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投顧顛覆私人銀行 開戶門檻降至數萬美元

文| 21世紀經濟報道

4月6日訊,3月20日,高盛在官網上發(fā)出招聘啟事,稱正在推進全新的自主智能投顧產品的建設,招聘崗位主要是想通過建一個自動化的投顧平臺,來服務資產在100萬美元或以下的“大眾富裕階層”。

曾經僅服務于資產達500萬美元以上用戶的高盛私人銀行也不得不俯下身來面對更加廣泛的財富管理市場,不得不說這是2008年才起步的智能投顧(Robo-advisor)的倒逼,也是這一新興技術給市場帶來的機會。

根據美國金融業(yè)管理局(FINRA)的官方定義,智能投顧,是指具有人工智能的計算機程序系統(tǒng)根據客戶自身的理財需求,通過算法和產品搭建數據模型,來完成傳統(tǒng)上由人工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

早在2008年,第一家主打智能投顧的公司便在美國出現(xiàn)。2010年前后,智能投顧鼻祖企業(yè)Betterment和Wealthfront先后開始面向個人理財用戶推出基于互聯(lián)網技術與算法的資產管理組合建議,包括基金配置、股票配置、股票期權操作、債權配置、房地產資產配置等,開啟了智能投顧時代。

根據高盛統(tǒng)計,截至2016年底,智能投顧所覆蓋的資產規(guī)模已經高達2萬億美元,但在67萬億美元的財富管理市場中,這無疑仍只是滄海一粟。

“目前來看,盡管智能投顧勢頭迅猛,但它仍然沒有動搖多年來的資產管理根基。”晨星集團(Morningstar)分析師Michael Wong在2017年全球互聯(lián)網金融朗迪峰會期間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他解釋,目前真正的高凈值市場仍然在傳統(tǒng)機構或增加了智能投顧的傳統(tǒng)機構手中,而大多數新興的企業(yè)發(fā)掘的是更年輕一代的理財觀念。

但他表示,在大型機構加快投資、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逐步完善以及監(jiān)管的進一步理順后,智能投顧將在未來幾年飛速發(fā)展。

大機構的碾壓式進入

除去上述提到的準入門檻,以一系列算法代替昂貴的基金經理、管理費用,是智能投顧的一大優(yōu)勢。以Betterment為例,沒有特定的投資門檻,管理費用僅在0.15%~0.35%之間,用戶投資金額越大,收取的費用越低。而真人投資顧問的人工成本達到組合規(guī)模的1.3%。

此外,避稅手段也成為這種新型財富管理的優(yōu)勢。按照美國相關法規(guī),股票增值在持有時不收稅,賣出后才征稅。利用這一規(guī)定,智能投顧在市場低點賣出其配置的ETF,買進同類其他公司的 ETF,實際倉位并沒有變化,卻形成了賬面虧損,因而可以抵減當期盈利,延后稅收。這一曾經只有百萬美元級別客戶才能享受到的高級算法,在智能投顧平臺上每一位用戶都可以使用。

正是由于上述明顯的好處,目前很多大型傳統(tǒng)機構都在往智能投顧方向發(fā)展。除了高盛集團,瑞銀、先鋒集團、富國銀行等都早已開始布局該領域。

“目前所有金融機構只有三個選擇,創(chuàng)建自己的智能投顧、收購已有的公司以及與已有公司合作。”德勤分析人士在朗迪峰會現(xiàn)場向本報表示。

而在全面的投資和業(yè)務鋪陳后,目前的市場份額又是如何?

打開最新的資產規(guī)模表不難看出,盡管鼻祖級智能投顧企業(yè)已經發(fā)展了六七年,但管理資產規(guī)模最大的仍然是金融市場上耳熟能詳的名字:被股神巴菲特推崇超過20年的老牌資產管理公司先鋒集團(Vanguard),以及高凈值客戶資產管理公司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其智能投顧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分別達到47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而作為智能投顧鼻祖的Betterment的資產管理規(guī)模僅60億美元而已。

具體從先鋒集團的資產來看,自從其在2014年推出這項業(yè)務以來,目前470億美元規(guī)模的客戶中,絕大部分都是此前的理財客戶,而先鋒集團僅僅是對這部分用戶進行了新平臺的推廣和教育。

“先鋒的470億美元和Betterment的60億美元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這也說明目前新興的智能投顧仍然未能撬動傳統(tǒng)的資產管理奶酪,而是開發(fā)了原本在傳統(tǒng)資管市場外的年輕一族。”Michale Wang向本報表示。

他表示,隨著大機構的不斷進入,智能投顧將得到更加廣泛的發(fā)展?;ㄆ靾蟾嬷赋?,2015年底智能投顧管理的資產規(guī)模已達187億美元。未來十年,預計將至5萬億美元。但與此同時,此前的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將面臨更大困境。

人工智能還是混合型理財服務?

除了規(guī)模,方法也成為行業(yè)形成階段各方的探索焦點。智能投顧是該更加“智能”、還是更多的人工介入“投顧”,是目前該行業(yè)的主要方向之爭。

在Michale Wang看來,比起傳統(tǒng)的資產管理業(yè)務,去人工化的智能投顧依然有一些重大的缺陷。

“首先,涉及到錢的問題,心理上講還是希望能夠有與人溝通的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市場波動比較大,影響投資者心態(tài)的時候。”Michale Wang分析,其次從投資周期來看,智能投顧從2010年左右才開始發(fā)展,可以說一直是在美股的上升周期中,與富有經驗的投資顧問相比,還屬于剛出茅廬的“小白”。此外,對于成熟的投資人來說,其投資的需求更為復雜和特別,遠非簡單的算法能夠提供。

而目前先鋒集團則規(guī)避了這樣的問題。在設置了50000美元的投資門檻后,每一位投資者都有指定的投資顧問,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用電話直接向顧問咨詢。

更多的企業(yè)在步后塵。3月14日,嘉信理財宣布推出一項名為“Schwab Intelligent Advisory”的新業(yè)務,該業(yè)務綜合了人工理財顧問服務和自動化智能投顧服務。投資者可以得到量身定制的投資和財富管理方案,可隨時通過電話或視頻會議獲得理財顧問的專業(yè)建議,并獲得由智能投顧的算法模型給出的基于ETF的投資組合建議。

Michale Wang認為,尋找智能和人工結合的解決方案應該是未來的主流趨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06
智能投顧顛覆私人銀行 開戶門檻降至數萬美元
3月20日,高盛在官網上發(fā)出招聘啟事,稱正在推進全新的自主智能投顧產品的建設,招聘崗位主要是想通過建一個自動化的投顧平臺,來服務資產在100萬美元或以下的“大眾富裕階層”。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