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筆記本電腦的同質化競爭越來越激烈,眾多主流品牌都在不斷推出契合多樣化市場需求的產品,但只有洞悉市場需求,才是佼佼者。如今筆記本電腦在畫質、功能、機身厚度上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市場調查數據也顯示:消費者也正以愈發(fā)理性與成熟的眼光來看待PC產品,既要有輕薄的外觀設計,又要有優(yōu)秀的產品性能。而滿足這一新市場需求,已成為目前主流品牌產品研發(fā)的又一個方向。
購買不差錢 “大屏”體驗是關鍵
在意識到大屏筆記本電腦存在的市場價值之后,眾多品牌都陸續(xù)推出便攜的大屏筆記本電腦,以完善自身產品鏈條,“大屏”也因此成為市場熱點,部分主流品牌也早已宣稱將逐步提高大屏筆記本的出貨比例。
三星ATIV Book 9 2014版
在大屏幕輕薄產品上先行一步的三星,2014年在業(yè)已完備的產品布局上,更注重大屏產品帶來的使用體驗。三星今年推出的新品ATIV Book 9 2014版筆記本電腦,讓大屏幕筆記本電腦的實際使用上變得更完善更人性化,如它的1920x1080分辨率的15.6英寸大屏,所帶來的更大屏幕可視面積以及完美廣角可視,極大助力用戶進行高效的工作。而市場上的其他同尺寸產品上則稍顯欠缺,很少有達到1920x1080分辨率的。
三星ATIV Book 9 Style
部分廠商出于生產成本的考慮,在產品外形材質上缺乏更多的投入,市場上多數大屏筆記本電腦的外觀毫無新意,消費者也往往忽視這一點。伴隨著三星ATIV Book 9 Style的上市,這種狀況已有所改善,皮革質感設計的9 Style外殼一掃沉悶,質感與個性并存,讓三星筆記本電腦明顯區(qū)別于其他品牌,也讓消費者感受到不一樣的驚喜。ATIV Book 9 Style優(yōu)雅的外觀設計,另辟蹊徑,突破以往產品外殼材質局限,已然成為市場中的新亮點。
奪取市場話語權,洞悉“輕薄”本質
在電子產品日趨輕薄的今天,市場主流產品中也越來越多看見輕薄本的身影。有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超輕薄筆記本出貨量達到2250萬臺,占到全球總銷售量的12.3%.
輕薄本發(fā)展進程加速的市場上,主流品牌相繼推出各類符合輕薄趨勢的PC產品,但機型琳瑯滿目的同時,如何避免陷入產品同質化迷宮,洞悉“輕薄”本質以奪取市場話語權,是各大品牌都需要面對的難題。面對輕薄大趨勢,三星基于旗艦型號ATIV Book 9全面升級的新品ATIV Book 9 2014版將成為2014年筆記本電腦市場中的佼佼者。
傳統(tǒng)筆記本電腦的產品性能是讓人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輕薄本更是如此,所以并非簡單的將產品做輕做薄就可以,而是要為用戶提供更強勁產品性能帶來的極致使用體驗。如ATIV Book 9 2014版采取的策略是憑借融入眾多代表高工藝設計和技術水準的創(chuàng)新科技,巧妙將輕薄機身與強大硬件配置融為一體,薄僅14.9mm、重不過1.78kg.
三星ATIV Book 9 2014版
超輕薄便攜作為ATIV Book 9 2014版的一項高端特性,最大優(yōu)勢就是在保證消費者舒適使用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讓重量及厚度最小化。在移動辦公頻繁的當下,作為一款15.6英寸輕薄本,它在這方面設計上已然超過市場上多數同尺寸的其他品牌產品,“輕薄,卻不單薄”已讓其成為一線都市的白領們在移動辦公時最好的伙伴。
一直以來,娛樂體驗都是三星產品的另一特性,很多用戶在體驗之后,發(fā)現ATIV Book 9 Style強大虛擬5.1音效系統(tǒng)帶來的影院級全新視聽體驗,真的不一般,出色音效更遠遠超過市場其他品牌。
市場給了消費者更大的選擇空間,輕薄本給他們更多工作、生活中的便捷。三星這兩款新品敏銳的抓住了用戶需求,為筆記本市場帶來一股新風。面對行業(yè)契機,三星筆記本電腦在保證極致輕薄的前提下,更加重視用戶體驗,打造出真正適用于消費者的筆記本電腦,現已牢牢掌握了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獲勝的關鍵。
- 諾和諾德7.2mg司美格魯肽獲EMA受理 糖尿病治療再添新選擇
- 艾力斯重磅肺癌新藥伏美替尼片獲優(yōu)先審評 加速惠及患者
- 32個儲能項目6月密集開標 42.58GWh規(guī)模引爆市場
- 科前生物攜手華中農大 重磅簽署專利實施許可與研發(fā)合作協(xié)議
- 蘋果Mac銷量逆勢飆升!Q2全球狂賣620萬臺,同比暴漲21.4%領跑PC市場
- 臺達電6月營收勁增21.2% 創(chuàng)同期新高 電子巨頭業(yè)績爆發(fā)式增長
- 中國量子"冰柜"熱銷一帶一路 核心技術突破打破西方壟斷
- 華熙生物驚艷全球!零缺陷完美通關FDA嚴苛檢查 中國制造再創(chuàng)國際品質新標桿
- 新西蘭AI戰(zhàn)略啟航:全球首個以人為本的智能未來藍圖
- DDR4現貨價沖高回落 漲勢趨緩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