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平臺借道金交所 “白拿”等變相公募并不少見

文|央廣網 王明月

2月22日訊,招財寶牽涉的“僑興私募債”剛過去,京東金融的“白拿風波”又起,同樣是互聯網巨頭旗下的金融平臺,也同樣將金交所推到前臺?;ソ鹌脚_借道金交所并不鮮見,各種合作模式令人霧里看花,互金平臺又是如何借道金交所“暗度陳倉”的呢?

監(jiān)管趨嚴 金交所成互金平臺增信和銷售渠道

隨著2016年互金行業(yè)監(jiān)管的趨嚴,互金平臺“壓力山大”。網貸細則中關于禁止發(fā)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信托產品等規(guī)定,使得部分平臺采用的非標資產債權轉讓模式和理財計劃等受到影響,網貸限額規(guī)定的出臺也讓部分平臺的大額業(yè)務受到波及。在此背景下,監(jiān)管相對寬松的金交所就成為了平臺應對監(jiān)管的“救命稻草”。

被稱為“四板市場”的金交所,作為為特定區(qū)域內的非上市企業(yè)提供股權、債權轉讓和融資服務的區(qū)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業(yè)務主要圍繞非標資產而展開,包括金融資產交易業(yè)務、資產收益權交易業(yè)務、融資類業(yè)務以及信息耦合業(yè)務。

由于地方金融資產交易在業(yè)務上受地方金融辦的管理,不受一行三會金融監(jiān)管機構約束,因此開展業(yè)務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金交所逐漸成為互金平臺項目進行增信和銷售的渠道。

靈活性埋禍根 地方監(jiān)管松懈讓不法有機可乘

這種靈活性也為金交所的“泛濫”和不合規(guī)埋下了禍根。一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人士向央廣網記者表示,金交所之所以“泛濫”的原因之一便是地方政府在監(jiān)管上有松懈,“因為地方金交所為地方企業(yè)融資服務。”

在此次京東白拿業(yè)務的問題歸納中,廣金中心(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被指涉嫌未經核準擅自公開發(fā)行證券,涉嫌違反38/37號文有關規(guī)定,京東金融被指涉嫌承銷未經核準擅自公開發(fā)行證券。

早在2011年和2012年,國務院分別下發(fā)了38和37號文,明確規(guī)定除依法設立或獲批的交易場所外,任何交易場所均不得將任何權益拆分為等份額發(fā)行,“金交所權益持有人累計不得超過200人”,但平臺對金交所資產包進行分拆銷售的情況比比皆是。

“與金所交的合作主要是基于合規(guī)需要,非標債權交易需要有一個合規(guī)的通道。在平臺成為會員之后,投資者就可以以個人會員的身份參與交易。”一家網貸平臺負責人此前通過媒體透露。

此次京東白拿風波中,投資者便是通過京東金融平臺注冊成為廣金中心會員,從而購買廣金中心發(fā)行理財產品的。這也是兩者合作最常見的方式,即互金平臺在其平臺嵌入金交所的金融產品鏈接,投資者在平臺注冊用戶點擊后引導用戶注冊成為金交所的會員?;ソ鹌脚_在資產端接入了金交所的產品,既包括陸金所、人人貸、開鑫貸等P2P平臺,也包括蘇寧金融、京東金融等消費金融平臺。

以股東或會員名義合作或打擦邊球或玩火自焚

互金平臺和金交所的合作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互金公司成為金交所股東,二是互金公司成為金交所會員。

第一類并不鮮見,舉例來說,京東金融為西安合眾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股東,平安普惠為深圳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股東,螞蟻金服此前還發(fā)起成立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同時也入股了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

第二類更為普遍,以大連京北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為例,其于去年8月在大連市金普新區(qū)揭牌,包括漢金所、金保寶等30多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成為了連交所的首批會員單位。

在部分合作中,互金平臺扮演的是類似承銷商的角色,負責產品的推薦與發(fā)行。平臺對接的非標資產各色各樣,包括汽車質押貸款、供應鏈金融、資產管理計劃、消費信貸、小微信貸等非標債權資產。

在此過程中,部分互金平臺和金交所的做法明顯“過頭”。以招財寶違約事件為例,其將高風險的私募債通過一系列產品設計后售賣給不具備相應風險承受能力的個人投資者,就已經違法了。

早在2015年9月,證監(jiān)會曾下發(fā)過一份《關于請加強對區(qū)域性股權市場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銷售企業(yè)私募債行為監(jiān)管的函》,提到部分私募債借道“區(qū)域股權交易中心+互聯網平臺”進行“大拆小”的違規(guī)行為,提醒類似“私募債+互聯網平臺”的業(yè)務,招財寶當時還曾被點名批評。

此次京東白拿風波中,也有變相公募化的做法,但與招財寶違約事件不同的是京東白拿事件中的理財產品對接的不是私募產品,“類似于打了一個法律的擦邊球。”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教授鄧建鵬指出,即便是這樣,作為非公募產品也不能夠通過京東金融平臺向公眾募集資金,不能將其拆成份額銷售。鄧建鵬表示,廣交所的產品風險是較高的,按要求需要評估網民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其是否為合格投資者,但其并沒有這樣做。

“白拿”等變相公募不罕見金交所次級貸暗藏風險

非公開發(fā)行、“200人投資者上限”、“面向合格投資者”等監(jiān)管紅線都是互金平臺和金交所難以越過的坎。而變相公募的做法卻并不罕見,“在京東白拿事件中,京東金融還是做了些改善的,部分金交所和互金平臺的做法更加野蠻。”上述不愿具名的業(yè)內人士表示。

2017年2月10日,證監(jiān)會再次強調金交所是交易所整治的重點對象之一,要求其不得將權益拆分發(fā)行、降低投資者門檻、變相突破200人私募上限等。

金交所將一系列次級貸、次級債通過互金平臺賣給普通投資者的做法,也被認為風險巨大。正如此前有文章所說,每一環(huán)的參與者,都認為自己所在的那層樓很牢固,卻沒想到,地基是個豆腐渣工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2-22
互金平臺借道金交所 “白拿”等變相公募并不少見
招財寶牽涉的“僑興私募債”剛過去,京東金融的“白拿風波”又起,同樣是互聯網巨頭旗下的金融平臺,也同樣將金交所推到前臺?;ソ鹌脚_借道金交所并不鮮見,各種合作模式令人霧里看花,互金平臺又是如何借道金交所“暗度陳倉”的呢?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