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灰色的2019 中國車企的十個尷尬瞬間
作者:微溫
審校:周鶴翔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
“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
2019年作為汽車行業(yè)歷史上少有的低谷期,諸多車企都已傷痕累累,少有銷量上升及盈利上升的車企。
不過,同樣因為這是汽車行業(yè)歷史上少有的“荒年”,才出現(xiàn)一些“驚人”的事情發(fā)生。
下面就隨GPLP犀牛財經回顧2019年車企的十個重大事件。
“神車”帕薩特被碰撞飛了
中國車圈曾流傳過這么一句話:“世上有兩種車主,一種叫大眾車主,一種叫其他車主”。從此可以看出大眾汽車在華影響力是多么強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眾汽車在中國也開始出現(xiàn)頻頻出錯,其中就包括前段時間上汽大眾的“帕薩特碰撞”事件。
2019年12月,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管理中心發(fā)布最新的汽車碰撞測試結果顯示,上汽大眾暢銷轎車帕薩特各項成績低下,幾乎在所有測試車輛中排名墊底。
一時激起千層浪,昔日以安全性著稱的大眾品牌產品讓消費者汗顏,在各個汽車論壇上都出現(xiàn)聲討現(xiàn)象。
迫于輿論壓力,上汽大眾宣布再挑戰(zhàn)碰撞測試,并選擇相對測試寬松的中汽研,但結果依舊出人意料——被人們稱為“五星批發(fā)部”的中汽研竟也給出三星半的差成績,一巴掌將“帕薩特”燃起的希望撲滅。
基于此,昔日被稱為“國內神車”的帕薩特被上汽大眾弄的再也不神啦。
戈恩事件
日產與其前掌門人戈恩的糾紛,誰是誰非依舊未下定論。
2019年12月31日,在全球人民都等待2020年到來的同時,本應在日本處于取保候審的戈恩在當晚發(fā)文聲稱已經離開日本,通過秘密途徑抵達黎巴嫩,戈恩事件引發(fā)全球一片嘩然。
GPLP犀牛財經了解到,自2018年11月,戈恩因內部舉報在東京被逮捕之后,這是其第一次本人公開對外發(fā)聲。
這還不是最精彩的部分,在隨后的召開的發(fā)布會中,戈恩控訴日本司法制度,并表示日產成為囚禁自己的幫兇,讓日產一度陷入尷尬局面。
但從日產方面的口徑來看,戈恩在日本被捕,完全是因為他存在瞞報巨額個人收入以及挪用日產資金等4項事情,所以才被監(jiān)禁調查。
日產與戈恩的不同說辭,已成為當下車圈議論的重點,并可以確認的是,兩者之間必有一個說的是謊言。
奔馳質量存疑遭“打臉”
奔馳在2019年在中國是灰頭土臉的。
2019年4月,在西安利之星中上演了一場世紀維權大戲。其女主人公從花費66萬元買一輛奔馳,卻還沒離開店就發(fā)現(xiàn)漏油,并與4S店多次溝通無果之后,坐在發(fā)動機引擎蓋維權。
經過的路人看到此幕,隨即錄下視頻發(fā)到網上,引發(fā)社會高度關注,最后經過多番調節(jié),維權女士與奔馳達成和解協(xié)議,挽回了該女士的所有損失。
也就在此事之后,奔馳在中國市場上背負著店大欺客的不好口碑。
據GPLP犀牛財經統(tǒng)計,2019年期間,奔馳全球累計召回車輛高達101.04萬輛,同比2019年69.34萬輛高出六成左右。
由此看來,2019年奔馳車的質量讓人堪憂,遭西安女車主維權“打臉”也是自食惡果。
海外知名汽車品牌誰會“嫁入”吉利
說起吉利,很多人都會想起中國汽車行業(yè)最大的海外收購案—吉利收購沃爾沃,這正是因為如此,在2019年多家海外知名汽車品牌,都被傳將“嫁入”吉利。
GPLP犀牛財經了解到,在2019年期間,吉利汽車分別于阿爾法·羅密歐、瑪莎拉蒂、賓利、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接連傳出過收購傳言,但除了阿斯頓·馬丁尚未有結果外,其他傳言皆被否認。
目前,有媒體報道,吉利與阿斯頓·馬丁已進入談判的第二階段,但是否為真,雙方未發(fā)出口風。
作為中國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車制造商,吉利汽車的一舉一動都被相關人士解讀,但唯獨這“嫁娶”之事,卻一直是捕風捉影,不見結果。
恒大造車 買買買
2019年哪家造車企業(yè)最瘋狂,估計不少人會將自己的一票投給恒大。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9年1月恒大與FF分手之后,該企業(yè)就開始實施諸多收購計劃,其中包括薩博生產系統(tǒng)、動力電池企業(yè)、以及電機等等相關企業(yè),為就是趕緊跟上造車大潮流。
對此,恒大董事會主席許家印也不予否認,在恒大新能源汽車戰(zhàn)略合作伙伴合作峰會上就曾表示:“恒大在造車上一無所有,要實施換道超車,走出一個不尋常的路,和全世界所有的車企都不是一條路,怎么辦,買買買,把能買的核心技術、能買的企業(yè),都給它買了。”
這不是最讓人吃驚的。
在某次合作峰會上,許家印表示,恒馳第一款車“恒馳1”將在2020年上半年亮相,2021年量產,恒大在造車上計劃3年投資450億元,2020年投資150億元,2021年投資100億元。
結合以上信息來看,恒大果然是2019年最敢花錢的造車企業(yè)。
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和力帆汽車被謠言破產
2019年10月,有關獵豹汽車、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和力帆汽車四家企業(yè)年底將要進入破產程序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而消息來源竟然只是一張某銀行關于上述四家企業(yè)開展風險排查通知的截圖。
