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13減產1000萬臺,天災or人禍?

原標題:iPhone13減產1000萬臺,天災or人禍?

在消費電子領域,年度最大盛事莫過于蘋果發(fā)布新款iPhone,而今年的發(fā)布會堪成五年來最香之發(fā)布會:iPhone13性能大幅提升,包括CPU、像素、內存、軟體等等,價格卻沒有水漲船高,正可謂:加量不加價,中國網友戲稱:iPhone十三香。如此騷操作,直接引爆了iPhone13的全球銷售,供應商紛紛摩拳擦掌、豪賭資源、攢足產能、躍躍欲試,準備大干一場。但尷尬的是,iPhone13部分關鍵原物料出現供應中斷,蘋果無奈宣布iPhone13將減產1000萬臺。隨之而來的是股價小幅下跌1%,但依舊輕松蒸發(fā)300億美金。面對如此狀況,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疫情影響,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鬧芯片荒、代工廠無法正常運轉,都會影響iPhone13的生產。乍一看,減產似乎只是因為不可抗力,屬于天災,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知道,一個成熟的產業(yè)鏈,需要在高峰期按時出貨,比如iPhone13僅在第四個季度,需求量就達到7500萬臺,產業(yè)鏈必須要找到足夠的資源來支持;還要能提前預測風險,蘋果的專業(yè)名詞叫做risk control.事實上,每天都有大量專業(yè)且高端的人士在控制風險,他們要對如此尷尬減產負主要責任。

天災人禍,iPhone13到底缺哪些零部件?

疫情蔓延至全球,電子產業(yè)鏈最早爆出來的問題就是芯片短缺。一方面,疫情增加了市場之于電子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芯片業(yè)的產能也受到疫情大幅影響。但長期以來,芯片荒率先影響的都是汽車或者其他品牌的電子產品,包括豐田、特斯拉、華為等等,他們終日一芯難求。反觀iPhone芯片則一直占據著很高的優(yōu)先級,畢竟,利潤率還挺不錯的,這也是為什么蘋果的產能規(guī)劃師,不懼芯片荒,向產業(yè)鏈提出9000萬臺的生產目標?,F在又大幅下調,足以說明經營管理出了問題,最起碼也是個判斷失誤。

據消息人士透露,德州儀器和博通都出現了芯片供應問題。德州儀器供應“iPhone13顯示部件”,雖然自己能制造一些芯片,但大宗的出貨必須依靠臺積電,而臺積電也是蘋果A系列芯片唯二的代工商,在這種狀況,產能很難完全平衡。相信這應該是臺積電和蘋果要長期討論的問題,畢竟,他們的訂單已經排到2022年底,而但凡有任何“友軍”出現問題,臺積電無法獨善其身;而博通是蘋果無線組件芯片長期的供應商,他們比之德州儀器更慘,完全沒有自主的芯片制造能力,只能靠臺積電、三星代工。如此看來,瓶頸似乎均來自于臺積電、三星等頭部芯片制造商,但問題是產業(yè)鏈如此設計,本來就極其脆弱。在安穩(wěn)的日子里,大家尚能維持一種“處在崩潰邊緣”的合作狀態(tài),一旦稍微遇到波動,就會導致系統(tǒng)性癱瘓。與其說是天災,倒不如說是人禍。

除了芯片荒之外,iPhone13的其他組件也并不樂觀。眾所周知,iPhone手機已經全面采用OLED屏幕,而三星掌握著全球90% OLED屏幕的產能,更不湊巧的是,OLED的制造工廠均在越南,而越南對疫情的防控最近很不給力,導致大量工廠停工。同樣受到越南疫情影響的,還有夏普的相機加工廠,因為蘋果再次升級相機工藝,外加疫情影響,使得夏普很難按期交貨,而且相機短缺的影響不止于iPhone13系列,一些舊產品的產能也紛紛下調,致使整個產業(yè)鏈下游都處在“有單、無料”的尷尬境地。

更關鍵的是,Apple無法掌控三星和夏普:三星屬于蘋果的強勢供應商,蘋果的工程師要想進入三星的生產線并不容易;三星經常會因“蘋果需求預估不準確”而導致產能浪費,要求蘋果進行賠償什么的;夏普作為老牌消費電子企業(yè)的代表,就因經營不善而被鴻海收購。現如今,估計也并未全部改觀。

豪賭蘋果,iPhone13減產會帶來哪些人禍?

蘋果的生意雖然大,但并不好做。這家美國公司一直都在進步,供應商稍微松懈,就會有滅頂之災。況且,iPhone的品質要求一直在提升,而代工價格卻一直在下降。跟不上腳步的供應商,如勝華科技、GATA,還有歐菲光等等,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被淘汰,有些甚至已宣布破產;而留下來的供應商,包括藍思、立訊、歌爾、昌碩、富士康等等,則需要持續(xù)精進工藝,降低成本,以達到蘋果的降價要求。事實上,本次iPhone13加量不加價,這些供應商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或者說承擔了最大壓力。

蘋果在前幾年殺價非常瘋狂,有些供應商直接就瘋掉了,感慨:iPhone訂單純屬雞肋,已經沒有什么肉吃了,但抱怨歸抱怨,很多供應商還是依靠強大的成本管控能力,升級新技術、新制程等等,活了下來。特別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fā),更是給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供應商,絕好的超車機會。

只是iPhone13減產1000萬臺,又會給產業(yè)鏈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普通人可能會好奇:蘋果降低產能,供應商只是少賺些錢罷了,怎么會有挑戰(zhàn)或者虧損的說法呢?事實上,熟悉制造業(yè)的人都知道,每次接蘋果這樣的大宗訂單,都無異于一場豪賭,需要在前期投資廠房、設備、物料、人力等重型資產。為了滿足出貨交期,這些都需要提前啟動,也就是說:大家需要把鍋碗瓢盆弄好,把油燒熱,單等著“材料”下鍋?,F在,油都滾燙了卻發(fā)現沒菜可炒,自然會產生損失。據消息人士透露,立訊、昌碩、富士康為了能吞下9000萬iPhone13的訂單,早就動用各種關系,招聘到數十萬人待命。如今缺乏芯片、OLED屏幕和相機模組,這些工人只能呆坐在車間里,照常領著工資?;蛘撸讲賵錾吓懿?,為即將到來的艱苦生產,積蓄一些體能。

毫無疑問,供應鏈管理是一門非常復雜且龐大的學科,含金量非常高,而且電子產業(yè)鏈總是瞬息萬變,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今再加上疫情影響,更加地撲朔迷離,不可控制。相信蘋果經此一役,勢必要有所動作了。(科技新發(fā)現 康斯坦丁/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21-11-08
iPhone13減產1000萬臺,天災or人禍?
要知道,一個成熟的產業(yè)鏈,需要在高峰期按時出貨,比如iPhone13僅在第四個季度,需求量就達到7500萬臺,產業(yè)鏈必須要找到足夠的資源來支持;還要能提前預測風險,蘋果的專業(yè)名詞叫做risk con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