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99公益日”實踐看騰訊“科技向善”的自驅力

原標題:從“99公益日”實踐看騰訊“科技向善”的自驅力

2015年9月9日,騰訊聯合數百家公益組織、知名企業(yè)、明星名人共同發(fā)起國內首個互聯網公益日。

7年來,騰訊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動“99公益日”的發(fā)展,并不斷對其進行升級和完善。

01

騰訊公益的“99公益日”實踐

騰訊發(fā)起“99公益日”的初衷,是希望利用自身的產品和平臺優(yōu)勢、以及合作伙伴的力量,連接受助人、捐助人、公益組織及項目、知名企業(yè)、明星名人和數億用戶,通過移動化支付、社交化場景和趣味化互動,喚起社會各界關心、參與公益的熱情,打造一個全民參與的超級公益日。

騰訊打造“99公益日”的初衷很好,但真正做起來卻并不容易。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騰訊選擇的是一條區(qū)別于“慈善”的“公益”之路。

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公益”和“慈善”的認知其實是差不多的,甚至不少人直接將“慈善”等同于“公益”。但是,“慈善”和“公益”是有區(qū)別的,前者更多是施予性質的,比如社會成員捐款捐物等,后者更多是共建性質的,比如騰訊發(fā)起的“99公益日”活動,它不僅發(fā)揮自己的力量,還動員社會力量參與解決和改善社會問題。

因為人們對“公益”和“慈善”在認知上的不明確,所以不少人對“公益”是存在偏見的。這里不得不提當年火爆全國的“郭美美事件”,因為它,導致國內公眾對國內慈善組織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99公益日”的不易,還來自國內“公益”制度的不完善。因為國內缺乏完善的“公益”組織、活動、服務、管理制度,所以不少會會想辦法鉆漏洞,以此牟利。比如今年就有網友爆出,有某公益組負責的“不要燙傷我的童年”籌款項目以“你捐款、我報銷”的名義,博取騰訊數百萬元配捐。針對類似事件,騰訊方面通過廣泛征集公益、媒體、法律等各類代表的聲音和意見,對規(guī)則優(yōu)化升級,并利用區(qū)塊鏈等新技術提升流程提高透明度。今年,騰訊從活動時長、配捐機制、產品體系、企業(yè)聯動、公益基礎建設等幾個方面再次對“99公益日”進行了升級,總激勵金額提升至10億元,并加強對社會價值議題方向公益項目的幫扶。

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了,相比簡單、安全的慈善活動,騰訊的“公益”之路要復雜得多。因為這不僅是一個1-1、1-幾的活動,而是一個1-無數變量,并對其進行重新組合、優(yōu)化、重構的新體系。

據公開數據顯示,過去7年間,國內有近萬家公益機構、上千家企業(yè)和數億網友在“99公益日”進行了1.55億次捐贈,涵蓋了鄉(xiāng)村振興、文化傳承、疾病救助、環(huán)保、助學、救災等多個種類的公益項目。

從最開始的摸著石頭走路到如今不斷完善的管理機制,7年時間,“99公益日”已發(fā)展為國內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廣的公益日。

02

“99公益日”幫助騰訊積攢起“把好事做好”的能力

7年,“99公益日”不僅成了國內影響力最廣的公益日,也成了騰訊公益重要的對外窗口。

9月9日,時值“99公益日”7周年之際,騰訊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發(fā)布了題為《不負時代期待,不負心底熱愛》的全員信(下簡稱全員信)。

馬化騰在全員信中大力肯定了“99公益日”發(fā)起以來取得的成績,稱“99公益日已經成為中國參與人數最多、影響力最廣的公益日,影響力甚至輻射海外受眾,成為跨文化溝通的一座橋梁”。馬化騰還表示,“99公益日”背后的騰訊公益平臺,已成為騰訊踐行“科技向善”、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平臺。

馬化騰還在全員信中表示“我們回望來時路,慶幸99公益日生逢其時,幫助我們一點一滴的積攢起“把好事做好”的能力,并凝聚起一批志同道合的公益伙伴”。

此外,馬化騰還在全員信中闡述了企業(yè)發(fā)展與公益的關系”,馬化騰表示:“我們越來越意識到,如果一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其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之間,沒有合理的平衡,將失去繼續(xù)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薄案欢荚?、富而思進、富而思報,永遠與社會關切和人民期待站在一起、助力解決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是感恩這個時代最好的方式。起步于公益,又不止步于公益,是我們對于社會責任事業(yè)的長期承諾,也是騰訊能夠持續(xù)發(fā)展的根基所在”。