對此,力帆汽車及眾泰汽車出面發(fā)聲,發(fā)布嚴正聲明表示消息虛假,眾泰汽車更是針對散播謠言的自媒體發(fā)表譴責,并向公安局報案。
以眾泰汽車為例。
眾泰汽車企業(yè)旗下的永康、金華、重慶的三家工廠都已經恢復生產了國六的小強版T300、T600、T700,而且眾泰汽車官方還在有條不紊的忙著招聘,看不出任何崩盤的跡象。
業(yè)內人士表示,謠言之所以引起廣泛關注,主要是由于這四家車企正在面臨資金短缺、銷量下滑的局面。
長安福特2019年產銷量遭遇腰斬
近期,長安汽車產銷量雙雙腰斬。
據其披露的2019年產銷量數據顯示,1-12月長安福特實現(xiàn)產量20.1萬輛,2018年同期為38.72萬輛,同比下降48.09%;實現(xiàn)銷量18.4萬輛,2018年同期為37.78萬輛,同比下滑51.3%。
這不是長安福特近年來首次下滑,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自2017年起,長安福特就已經開始銷量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長安福特累計售出82.7萬輛,同比下滑14.0%;2018年累計售出37.8萬輛,同比下滑54.0%;算上2019年的銷量同比下滑51.3%,該品牌已經出現(xiàn)連續(xù)三個年度大跌。
不僅如此,根據長安汽車公布的數據顯示,長安福特2018年開始陷入虧損,合資板塊從主要利潤來源直接轉變?yōu)樘潛p大頭,導致長安汽車自2018年三季度以來,至今連續(xù)5個季度沒能實現(xiàn)盈利。
對此,有網友表示,長安福特福過去一年的表現(xiàn),充分展現(xiàn)出“奶牛也有沒奶的那一天”。
比亞迪輸給特斯拉 痛失新能源車銷量第一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頂級制造商,比亞迪在3年后又輸給特斯拉。
2019年1月7日晚間,比亞迪股份發(fā)布公告稱,2019年該公司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為22.95萬輛,同比降低7.39%。這意味著,特斯拉以36.75萬輛的成績反超比亞迪,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這是比亞迪自2016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低于特斯拉。
據中信建投預測顯示,國產Model 3全年銷量大概率會突破10萬輛,全球范圍年銷量或達到35-40萬輛區(qū)間,而且國產Model 3價格區(qū)間已壓至30萬元內,在價格上將給比亞迪新能源系列帶來更多壓力,比亞迪反超希望不高。
但是比亞迪并未就此認命,據相關報道顯示,該企業(yè)近期公開表示正拓展網約車市場,加強與滴滴的合作,并發(fā)布新車“漢”及“刀片電池”重塑影響力,為的就是在2020年和特斯拉再較量。
“水氫汽車”事件 杭州青年汽車破產
奇葩年年有,2019年特別多,青年汽車就是其中一個。
2019年5月,《南陽日報》頭版發(fā)表名為《水氫發(fā)動機正式下線,市委書記點贊!》的文章引起一片嘩然。
根據青年汽車介紹,青年水氫燃料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需加水,續(xù)航就超過500公里,轎車甚至可以超過1000公里。
不僅如此,青年汽車董事長龐青年還表示:“海水、污水都可當‘水氫車’水源?!?。
對此行為的出現(xiàn),諸多網友感覺智商收到了侮辱,并將輿論矛頭指向青年汽車,并將青年汽車的老底翻個底朝天。
直到2019年11月18日,據人民法院公告網發(fā)布的消息顯示,青年汽車集團旗下“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破產財產已經分配完結,此事才落下帷幕。
戴森公司宣布停止造車
進入2010年以來,汽車圈內最大的變化,當屬無數造車新勢力的涌現(xiàn)。
在過去的十年間,隨著汽車行業(yè)電氣化變革的到來,越來越多企業(yè)開始投向造車事業(yè),涌現(xiàn)出蔚來、小鵬、威馬、恒大、奇點等等企業(yè),其中,家電巨頭戴森在2017年也宣布跨界造車,進入造車新勢力大軍當中。
2017年,戴森向內部員工發(fā)布郵件進軍新能源汽車,并組建了一支400人的汽車研發(fā)團隊,挖來了勞斯萊斯、路虎、賓利、特斯拉、寶馬、阿斯頓·馬丁等高技術人才,并計劃在2020年推出首款電動汽車。
2018年,戴森表示將在新加坡的工廠生產電動汽車,該工廠預計在2020年完成首批汽車,并在2021年正式下線。
2019年5月份,戴森放出了電動車的初稿圖紙,貌似向外界傳達造車事業(yè)正在有條不紊進行的信息。
2019年10月11日,戴森公司創(chuàng)始人詹姆斯·戴森則向員工發(fā)出一份郵件,郵件內容大概為戴森將停止造車,停止造車的原因并非汽車產品出現(xiàn)問題,也不是汽車團隊出現(xiàn)問題,而是由于商業(yè)應用上行不通,將放棄繼續(xù)研發(fā)汽車。
可以看到的是,戴森從想造車到放棄,僅用了不到三年時間,恰恰驗證造車的復雜程度及造車盈利的艱辛,最后不得不放棄目標,乖乖回家做家電。
以此可以看出,造車并不是容易的事,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也會跟戴森一樣,成為造車歷史中塵埃。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xié)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xiàn)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