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技巨頭都在to B,說法各有不同,比如騰訊是產業(yè)互聯網,百度是AI產業(yè)化,阿里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我們不難發(fā)現,阿里在to B上基礎是最好的。
什么是產業(yè)互聯網的船票?
移動互聯網時代有“船票”一說,比如微信就被視作是騰訊拿到的第一張移動船票,當時,巨頭們都All in Mobile,競相拿到自己的船票。當時很多人認為社交是唯一的移動船票,阿里一時之間花了很大力氣做來往,不過現在市場給出的結果是:超級App才是移動互聯網的船票。
什么是產業(yè)互聯網時代的船票?我認為:
第一張應該是云計算,因為云是產業(yè)互聯網時代的基礎算力平臺、數據匯聚平臺和能力開放窗口,這一點阿里絕對領先沒有爭議;
第二張應該是AI,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zhí)行官張勇在云棲大會上說,數據和算力是數字經濟的石油和發(fā)動機,AI是挖掘幾何級增長的數據唯一手段。從含光800、ET大腦等產品以及基于云計算構建的AI生態(tài)來看,阿里在AI技術上顯然處于領先水平。
第三張是企業(yè)智能移動工作平臺,這個答案或許會讓人意外,不過仔細想想卻有其邏輯,在阿里云棲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在演講中給釘釘定了一個調:“釘釘跟淘寶一樣重要”:
“淘寶上大概有1千多萬賣家,等于幫1千萬個品牌電子化,釘釘幫1千萬個企業(yè)組織在線化和移動化,這兩件事情的意義是一樣大的,因為中國有這么多的中小企業(yè),它要做信息化、移動化是非常有挑戰(zhàn)的一件事情,需要公共基礎平臺?!痹趶埥ㄤh看來,釘釘承載了企業(yè)組織移動化,而“云計算、數據、IoT以及移動化,這四項技術的發(fā)展構成了數字經濟整個核心的基礎設施?!?/blockquote>云計算解決B端的算力、數據和能力問題;AI與云計算配合滿足數據大爆炸的IoT時代,B端的數據挖掘需求和海量的AI應用場景;移動智能辦公則讓B端組織辦公、管理和流程全面在線,本質是企業(yè)的云端操作系統,三者都不可或缺。
阿里已在移動辦公上布下重兵。本著吃透移動辦公和企業(yè)社交的思路,釘釘在App上打造了各色功能,通過ISV開發(fā)者模式匯聚了大量的企業(yè)服務開發(fā)商,積累了中小企業(yè)運營管理的各種軟硬件解決方案,從企業(yè)組織數量這一關鍵指標來看,釘釘已走在前面。前不久的2019年未來組織大會,我專程去了一趟杭州,當時阿里釘釘CEO陳航宣布截至2019年6月30日,釘釘用戶數突破2億,企業(yè)組織數突破1000萬,這組數據讓人震撼。
移動化是數字經濟的基礎
這一次在云棲大會現場,看到張建鋒將移動化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之一,我還是覺得蠻意外的。移動就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不像云計算、AI、IoT和大數據這么“技術”?!耙苿踊痹诮裉祜@得很樸素,甚至過時,2009年3G發(fā)牌,中國發(fā)展移動互聯網至少已有10年歷史,現在人們都在說“后移動互聯網時代”,為什么阿里還會認為移動化如此重要,重要到成為數字經濟核心基礎設施呢?
