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東樓
如今提到粉絲經濟可能早已不是什么新鮮名詞,而且自從小米、魅族、錘子等科技公司將其作為一種主要的營銷手段之后,粉絲經濟更是大行其道,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忠實粉絲,繼而達到通過口碑營銷引爆市場的目的。
小牛電動一波三折的進階之路
事實上,作為李一男的最后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小牛電動也是粉絲經濟的踐行者,從創(chuàng)立到現在,每一步都在圍繞粉絲展開營銷工作,而其中更是經歷了一個用戶由粉轉黑,再由黑轉粉的曲折過程。
就在前不久,小牛電動舉辦北京線下活動,數百粉絲到現場狂歡,在活動結束之后,百名小牛粉絲自發(fā)駕駛小牛電動完成了長達10公里的刷街活動,看起來小牛的粉絲經濟已經初見成效。事實上,在尚未正式上市之前,小牛電動便通過一系列的營銷造勢,再加李一男的號召力以及產品創(chuàng)新性讓其積累第一批粉絲。這些粉絲對產品有極大的期待感,并希望能夠第一批拿到產品進行使用,因此小牛電動能夠在京東眾籌平臺上進行上線預售時,短短十五天的眾籌時間獲得總籌資額超7200萬,成為國內產品眾籌總額最高的項目。
不過,看似順風順水的小牛電動,不久前還面臨著一次嚴重“粉絲信任危機”,在京東眾籌成功之后,出于測試產品質量和提升良品率的需要,小牛被迫延遲了一個半月發(fā)貨,而由此引發(fā)了市場大量的質疑。事實上,這對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堪稱生死難關。曾經的土曼手表就曾因為發(fā)貨延遲而遭遇用戶大量退貨,公司走到生死邊緣,而羅永浩也因為產能爬坡問題備受質疑,丟失最佳的市場的機會。
這對小牛電動來說,同樣是巨大的考驗。一邊是粉絲催促發(fā)貨質疑聲四起,另一邊是對于質量的嚴格把控,避免產品不合格帶來更大危機。小牛最終選擇道歉和延遲發(fā)貨,并給予用戶現金補償的處理方式。盡管仍有粉絲不滿,也有由粉轉為黑的用戶,但是小牛電動卻贏得了改進產品的時間,由此避免了一次更大的產品危機。
就在小牛電動將京東眾籌的16000臺智能電動車全部發(fā)貨完畢之后,又在官網上完成了5000臺的預售,這一次只花費了1小時43分。而在微博上,用戶除了對小牛電動的助手App有吐槽外,其他的幾乎都是一片贊譽之聲,小牛最終還是依靠產品品質的保證和對用戶的真誠,重新又贏回了粉絲的心。
小牛電動的啟示:粉絲經濟有三個新變化
由粉轉黑,再由黑轉粉,小牛電動的粉絲經濟之路可謂一波三折,而從中也能給很多創(chuàng)業(yè)者新的啟示。總結一下,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粉絲不再單獨追求性價比,開始追求產品品質感。在以往,“性價比”成為各大手機廠商吸引用戶的最大手段,而小米更是將“性價比”這一殺手锏用到爐火純青,799元的紅米手機,79元的小米手環(huán)等等,都成為小米最為暢銷的產品,也幫助小米殺入了國產手機廠商前三強。而在此之后,很多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試圖通過“性價比”去顛覆更多的行業(yè),通過低價來引爆產品,不過并不如小米的效果好,并且小米自身因為強調性價比,也面臨著品牌無法向高端市場突破的困境。
