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節(jié)”能否成為農村電商的雙十一

文/劉孫恒

12月23日,馬云在延安宣布啟動年貨節(jié)?!半p十一是網民的,年貨節(jié)是農民的”,年貨節(jié)將于2016年1月14日起預熱,17日(臘八節(jié))正式開售,至21日結束。

顯然,繼剁手主題日雙十一和線下狂歡節(jié)雙十二后,阿里又想借春節(jié)之契機,意圖整合節(jié)慶資源引爆春節(jié)市場。那么,“年貨節(jié)”又能否復制雙十一的傳奇呢?

“年貨節(jié)”的動機

作為企業(yè),任何的商業(yè)行為當然是為利益。目前,電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內一二線發(fā)達城市消費趨于飽和,從而使得傳統電商企業(yè)線上業(yè)務增長緩慢,垂直電商生存困難。對眾電商來說,自然就需要尋找下一個刺激點,來支撐起一以貫之的“用戶驅動”的增長邏輯——“只要擁有用戶資源,即可完成密集人力才能辦到的任何商業(yè)奇跡”。

而有著9億消費潛力的縣域、農村市場,毫無意外會成為電商們角逐的新市場。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網絡購物用戶規(guī)模為7714萬,年增長率高達40.6%;同期農村網民網絡購物使用率為43.2%,使用率較上年增加12.1個百分點。阿里研究院預計,2014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為1800億元人民幣,2016年預計將突破4600億元。而未來農資市場容量有望超過1.5萬億元、農產品市場容量超過4萬億元。

再加上明確的政策導向。例如,與2014年投入11億專項資金在8個省56個縣開展的農村電商綜合示范工作相比,2015年試點縣的數量增加了144個,資金支持力度增加了80%(20億元);今年十一月份,就有《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fā)展的指導意見》、《農業(yè)綜合開發(fā)扶持農業(yè)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促進農業(yè)產業(yè)化發(fā)展的指導意見》、《關于積極發(fā)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等三部促進農村電商發(fā)展的政策出臺。凡此種種,無疑會讓電商企業(yè)有了更大的動力去激活農村市場。

換言之,“年貨節(jié)”是阿里對農村電商的進一步探索,與此前開設“農村淘寶”服務站、推出千縣萬村計劃、推廣農村淘寶合伙人等動作相輔相成。

洋貨怎么下鄉(xiāng),土貨怎么進城

馬云在演講中說,“讓辛苦一年的農民朋友年底有個好收入,讓城里人能夠買一份家鄉(xiāng)的土特產,解一份鄉(xiāng)愁,也讓快遞員腰包鼓鼓回家過年,讓城里的年味濃起來,讓陜北的小米、大棗,煙臺的蘋果,貴州的臘肉等,在互聯網上讓城市人消費起來?!?/p>

的確,農村市場如此巨大,若果真能依靠大數據,“提前預售數據分析,農民可以做到預見性的生產,農業(yè)可以做到有計劃的配置資源,加上智慧物流業(yè)、互聯網金融的支持”,諸如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匹配問題,商品的質量和品牌問題,自會消解于無形。

但問題是,“洋貨下鄉(xiāng),土貨進城”真的會如想象中那般容易?據悉,截止今年雙十一,農村淘寶已經覆蓋了170多個縣和超過8000個行政村,擁有8000多名合伙人。菜鳥網絡表示,已經建立起一張覆蓋200多個縣,10000個村服務站的農村末端網絡,已經打通農村物流、城市倉配和冷鏈物流三網。

可惜,農村城市電商信息不對等、交流不順暢、資源不匹配的局面并不容易打破。一方面,專業(yè)人才依舊緊缺。產品質量需要農業(yè)技術人才保證,網站運營需要網絡技術人才,產品推廣需要營銷人才……但來自淘寶大學2014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僅只針對在淘寶平臺上的電商企業(yè)而言,人才缺口就高達百萬,而整個電商行業(yè)未來三年的人才缺口將達到445.7萬。從職位分工來看,技術人才、營銷人才、網站設計人才等最為緊缺。

另一方面,物流等基礎設施并不完善。譬如,全國的快遞網絡基本都能夠達到縣級城市,但從縣級到村級物流的覆蓋及建站,卻是當前所有快遞的一大軟肋。阿里雖然對此提出了一個“村淘合作人”概念,即通過招募村官、回鄉(xiāng)大學生來作全職淘寶代購人,但問題在于,農村大多為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尤其是偏遠地區(qū),大學生甚少,能回來建設家鄉(xiāng)的大學生更少之又少,招募返鄉(xiāng)大學生戰(zhàn)略具體實施起來有較大難度。