阿里在C端早已實現移動轉型,雖然過程不容易。二季度財報顯示,包括淘寶、天貓在內的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55億。不過,雖然移動互聯網已經廣泛滲透且正在繼續(xù)滲透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B端移動化尚未實現大量的普及,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中小企業(yè)數量已超3000萬家,如果算上政府部門、事業(yè)單位、公益組織等等,B端組織數量遠遠超過3000萬,釘釘的1000萬組織數量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移動化對中國企業(yè)和組織來說,卻十分重要。美國是先有企業(yè)組織的信息化,再才有互聯網的普及,中國相反。企業(yè)/組織信息化,不論是信息系統、云計算還是移動化程度都嚴重不足。
現在,對于大多數企業(yè)來說,移動化是在線化的第一步,移動辦公系統有望讓中小企業(yè)直接跳過信息化階段,進入數字化、在線化和智能化階段,正如很多下沉市場的網民沒有經歷PC互聯網,而是通過移動互聯網進入互聯網一樣。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阿里云創(chuàng)始人王堅博士在2016年出了一本書叫《在線》,馬云親自作序,他說“正是因為有了王堅博士的加入阿里才有了如今的技術布局?!爆F在AI、IoT、5G風起云涌,再讀《在線》不只是不過時,反而更能體會其深意,這本書認為,數據一定要在線才能產生最大價值,移動互聯網跟互聯網沒有本質區(qū)別,都是在線,雖然各種概念層出不窮,但王堅認為“至少50年以內,我們都還是圍繞著互聯網做事?!痹诰€化很重要,雖然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已經像電一樣司空見慣了,但我們不能因為其樸素或者常見就忽視它,就要用新概念來取代它,基于此我們就可以理解,阿里為什么認為移動化依然會是基礎設施。
對于企業(yè)來說,移動化的本質就是在線化,在線化是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前提。陳航在未來組織大會上的演講跟王堅的理論不謀而合:“隨著3G、4G的普及,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在線成為常態(tài)。即將進入的5G時代,在線將成為存在的基礎?!?/p>
而且,移動不只是mobile,而是“終端”思維。對于個人來說,移動化是智能手機等貼身終端,但理論上智能電視、iPad、筆記本電腦都可以是移動設備;對于組織來說,移動化是距離企業(yè)最近的終端。2014年春節(jié)后,馬云發(fā)出一封內部信,指出:“云端將是未來移動互聯網的關鍵,阿里巴巴將全面從云打到端?!卑殡S著這一封信,阿里在來往下展開了暗度陳倉式的移動轉型,淘寶、天貓、支付寶等核心C端產品All in 移動;5月釘釘成立,2015年1月正式發(fā)版。
回看這段時間線可以發(fā)現,阿里的端云格局正是在2014年成型:C端是淘寶、天貓、支付寶這樣的端,B端是釘釘這樣的端,背后都是一朵云:阿里云。現在,端和云已經很好地協同聯動,彼此不可分割,“端”是云計算落地場景,云則實現對端側數據的整合,滿足端側計算能力。
在B端戰(zhàn)線,釘釘已匯聚千萬級客戶,且正在繼續(xù)增加ing,阿里釘釘許多能力基于阿里云智能構建,同時給阿里云智能提供了指數級增長的空間,當千萬企業(yè)組織移動化后“上云”是水到渠成,上云才能數字化和智能化,上云就能用AI、云計算、大數據、新零售等工具來“武裝”自己。
看得更深一些,數字化時代,企業(yè)只擁有云、AI、IoT和移動等基礎能力是不夠的,企業(yè)應該學會“數字化生存”,應該有全新的數字化思維方式?;ヂ摼W思維對企業(yè)來說只是“營銷術”,數字化思維才是企業(yè)變革之道,而釘釘對于企業(yè)的意義,不只是可以移動在線、提高效率、降本增效,也在事實上改變辦公方式、優(yōu)化管理制度、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甚至倒逼組織形態(tài)、企業(yè)文化和商業(yè)模式的改變,企業(yè)的生存方式正在被移動辦公平臺重塑。
