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港金管局英國投資曝光,動用25億外儲掃貨倫敦房產)
來源:英倫投資客
英國開發(fā)商Great Portland Estates近日發(fā)布的一則公告曝光了香港金管局在倫敦的房產投資——漢諾威廣場改造項目(Hanover Square estate)。
Great Portland Estates公告顯示,美國私募股權投資公司KKR提前租下了漢諾威廣場18-19號作為其倫敦總部,租約為15年。
倫敦旗幟晚報:KKR租下倫敦新總部
漢諾威廣場項目背后金主是英國開發(fā)商Great Porland Estates和香港金融管理局,雙方分別投資2.02億英鎊(約25.2億港元),各持有該項目一半股份。
香港金管局作為4435億美元香港外匯基金的管理者,與其它主權基金在倫敦收購現成物業(yè)做“收租公”的做法不同,在倫敦漢諾威廣場項目上直接介入地產開發(fā),“變身”開發(fā)商,并表示未來將持有該項目至少10年以上。
香港金管局之所敢用風險偏好極低的外儲投資倫敦,主要是因為倫敦核心地段的優(yōu)質物業(yè)極其稀缺,抗風險能力強,回報增長潛力理想,符合外匯基金的投資準則。?
香港金管局投資的漢諾威廣場項目(Hanover Square estate)是倫敦威斯敏斯特區(qū)近幾年最大的一個改造項目,占地1.3英畝,將建設甲級寫字樓、零售物業(yè)和住宅。
漢諾威廣場重獲新生
漢諾威廣場項目位于熙熙攘攘的牛津街與攝政街交匯的牛津圓環(huán)(Oxford Circus)西南側,隸屬于梅菲爾區(qū),可謂鬧中取靜。
倫敦漢諾威廣場項目具體位置
圖中綠地是漢諾威廣場,紅框處是改造項目所在的位置,右上角是Oxford Circus地鐵站
漢諾威這個單詞來自于英國的漢諾威王朝,漢諾威廣場便是修建于這個時期。當時漢諾威廣場聚集的居民多是漢諾威的護擁者及馬爾堡戰(zhàn)爭中的著名將軍將領。
不同于今天的購物區(qū)與辦公區(qū),早期的漢諾威廣場是居民區(qū)
?
300年過去后,許多18世紀的房屋雖然得到保留,但不再適合現代的使用方式,改造因此被提上了日程。
如今的漢諾威廣場已幾乎被辦公樓占據,其中最著名的要數Vogue倫敦總部
為了更成體系地設計改建漢諾威廣場周邊的舊樓,Great Porland Estates(GRE)從2006年起便開始收購漢諾威廣場附近的房產。
到2007年三月底,GRE從五個地主手中共收購了六處總計16.3萬平方英尺的房產,2008年最后的一筆土地收購讓漢諾威廣場改造計劃得以順利啟動。
GRE這種操作在英國叫做拼地(land assembly),拼地完成后,GPE在2011年正式拿到了重建漢諾威廣場的規(guī)劃許可,并在2013年拉到了香港金管局的投資。
紅框處為漢諾威廣場改造項目
倫敦漢諾威廣場改造項目詳細規(guī)劃圖
漢諾威廣場重建項目規(guī)劃了多棟辦公大樓:包括上文提到的KKR即將入駐的漢諾威廣場18-19號;二級保護建筑——漢諾威廣場20號(包含8300平方英尺的餐廳和6300平方英尺的辦公用地);和一棟位于新邦德街的大樓。
KKR即將入駐的漢諾威廣場18-19號樓
KKR此前在倫敦圣詹姆斯廣場辦公,待漢諾威廣場建成完工,KKR集團將搬入漢諾威廣場18-19號樓,租用其中四層(5-8層,共計約57200平方英尺的辦公用地)作為新辦公室。
KKR確認提前入駐漢諾威廣場,算得上是梅菲爾十年來數一數二的租約大單,既是對漢諾威廣場項目質量的一次有力背書,也保證了這個項目未來的租金收入。
拿下KKR集團租約后,GPE隨即同香港金管局一起,正式啟動了整個漢諾威廣場改造項目的建筑工程。
漢諾威廣場
值得一提的是,GPE2008年拿下漢諾威廣場項目開發(fā)權之后,就與倫敦新地鐵伊麗莎白線(Crossrail)和威斯敏斯特區(qū)政府展開合作,希望在梅菲爾打造世界級的交通樞紐與花園廣場。
漢諾威廣場18-19號大樓屬于Crossrail上蓋物業(yè),并將連通現有的倫敦地鐵。
Crossrail邦德街站,漢諾威廣場檢票口
伊麗莎白線(Crossrail)將于2018年底通車,位于漢諾威廣場18-19號大樓底部的Crossrail出入口,也將于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英倫投資客寫在后面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