合作的航意航延險、與平安合作的“保骉”車險等是眾安保險與不同生態(tài)股東方合作的代表產品。

但是,隨著市場主體的增加,互聯(lián)網保險市場的競爭日益加劇,同時,部分股東也不再將眾安保險作為唯一的互聯(lián)網保險布局,開始在同業(yè)務領域自己“下手”。

在機構方面,螞蟻金服2016年7月控股了國泰產險;2017年5月,騰訊發(fā)起設立的和泰人壽正式開業(yè)。而在保險科技領域,各大股東的布局更為廣泛,今年以來,螞蟻金服、平安相繼宣布向保險業(yè)開放保險科技技術,分別推出了“車險分”、“定損寶”,以及“智能保險云”等產品。

因此在多重競爭之下,眾安在線必須盡快減少對股東的保費依賴。

所以,在眾安在線風光背后,仍然有虧損以及“股東依賴癥”等陰影,只能說路還很長。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9-19
眾安保險招股首日受熱捧,超高估值背后陰影仍存
相比之前的保險公司來說,眾安在線的估值可以說是第一高,不過這仍然擋不住認購熱情,但是在熱火朝天的背后,虧損這個魅影仍然如影隨形,同時,眾安在線對股東的極大依賴性也不應該成為其有恃無恐的萬能藥。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