釘釘已成為一個智能協同平臺,企業(yè)組織人和人、人和事、人和物的智能協同全部都可以滿足,陳航說,釘釘已實現“五個在線”,讓組織內所有的人財物事流程和數據全部打通,人與物、人與事、物與物、事與事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從傳統的協同變成了智能協同,比如釘釘的“群插件”以群溝通為基礎形態(tài)讓溝通協同在一個群里就能完成;再比如“效率套件”可幫助用戶實現消息降噪以及關鍵信息的便捷獲取。在基礎工具外,則有審批模塊、薪酬模塊等面向企業(yè)通用場景定制的模塊,智能無人前臺M2S等硬件,以及大量的ISV針對教育、零售等行業(yè)開發(fā)的解決方案。
B端的商業(yè)模式,相對而言總是比較枯燥的,我們可以看看案例:
- 復星集團擁有7萬多名員工,超200家公司,跨越30個國家和地區(qū),用釘釘成功實現了超大型組織的數字化轉型以及整個生態(tài)協同;
- 東方希望希望把自己的組織實現移動化、在線化,一家同行公司曾經花9千萬做這方面的整體規(guī)劃,結果沒有成功,東方希望用釘釘,只花了90萬,大概開發(fā)了47個應用,基于小程序放在釘釘上,全面實現了企業(yè)在線化、移動化、協同化;
- 一位剛加入某知名企業(yè)做公關的朋友今天給我講了一個親歷故事,他原定于9月3日入職,9月2日提前參與公司一個活動時,現場小伙伴問他是否愿意提前入職,他說OK,于是在釘釘上提交入職流程,簡單填寫資料,10分鐘就有了工號,快速入職,而他在離開原企業(yè)走傳統離職流程,花了半個多月。釘釘對企業(yè)經營流程的改變,可見一斑。
案例非常多,不論是頭部巨頭還是中小企業(yè),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創(chuàng)業(yè)組織,1000萬客戶在用的釘釘已經通過幫助企業(yè)移動化,實現從離線到在線,從傳統管理到智能協同,從粗放式發(fā)展到精細化經營的跨越。
曾經,新技術往往是B端企業(yè)組織先用上,比如PC、互聯網技術、郵箱等技術均源自于企業(yè),但移動互聯網是一個例外,它源自于消費市場,再向B端滲透,而B端市場有“慢熱”特性,移動互聯網在B端市場的普及,很難像C端這樣迅速,釘釘五年來沉淀1000萬客戶,來之不易。
阿里在B端扎下一顆釘子
騰訊因為有微信這一船票,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可以高枕無憂,阿里在產業(yè)互聯網時代,已經拿到最多船票:云計算、AI和企業(yè)社交。釘釘對于阿里來說,是B端的一個重要戰(zhàn)略落子,它就像灰犀牛一樣,一直存在,釘釘對阿里在B端的戰(zhàn)略價值,在我看來不亞于微信對于騰訊在移動時代的戰(zhàn)略價值。
第一個,釘釘具有高頻效應。
高頻的微信帶動大量的騰訊生態(tài)業(yè)務,美團用高頻的“吃”連接關于生活的一切,百度用高頻的搜索承接大量的內容和服務。釘釘對于企業(yè)組織來說同樣是一個每天都要用的高頻應用,基于這樣的高頻效應,釘釘正在帶動企業(yè)復雜、廣泛和豐富的低頻和長尾服務,釘釘基礎功能覆蓋廣,基于此再通過ISV開發(fā)者模式、業(yè)務流程模塊、行業(yè)解決方案、軟硬件集成來滿足企業(yè)復雜的智能協作需求,落地各種商業(yè)應用,將移動智能辦公做深、做厚、做透。
第二個,釘釘具有入口效應。
1000萬組織客戶需要的不是移動化本身,最終目的是在線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釘釘只是數字化第一步。企業(yè)組織需要to B商業(yè)服務,從云到AI到數據服務到IoT等基礎能力,再到背后的新零售、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智能營銷的定制方案,張勇在云棲大會提出“五新到百新”的轉變,各行各業(yè)“變新”需要的能力,阿里都有。如此多的能力將通過云、阿里釘釘、平頭哥普惠芯片等模式輸出,釘釘事實上會扮演一個入口角色,與阿里云智能的云計算、AI、達摩院、平頭哥等協作,承接企業(yè)組織的各種數字化能力,是阿里商業(yè)操作系統的一道重要入口。
第三個,釘釘同樣不可復制。
企業(yè)只需要一個移動辦公平臺,就跟我們只需要一個微信差不多,移動辦公平臺本質是企業(yè)社交,組織內部關系鏈被釘釘拿到了就沒有別人什么事了。這意味著,釘釘不可復制,難以替代。
在云棲大會上,張勇再一次強調了阿里要成為數字經濟時代“商業(yè)操作系統”的決心,這一商業(yè)操作系統是由大量的組件構成的,但核心能力張勇說得很清楚:計算和數據,基礎技術能力將全部由阿里云智能來滿足,釘釘在阿里云智能中承擔“端”側職能,是阿里在B端落地商業(yè)服務能力的關鍵,是阿里在企業(yè)端擴散豐富企業(yè)服務能力的高頻入口,是阿里黏住客戶的重要手段?;诖?,或許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張建鋒所說的“釘釘跟淘寶一樣重要”的深意。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