全員信的最后,馬化騰號召騰訊人繼續(xù)一塊做好事,一塊把好事做好,讓公益精神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事實上,騰訊從2007年開始了社會公益活動。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在2007年發(fā)起的騰訊公益平臺,是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募捐信息平臺之一。依托移動互聯網科技和社交媒體,騰訊公益平臺以社交化、移動化、透明化等為主要特色,廣泛連接政府部門、慈善組織、公眾和企業(yè),共同打造人人公益的生態(tài),倡導更加理性的公益慈善文化。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底,騰訊基金會運營的騰訊公益網絡募捐平臺已獲得4.78億人次網友捐助超過128.6億元善款,累計受益公益項目數量超過10萬個。

在通過“99公益日”獲得“把好事做好”的能力后,騰訊公益有了更為遠大的目標。

2021年,騰訊加大了對公益的投入。今年4月和8月間,騰訊先后規(guī)劃投入1000億元助力“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共同富裕專項計劃”。

03

從公益實踐看騰訊“科技向善”的自驅力

2021年4月,提出“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并宣布將為此首期投入 500 億元,設立“可持續(xù)社會價值事業(yè)部”,推動戰(zhàn)略落地。據了解,這500億元將用于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對包括基礎科學、教育創(chuàng)新、鄉(xiāng)村振興、碳中和、FEW(食物、能源與水)、公眾應急、養(yǎng)老科技和公益數字化等領域展開探索。

2021年8月,騰訊宣布再次增加500億元資金,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并深入結合自身的數字和科技能力,在諸如鄉(xiāng)村振興、低收入人群增收、基層醫(yī)療體系完善、教育均衡發(fā)展等民生領域提供持續(xù)助力。

從7年如一日的“99公益日”實踐到如今1000億元的“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戰(zhàn)略和“共同富裕專項計劃”,是什么驅動著騰訊逐步加大在公益領域的投入?

有不少人會說,騰訊這是在響應國家“碳中和”和“共同富裕”戰(zhàn)略的號召,是為了做好“第三次”分配。

這個說法沒問題,但璽哥認為,騰訊之所以不斷加大對公益的投入,除了以上外力因素,還在于它有“科技向善”的自驅力。

璽哥這里再說一個騰訊在2015年啟動的公益項目——騰訊“為村”。為村前身是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于2009年6月發(fā)起的“騰訊筑夢新鄉(xiāng)村”項目。原項目以“用互聯網企業(yè)核心能力助力西部鄉(xiāng)村發(fā)展”為初衷,但前期的大多數公益活動卻仍局限于較為傳統(tǒng)的模式,如捐建教學樓、運動場,培訓鄉(xiāng)村教師,等等。2015年,騰訊的“互聯網+鄉(xiāng)村”項目“為村開放平臺”面向全國發(fā)布。新利用“互聯網+”模式助力精準扶貧,推動基層黨建、社會治理與鄉(xiāng)村振興。為村是“應用程序+微信公眾號+大數據平臺”三者并行的智慧綜合體系,提供“村務黨務”“家鄉(xiāng)好物”等多項鄉(xiāng)村服務,兼具聯系村委村友、查看鄉(xiāng)村動態(tài)等多項社交功能。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為村平臺上的村民數超251萬、黨員數超18萬,超過1.1萬位村支書、1萬位村主任在開展日常黨務村務工作,共有來自30個省區(qū)、超過1.5萬個中國鄉(xiāng)村,在為村打造了互聯網名片。

2019年11月,騰訊公司宣布將“科技向善”作為企業(yè)新的使命。騰訊在《用戶為本、科技向善》的內部信中說“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我們選擇科技向善,不僅意味著要堅定不移地提升我們的科技能力,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持續(xù)提升人們的生產效率和生活品質,還要有所不為、有所必為。具體到行動,我們要“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將社會責任融入產品及服務之中”,更要“推動科技創(chuàng)新與文化傳承,助力各行各業(yè)升級,促進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看到這里你應該明白,“99公益日”、1000億對騰訊來說是并不只是企業(yè)責任,做好公益,做好“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認知,已成為騰訊企業(yè)文化的一部分,成了完成騰訊“科技向善”新使命的自我驅動力。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09-10
從“99公益日”實踐看騰訊“科技向善”的自驅力
今年,騰訊從活動時長、配捐機制、產品體系、企業(yè)聯動、公益基礎建設等幾個方面再次對“99公益日”進行了升級,總激勵金額提升至10億元,并加強對社會價值議題方向公益項目的幫扶。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