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價已經成為一門讓人看不清、摸不透的玄學。最近跟不同城市朋友聊天,發(fā)現人們對于房價的看法截然不同,看漲的人言之鑿鑿、殺跌的人頭頭是道。2017年春節(jié)之后,各大城市紛紛上馬史上最嚴限購政策,樓市去向何方更是讓人疑惑。不過,如果下次討論房價,或許可以參考一下今天本文要討論的這份報告:百度地圖《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
討論房價不可錯過的報告
與大家主觀印象一致的數據就先不說了,我們來看看這份報告中的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數據:
1、人口吸引力,廣州超過上海!
排名Top10城市中,長三角、珠三角各占三席。具體是:深圳、北京、廣州、上海、東莞、重慶、蘇州、成都、杭州和鄭州。
城市吸引力
從人口吸引力來看,誰是一線城市,誰是二線城市,一目了然。我經常聽到有人說廣州落伍了,房價跟北上深不能比,以及各種理由,balabala,廣州“淪為”1.5線城市。出人意料的是,廣州的人口吸引力竟然比上海高!東莞、重慶、蘇州則是緊隨上海之后的三個城市!
2、對于年輕人的吸引力,廣州、深圳和東莞比北京上海高!
廣州、深圳、東莞流入的18-24歲 常駐人口占比較高。18-24,是上大學的年齡,北京才是中國教育中心,但對于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最具吸引力的卻是廣州、深圳、東莞竟然。是不是出乎意料?許多人忽視了中國人口構成跟京東一樣,1萬白領+9萬藍領,18-24的群體大學生是少部分,大部分是沒上大學就出門務工的年輕人,他們首選珠三角即廣州、深圳、東莞南下打工。廣州大學多,因此就最能吸引18-24歲的年輕人。
年輕人吸引力排行
3、重慶竟然成為逃離北上廣深人群的共同選擇!
從上海、廣州、深圳流出的人口,大部分流向周邊城市,在新一線城市中,重慶對北上廣深流出人口都有較高的吸引力。這個恐怕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位于西南中心的直轄市重慶為什么能吸引逃離北上廣深的人?是重慶這些年迎來大發(fā)展充滿機會嗎?那年輕人完全可以響應國家號召去雄安。我想可能是因為“少不入蜀、老不出川”的川渝人,為了享受安逸生活,哪怕沒有營銷公司送的機票,也紛紛逃離生存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的北上廣深?
重慶很受歡迎
4、華南的公共交通竟然比華北地區(qū)要發(fā)達!
在公共交通站點500米人口覆蓋率排名前十的城市中,廣東有深圳、東莞、佛山、廣州四個城市上榜,北京作為北方唯一入選Top10的城市,排名為第七。擁堵指數TOP10是哈爾濱、濟南、重慶、北京、石家莊、上海、長春、合肥、鄭州、昆明,7個都來自北方。這說明,北方的交通整體情況不如南方。在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和上海進入擁堵TOP10,廣州竟然排第15,深圳竟然排到第43……深圳建得晚,規(guī)劃得好,同時早已實行限外。廣州一直沒限外,車牌搖號也相對容易,拍賣也不貴??偟膩碚f,華南地區(qū)交通狀況都要好一些。
擁堵系數排行榜
……
這類結論還有不少,不再一一列舉,有興趣的可以去看報告本身。
人口流入流出是由諸多因素決定的,比如城市的就業(yè)機會、環(huán)境狀況、經濟狀況、產業(yè)結構、房價物價、交通狀況等等,這些因素還會相互作用,比如交通狀況會影響宜居水平、生活節(jié)奏、生產效率、房價地價,進而又作用于人口流出流入。人口的流出流入又直接影響一個城市房地產的供需關系進而影響房價,同時也會影響城市的企業(yè)創(chuàng)業(yè)進而影響經濟。這些因素可以說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但歸根結底,在人口成為城市核心資源的前提下,人口吸引力無疑也體現出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地圖大數據助力城市研究
有人肯定在想,上面那份《2017第一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數據可靠嗎?
