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公開招聘數字貨幣研究人才,稱力爭早日發(fā)行央行數字貨幣

11月14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其官網上公開招聘數字貨幣研發(fā)技術人才。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成立,主要職責之一為:發(fā)行人民幣,管理人民幣流通。

(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數字貨幣的迅猛發(fā)展,中國人民銀行正在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fā)工作。為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fā)行的數字貨幣,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科學研究所現誠聘計算機、信息安全和密碼學專業(yè)博碩士,分別從事數字貨幣及相關底層平臺的軟硬件的架構設計和開發(fā)以及研究數字貨幣中所使用的關鍵密碼技術,對稱、非對稱密碼算法、認證和加密等工作。

共享財經此前報道,今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數字貨幣研討會,提出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fā)行的數字貨幣。

此前,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央行其實很早就開始研究數字貨幣了。從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來看,貨幣從來都是伴隨著技術進步、經濟活動發(fā)展而演化的,從早期的實物貨幣、商品貨幣到后來的信用貨幣,都是適應人類商業(yè)社會發(fā)展的自然選擇。作為上一代的貨幣,紙幣技術含量低,從安全、成本等角度看,被新技術、新產品取代是大勢所趨。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全球范圍內支付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貨幣發(fā)行、流通體系的建立,對于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都是十分必要的。

在談到是否會采用區(qū)塊鏈技術時,周小川表示,數字貨幣的技術路線可分為基于賬戶和不基于賬戶兩種,也可分層并用而設法共存。區(qū)塊鏈技術是一項可選的技術,其特點是分布式簿記、不基于賬戶,而且無法篡改。如果數字貨幣重點強調保護個人隱私,可選用區(qū)塊鏈技術,人民銀行已經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討區(qū)塊鏈應用技術。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副司長兼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籌備組組長姚前在《中國法定數字貨幣原型構想》一文中指出了數字貨幣與密碼技術的關系:

目前,我國基于電子賬戶實現的支付已經十分普遍,然而這種方式本質上還只是一種現有法定貨幣的信息化過程,還不能稱作嚴格意義上的數字貨幣。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必須由央行來發(fā)行,其本身就是貨幣而不僅僅是支付工具。

通過密碼技術來保證數字貨幣的安全性是研究的熱點。從這一角度看,密碼技術是當今數字貨幣的支撐,數字貨幣從發(fā)行到流通均需要基于密碼學原理來構建,并采用密碼協議來實現應用過程中的各類安全需求。

同時,姚前在文章中提出了我國數字貨幣原型構想:

作為法定數字貨幣必須由國家主權保障,為此,我國數字貨幣在設計時的初步考慮是:由央行主導,在保持實物現金發(fā)行的同時發(fā)行以加密算法為基礎的數字貨幣,M0的一部分由數字貨幣構成。為充分保障數字貨幣的安全性,發(fā)行者可采用安全芯片為載體來保護密鑰和算法運算過程的安全。

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發(fā)行總體框架可以描述如下:根據現行人民幣管理原則,央行數字貨幣的發(fā)行和回籠基于“中央銀行—商業(yè)銀行”的二元體系來完成,中央銀行負責數字貨幣的發(fā)行與驗證監(jiān)測,商業(yè)銀行從中央銀行申請到數字貨幣后,直接面向社會,負責提供數字貨幣流通服務與應用生態(tài)體系構建服務。

報名鏈接:http://www.pbc.gov.cn/rmyh/105208/3183358/index.html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6-11-14
央行公開招聘數字貨幣研究人才,稱力爭早日發(fā)行央行數字貨幣
“為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fā)行的數字貨幣,中國人民銀行印制科學研究所現誠聘計算機、信息安全和密碼學專業(yè)博碩士?!?/div>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