坦白的說,小牛電動踏板車3999元和4999元的價格并不算親民,如果單純放到電動車市場上,在價格上并沒有什么競爭力。但是從小牛在京東眾籌和官網上的預售的火爆結果上來看,價格并沒有成為用戶選擇小牛電動的阻礙。而且,根據小牛提供的用戶畫像,小牛電動的一半用戶為有車一族,近2/3的用戶集中在26歲-35歲年齡段。這就意味著小牛電動的消費群體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價格并不是第一個考慮的要素。顯然,粉絲并不是只貪圖性價比,真正追求的還是產品能不能帶來品質感,用戶愿意為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或體驗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買單。
第二,粉絲不再“腦殘”,而是更加理性客觀。過去,說到粉絲總是讓人與“腦殘”聯系在一起,因此有一個詞叫做腦殘粉,寓意是不帶腦子的支持某個產品,像追星一樣毫無原則的支持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年,粉絲經濟大行其道,互聯網行業(yè)很多產品的粉絲群體確實有這樣一種形象,比如見不得別人批評自己“粉”的產品,一旦有人對產品有不同意見,粉絲群體便會一擁而上,“圍毆”批評者。顯然,這是一種非常不理性的粉絲行為,稱之為腦殘也并不為過。
不過,從小牛電動粉絲的立場幾度轉換來看,如今的粉絲開始能夠更加理性的客觀看待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問題和缺陷,而對于自己熱愛的產品不再是毫無理性的“護短”和“跪舔”,而是更傾向于幫助產品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從而促進產品進行改善。在這個過程當中,粉絲對產品并不是一味的稱贊和表揚,而且還會進行理性的批評,而這一切的出發(fā)點都在圍繞如何讓產品變得更好。這個時候的粉絲便會理性的多,品牌沒有滿足期待便會“黑”,產品做得好便會“粉”,因此在這個過程中,用戶的角色會變換,可以粉也能黑,關鍵就看品牌和產品的品質和誠意了。這也是為什么小牛電動的粉絲能夠在參加京東眾籌時的“粉”,再到因發(fā)貨延遲后的“粉轉黑”,再到拿到產品之后又“黑轉粉”原因。
第三,粉絲群體不是烏合之眾,而將成為有共同價值觀的社群。過去,互聯網企業(yè)的粉絲群體,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他們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是跟隨著企業(yè)的營銷手段而隨波逐流。而這也是很多業(yè)內人士質疑所謂的粉絲營銷手段只不過是“耍猴技術”,言外之意就是粉絲用戶其實是被企業(yè)耍了。而過去一段時間里,很多企業(yè)確實有一點過度透支粉絲的信任和支持,而很少真正想過為粉絲真正提供一些產品之外的價值。
事實上,隨著消費者在消費科技產品方面的心智逐漸成熟,人們看待科技產品也越來越理性客觀,粉絲群體正在由烏合之眾向有共同價值觀的社群進化。一方面,企業(yè)希望能夠通過構建社群來經營自己的粉絲群體,另一方面粉絲也希望能夠通過產品作為紐帶連接更多與自己有相同興趣愛好以及共同價值觀的人群。而回到最開始提到的小牛電動的數百粉絲的刷街行動,可能正是這些小牛粉絲希望借由小牛電動表達自己對一種生活方式的崇尚,而這是小牛電動的粉絲經濟向社群進化的一個標志。
可以預見的是,在今后,對于所有科技創(chuàng)業(yè)公司來說,在沒有流量、渠道、口碑等先天優(yōu)勢的情況下,依靠對產品品質的絕對保證以及與粉絲的真誠溝通,通過運營粉絲社群的方式來最低成本啟動公司和產品可能是最主流的粉絲經濟玩法。
李東樓是著名的泛科技和營銷類自媒體。除了這里,他還是新浪優(yōu)秀專欄作者和科技名博,并是鈦媒體、百度百家、新浪創(chuàng)事記、創(chuàng)業(yè)邦、快鯉魚等多個專業(yè)科技網站專欄作者,搜狐IT、今日頭條自媒體認證作者,百度閱讀認證作家、《經理人雜志》、《東方國門》等傳統(tǒng)媒體長期撰稿人。微信公眾號:瑞萊觀點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