“年貨節(jié)”的四大劫

誠然,大量資金的推動、政策的大力扶持。就像阿里的“千縣萬村”計劃,承諾在3年內拿出100億,在中國1000個縣、10萬個村建立農村電商,并且在一年時間內,淘寶覆蓋了6000個存點的幾十萬個村民,農村淘寶以每天200個存點的速度進行覆蓋。如此一來,農村電商在人才、物流方面的短板終將不復存在。

然而,一些問題即便是錢恐怕也不容易解決。

其一,農村的凋零。據悉,2014年農民工總量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其中,本地農民工10574萬人,增長2.8%,外出農民工16821萬人,增長1.3%。億萬農民工的背后,是回不去的鄉(xiāng)愁,更是農村日漸凋零的寫照。

一直以來,雖然“三農”問題在我們口頭上都是重中之重,但實際上,正如孫立平教授所言,“多少年來,農村一直成為處理發(fā)展代價的場所”。換句話說,如果城鄉(xiāng)二元割據狀態(tài)依舊存在,城市的發(fā)展依舊要以犧牲農業(yè)和農民為代價,農村電商越火熱,越感覺像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二,農村電商的“先天缺陷”。比如,農村市場(尤其是南方村落)不像城市那樣集中,村與村的距離很遠,以縣城為中心呈分散性結構,從而使得物流無法入戶,布局十分不便。再如,從農村居民的文化層面來看,(新生代農民工好一些)居民文化水平偏低、社會關系簡單,以血緣、宗族為紐帶的熟人社會,再加上知識水平有限,人們對電商等這樣的新鮮概念,抵觸心態(tài)往往較為強烈,更傾向于用現金去實體店購物。

其三,理想狀態(tài)中,農村電商的發(fā)展應該一面是城市工業(yè)品下鄉(xiāng),一面是富含地方特色文化的農特產品進城,正如劉強東所說,讓土雞賣原來三倍價錢,并由此構建起一個生態(tài)體系。但是,企業(yè)都是以利益為導向的。當打造此番閉環(huán)的過程比較困難或耗費較大,電商們會不會走上歪路呢?

比如,農村只是單向度的成為工業(yè)品傾銷地,或者說電商平臺借著農村電商的口號,把當地最優(yōu)質的資源變現,留下爛攤子,讓農村變成簡單的初加工基地,從而掏空當地的經濟。這,都是極有可能的。因為農村電商當前的盈利方式是在城市那邊?,F實中也有跡象表明,即便是那些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月收入成千上萬的大學生們經營的鎮(zhèn)級、村級電商網點,也是在幫助農民買汽車、買農機、買家電、買農資、買日用品,真正幫助農民賣大宗農產品的人非常少。

其四,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困境。農村電商要想發(fā)展壯大,肯定需要錢、需要融資。而這,就不得不提到農村互聯網金融。表面上,“互聯網+農業(yè)”的提出,對于作為金融服務的“半荒地”農村而言,將有一個數以十萬億計的大市場的出現,就像阿里的螞蟻金服、京東的“京東貸”,也在紛紛發(fā)力。

但當下e租寶、大大集團等不少P2P平臺的倒閉,說明在缺乏健全法律規(guī)范的情形下,互聯網金融極易走向歧路。如果銀行、農信社等具有專業(yè)風險管理能力的金融機構,不能為農村提供持續(xù)有效的融資服務,農村互聯網金融難免也是道阻且艱。

結語:且行且努力

當農村已全然淹沒在城市化的高歌猛進中,當鄉(xiāng)愁成為一種“回不去的故鄉(xiāng),進不了的城”的尷尬、無奈和辛酸,以春節(jié)為切入點,意圖打通城市和農村之間的任督二脈,發(fā)力農村電商的“年貨節(jié)”,個人是比較認可的。所以也傾向于相信馬云所說的,“這將是一次農村電子商務和新農村現代化的啟蒙。八億農民消費和農業(yè)現代化的啟動,是中國產能轉型升級的又一個方向和爆發(fā)點?!钡叛郜F狀,依舊想說:“年貨節(jié),且行且努力”。

本文首發(fā)科技新知(ID:kejixinzhi),轉載請注明。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12-25
“年貨節(jié)”能否成為農村電商的雙十一
文 劉孫恒12月23日,馬云在延安宣布啟動年貨節(jié)。“雙十一是網民的,年貨節(jié)是農民的”,年貨節(jié)將于2016年1月14日起預熱,17日(臘八節(jié))正式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