漩渦中的通信運營商混合所有制改造

隨著國有企業(yè)的混合所有制的推進,三家運營商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民營的虛擬運營商已經加入到通信行業(yè)競爭中來,下一步,基礎運營商會不會吸收民營資本甚至會被民營資本“吃掉”呢?

剛剛成立的鐵塔公司已經明確將在一兩年之后吸收民營資本,最終將依靠民營資本的力量建設和維護電信基礎設施,而三家基礎運營商的雖然風傳將成為混合所有制的試點企業(yè),但至今未有大動作。

需要注意的是,三家基礎運營商都是資金龐大的央企,僅僅是一個鐵塔公司初始注冊資金就在100億元,而中國移動更是世界第四大運營商,世界排名51位的500強企業(yè)。任何民營資本要想進入其中并充當主導,都不太容易,國內尚無一家資本力量可以達到這樣的規(guī)模,即便華人首富李嘉誠也無能力吃下這樣的龐然大物。

如果三家基礎運營商只是吸收一定量的民營資本進來,國有資本仍然掌控主導權,那只是等于將國家原有的股東收益權拱手相讓,是一種利益輸送而已。倘若真是如此,那這種混合所有制對于企業(yè)轉型和效率提升都毫無意義。國企員工都沒有享受到運營商發(fā)展到來的紅利的時候,卻把辛辛苦苦賺到的錢拱手送給幾個財閥大亨,到底能獲得多少員工和社會輿論支持都很難說。

從這個角度上說,單獨拿出鐵塔公司這塊穩(wěn)賺不賠的優(yōu)質資產讓與虎視眈眈的資本力量,也算是折中的辦法。既滿足了資本的貪婪,也能穩(wěn)住運營商企業(yè)大局。在這之后,最大的可能就是將運營商的個別子公司單獨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而不會對運營商傷筋動骨。

運營商們最希望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的卻與資本力量的期望大相徑庭。因為多年限于體制和管理上的桎梏,運營商在互聯(lián)網業(yè)務上的投入與產出極不相稱,進行的大量互聯(lián)網業(yè)務探索多數都很不成功,因此,運營商都希望將這些新興業(yè)務基地進行打包,大量吸引民營資本來投,甚至可以讓出管理權和大股東地位。如果能借不斷強大民營資本力量和靈活的市場運作水平讓這些業(yè)務發(fā)展起來,運營商即便當個小股東都心甘情愿。

可是,對于獲利意愿強烈和被掙快錢思維統(tǒng)治的中國民營資本來說,運營商拿出來的蛋糕并不值得去分,更是不愿意冒著可能血本無歸的風險將錢投入到這樣的市場化領域,所以,即便運營商將這些互聯(lián)網業(yè)務積極來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造,如果沒有特殊的政策和明確的收益保障,恐怕混合所有制也不可能實現(xiàn)。

此外,有媒體報道,在某省,已經在網絡建設與維護上大舉推動混合所有制,民營企業(yè)幾乎搶占了當地所有最有價值的通信業(yè)務資源。運營商的員工們開始質疑,為何那些剛剛成立的所謂民營企業(yè)已經在躺著掙錢,員工們卻沒有資格參與這場資本分肥游戲?難道成立一家公司,讓相關技術的員工持股并自負盈虧,業(yè)務就一定會比毫無經驗的這些民營企業(yè)差?

通信運營商引入民間資本是大勢所趨,雖然好壞還有待歷史去驗證,但混合所有制改革卻不是運營商們能自己做主的事情。但是,如何在改革過程中照顧數以十萬的基層員工的利益,如何守護好國有資本不被惡意竊取,值得我們深思與警惕。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溝通請 “@馬繼華” 或加公眾號“北國騎士”】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08-26
漩渦中的通信運營商混合所有制改造
隨著國有企業(yè)的混合所有制的推進,三家運營商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民營的虛擬運營商已經加入到通信行業(yè)競爭中來,下一步,基礎運營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