過去幾年,我看了不少關于中國房價、城市發(fā)展、地域經濟的雜文——之所以叫雜文,是這些微信里面的小文章都是雜文風格的,以主觀推測為主,就算是引用數據也是一些機構的調研抽樣數據。過去的抽樣統(tǒng)計方法,只能做到盡可能接近一個城市人口流出流入、交通覆蓋擁堵的真實情況。
《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的發(fā)布方是百度地圖,這份報告的得出,不是基于傳統(tǒng)的抽樣等統(tǒng)計學,而是基于全量地圖大數據進行計算。具體來說,百度地圖覆蓋了375個城市99%的路況數據,每天響應來自百度地圖用戶終端(手機和車載)、行業(yè)終端和政府合作平臺(出租車、客貨車、交通檢測設備)的450億定位請求。它無時不刻地在收集和存儲著地圖相關的LBS數據,再去分析用戶在不同區(qū)域的出現時長,挖掘出某個用戶的居住地、工作地和常駐城市(準確率85%),再根據位置變化情況得出人口流入流出數據、交通擁堵指數,最終得出城市吸引力報告。百度地圖所采取的智能路況采集技術,準確率也是在行業(yè)領先,確保數據源本身與真實世界基本吻合。
因此,百度地圖《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對于城市人口流出流入情況的分析、對于城市交通狀況的分析,是很具說服力的。百度地圖官方說做這個報告的初衷也是“能為公眾、機構和政府提供有 價值的信息。”,我認為這份報告確實提供了有價值的信息。它讓公眾能夠更透徹地了解城市的發(fā)展?jié)摿M行房產車牌之類的投資決策,甚至選擇定居地,再也不用被專家牽著鼻子走。對于機構和政府來說,這樣的報告可用于輔助機構進行商業(yè)決策、支撐政府的城市、市政和交通規(guī)劃。
百度地圖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公眾面前展示其大數據的能量。2014年央視新聞聯播上的《百度遷徙》讓人記憶猶新,其原理跟百度地圖《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城市研究報告》一樣。2016年百度地圖與成都等地交通部門戰(zhàn)略合作,共享交通大數據。百度地圖還通過大數據進行“預防踩踏事故”研究。為了更好地分享和利用地圖大數據,百度地圖還推出了慧眼商業(yè)地理大數據平臺,與地產公司、零售連鎖、廣告媒體、市政規(guī)劃等部門合作,借助于地圖大數據進行商業(yè)決策、市政規(guī)劃等等,這一次的城市分析報告正是出自百度地圖慧眼團隊和百度地圖智慧交通團隊聯合撰寫。
大數據成為傳統(tǒng)統(tǒng)計的補充
互聯網一個核心能力是可以收集、存儲和挖掘世界運轉正在產生的海量數據,尤其是借助于物聯網技術、移動支付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互聯網對于數據的收集能力還在指數級增長。
人類對于大數據的挖掘能力得到了增強,比如百度地圖不只是通過各色終端收集LBS數據,還可對紅綠燈進行圖像識別,進而準確了解路口等燈長度、給用戶提供更準確的擁堵預測。能實時對紅綠燈進行圖像識別,正是因為今天人工智能技術的崛起。阿里巴巴則宣稱,他們可以通過對紅綠燈進行實時分析來指導紅綠燈邊燈進而提升通過效率,這正是基于深度學習的圖像識別技術做到的,現在這個技術已被整合到“城市”大腦在杭州、廣州等地試點,取得初步效果。
人工智能技術的成熟,與大數據的爆發(fā),這兩者遇到一起,威力可想而知。
互聯網公司對于大數據的重視力度有增無減。百度在2014年就成立了大數據實驗室,與深度學習實驗室和人工智能實驗室并列為百度三大實驗室。阿里巴巴在大數據上投資十分積極,馬云口口聲聲說DT(數據時代)時代已來,大數據領域的圣經《大數據》一書作者涂子沛也被阿里挖過去做了VP,阿里云在大數據上的布局星羅密布。馬化騰則在近日的數字峰會上再次強調了自己的名言:未來就是在云端用人工智能技術處理大數據。互聯網公司現在已經沒興趣討論什么是大數據、要不要用大數據,他們不約而同地開始深挖手里的大數據。只不過有一些公司是留給自己用,還有一些公司像百度地圖,則希望將大數據研究成果通過百度慧眼這樣的平臺給開放出來。
數據的爆發(fā)、技術的成熟、巨頭的醒悟,讓更多大數據被記錄和應用。不只是交通地圖領域,越來越多的領域都在產生著大數據。比如當所有交易都上網之后,移動支付可以記錄下每一筆交易,對應的大數據等于讓政府無時不刻地進行著經濟普查。對于天貓等平臺而言,則可以借助于大數據更好地打擊假貨、積分詐騙等等行為。還有文化娛樂、生活服務、交通出行……一切與我們生活、工作和學習息息相關的場景,都將會數據化??偠灾?,大數據正在成為傳統(tǒng)統(tǒng)計方法的補充,長遠來看大數據很可能會成為主流的統(tǒng)計方法——普查這樣的工作就要被機器取代了。
- 世間將再無松下電視:松下官宣解散家電子公司并徹底放棄電視機業(yè)務
- 雅迪集團與南都電源簽署協議:攜手共繪固態(tài)電池未來藍圖
- 美媒聚焦比亞迪“副業(yè)”:電子代工助力蘋果,下個大計劃瞄準AI機器人
- 微信零錢通新政策:銀行卡轉入資金提現免手續(xù)費引熱議
- 消息稱塔塔集團將收購和碩印度iPhone代工廠60%股份 并接管日常運營
- 蘋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領先技術與深度整合是關鍵
- 英偉達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臨過熱挑戰(zhàn),交付延期引發(fā)市場關注
- 馬斯克能否成為 AI 部部長?硅谷與白宮的聯系日益緊密
- 余承東:Mate70將在26號發(fā)布,意外泄露引發(fā)關注
- 無人機“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臺低空重力測量系統(tǒng)引關注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