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zora
4月19日訊,民生銀行最新爆出的“蘿卜章”和“飛單”事件令一直堅定站在傳統銀行這邊的投資者再也無法理直氣壯了。
民生銀行的30億“飛單案”再一次暴露了銀行薄弱的內部管理系統和購買理財產品的風險。此次事件中,連帶30億一起消失的,還有投資者的信任。
這周,民生銀行再次為廣大人民群眾普及了一下“蘿卜章”和“飛單”兩個金融概念。
4月18日,財新網報道稱,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在某企業(yè)客戶的商業(yè)票據上蓋上了私刻的銀行承兌匯票的公章,即“蘿卜章”;而該支行負責人為了填平這一票據窟窿,違規(guī)銷售虛假理財產品,騙取了投資者30億元左右的資金。
銀行的"飛單"簡單來說,就是銀行工作人員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向客戶不屬于銀行自己的理財產品,從而獲得高額傭金提成。對于客戶來說,沒有銀行嚴格風控的保護,資金就很容易"打水漂"。在此次理財“飛單”事件中,被坑害的就是該行行長張穎的150位“高凈值”私人銀行理財客戶。
這150位高凈值客戶是“鯨鉆高爾夫俱樂部”的成員。據稱,該高爾夫俱樂部與該銀行有著長達十年的關系,作為經常購買該分支銀行理財產品的回報,銀行偶爾會贊助該高爾夫集團去出境旅游。而這次事件充分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是長期的合作伙伴,也仍然避免不了被對方坑害的命運。
張穎的騙局本來天衣無縫,直到一個投資者在偶然的情況下得知所購買的理財產品根本不存在時,這起理財詐騙案才被拆穿開來。當震驚的投資者紛紛奔向銀行時,承諾帶領他們發(fā)財的張穎已經被警方帶走了。
“創(chuàng)新型”理財產品
這次民生銀行事件涉及到了一個所謂的“創(chuàng)新型”理財產品,即通過“變身”二手理財產品而收益率大的理財產品。過去三年間,銀行連續(xù)的降息以及如洪水般涌入市場的各種理財產品已經令富有的投資者主動避開了收益率沒有吸引力的普通理財產品。
根據投資者簽訂的理財購買合同,民生的私人銀行客戶購買的理財產品是由原始投資者購買的理財產品轉化而來。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購買者,原始投資者由于急需用錢而主動轉讓沒有到期的理財產品并承諾放棄一部分收益。結果就是,一個原本收益率至少4.2%的理財產品搖身一變成為了收益率超過8%的新產品。
工作人員稱,該產品專門針對至少持有1000萬人民幣的私人銀行客戶。但目前記者已經發(fā)現,許多普通銀行客戶也購買了相關產品。有普通客戶自稱以100萬元的受讓金額受讓了名稱為“非凡資產管理保本第172期私銀款”的理財產品。多位投資人據此表示,此次涉案的金額很可能達40億元以上。
大銀行都不可信?
目前,仍有許多“飛單”案的投資者聚集在民生銀行航天橋支行的大廳內討說法。18日中午,約10位投資人代表與緊急上任的支行行長進行了座談,但未能獲得有效進展。直到現在,許多投資者都無法接受民生銀行會出現這種騙局。
在大廳等待消息的投資人
“如果連一個大銀行都無法信任,我們還能信任什么金融機構呢?”,一位姓劉的投資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道。
52歲的劉某是購買民生銀行理財產品的150位私人銀行客戶之一。該投資者從民生銀行購買了1200萬元的理財產品,其中有200萬應于4月17日到期,但現在什么都拿不到。
“我們購買該銀行的產品已經很多年了,以前從來沒遇到過問題,”一位姓李的客戶說道。“許多其他的機構像我兜售各種理財產品我都沒有購買,因為我一直很信任民生銀行。我們并不是只追著收益率跑的人。”
在這些高凈值客戶看來,進了銀行的貴賓室就能獲得銀行更專業(yè)更貼心的金融服務,誰能料到自己竟成為了待宰的牛羊。
這件“飛單案”之所以令人震驚,不只是因為騙取了銀行客戶的巨額財富,還因為這種虛假理財事件竟然出現在了民生銀行這樣的大銀行身上。
一般在股份制銀行中,為了避免出現飛單的現象,銀行都會需通過錄音錄像,即所謂的“雙錄”,來記錄營銷推介、風險和關鍵信息提示、客戶確認和反饋等重點銷售環(huán)節(jié),以保障客戶權益;對于客戶管理資產大幾千萬元的私人銀行賬戶,一般都是由客戶經理帶著支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長親自登門拜訪;300萬元以上金額的賬戶轉出,一線團隊負責人以及分管零售的副行長都會非常警覺。
專業(yè)人士表示,私行‘飛單’事件近幾年已經很少聽說,從銷售人員到支行行長全面失控的情況更是聞所未聞。因此,此次事件暴露出了民生銀行嚴重的內部管理問題和脆弱的風控體系。
對中國人來說,除了房產以外,自己絕大多數的金融產品都在銀行。與銀行——尤其是大銀行——相比,證券、期貨和保險的可信度在投資者心目中要低得多。許多人在互聯網迅速普及的今天仍然將銀行這種傳統金融機構作為理財的首選。銀行業(yè)如果再不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銀行喪失信心,最終只會流失更多的忠實客戶。
- 美科技七巨頭遭特朗普關稅血洗 市值蒸發(fā)14萬億
-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fā)超6400億元,美股科技“七巨頭”陷入調整區(qū)間
- 阿里巴巴于上海新設智信普惠科技公司,布局多領域技術服務
- 馬化騰短暫登頂中國富豪榜,騰訊科技與股價雙輪驅動成關鍵
- 本地生活賽道:2025年紅海變“血?!?,平臺競逐白熱化
- 義烏哪吒小商品熱賣:緊跟《哪吒2》熱潮,一天賣幾百套
- 美恢復接收中國包裹,貿易政策突變引發(fā)物流界震蕩
- DeepSeek或再掀波瀾,可能對美股市場造成新一輪打擊
- 谷歌股價暴跌:收入增長放緩,人工智能支出引投資者擔憂
- 華為去年銷售收入超8600億元:ICT基礎設施穩(wěn)健,新業(yè)務快速發(fā)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