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網 北京時間11月22日上午消息,據美聯(lián)社報道,多名美國現任和前任情報官員透露,早在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披露“棱鏡門”之前好幾年,美國國家安全局(以下簡稱“NSA”)的部分官員就曾對該項目表達過激烈反對。
由于“棱鏡”大規(guī)模監(jiān)控項目秘密搜集了美國人的通訊記錄,而NSA的主要職責是展開海外間諜活動,因此這些官員認為,該項目有越權之嫌,而且對反恐活動幫助不大。
此項異議于2009年提出,由一名NSA高級官員領導,并有多人參與其中。他們希望促使奧巴馬政府終止這一項目,但最終并未成功。
媒體此前從未報道過這一內部爭論。美國參議院上周二否決了一項政府提案——該提案希望遏制“棱鏡”項目,并將通訊記錄保留在電話公司而非政府手中,其基本內容與2009年被奧巴馬政府秘密否決的提議相同。
那位現已退休的NSA高官是從密碼破解員一路晉升到高級管理層的。雖然該項目是在2001年“9-11”恐怖襲擊發(fā)生后設立的,但他直到2009年才發(fā)現該項目。隨后,他向時任NSA局長的基斯·亞歷山大(Keith Alexander)表示,存儲美國人的通話記錄將從根本上改變NSA的性質——該機構的設立初衷是監(jiān)視外國人,而非美國人。
這位NSA前高官稱,亞歷山大禮貌地表達了不同意見。
這位前高官表示,沒有證據顯示該項目被用作其規(guī)定目的(調查美國的恐怖主義線索)之外的其他領域。不過,他和他的同事都認為,此舉超越了NSA的權限范圍。
由于這些通訊信息涉及很多個人隱私,包括美國人撥打給精神病醫(yī)生、愛人和自殺熱線的電話,因此一旦此事敗露,必將引發(fā)軒然大波。
亞歷山大從2005年開始擔任NSA局長,去年剛剛退休。雖然他并不認同這位前高官的觀點,但也并未與之發(fā)生爭執(zhí)。“的確有人向我提過這個問題,他也很有道理。”亞歷山大對美聯(lián)社說,“我要求包括他在內的技術人員關注此事。”
多位NSA前官員表示,到2009年,針對這個所謂的“215項目”的質疑已經在NSA內部廣為流傳,導致該項目的情報價值受到質疑。從技術上講,這的確有一定的道理,因為NSA并沒有獲取多數的手機通話信息,而這類信息在美國本土通話中的占比越來越高。
亞歷山大表示,異見人士向NSA領導者提出,是否可以不再搜集和存儲本土固定電話的通話記錄,轉而在必要時通過電信公司獲取通話記錄。NSA就此事咨詢了美國司法部、國會和白宮——彼時,奧巴馬剛剛入主白宮。
但亞歷山大和其他NSA前官員表示,政府最終決定不作調整。該項目會搜集美國所有固定電話通訊信息的元數據——來電號碼、接電號碼和通話時長。有人估計,這個項目一天內搜集的通話數可達30億次。
2006年,該項目開始受到美國外國情報監(jiān)視法庭(FISC)的監(jiān)督。NSA表示,他們只會搜索與海外恐怖組織的可疑號碼有關的通訊信息。
按照名為“聯(lián)系人鏈鎖”的流程,分析師會查看與“黑號”有過聯(lián)系的號碼,以及與這些號碼存在聯(lián)系的二級號碼。在今年之前,這個項目有時會擴大到“第三級”——對數以百萬的美國通話數據進行分析。奧巴馬今年1月將這一流程限制在“第二級”,并要求每次搜索數據都需要獲得法院許可。
NSA官員表示,只有30位情報員工有權接觸這些數據,每年大約為300次。
至于這一通話搜索行為是否有助于阻止組織恐怖襲擊,現任和前任情報官員在認識上存在分歧。美國迄今為止完全通過本土通話記錄破獲的恐怖主義案件只有一起:一名家住加州阿納海姆的出租車司機因為向索馬里基地組織分支匯錢,而在今年被判6年監(jiān)禁。
為了解決這一擔憂,這幾位前NSA官員和其他的NSA異見人士在2009年起草了一份計劃,其內容與上周二被參議院否決的奧巴馬提案內容類似。這些官員希望NSA停止搜集通訊記錄,轉而構建一套制度,使得NSA可以在必要時快速向電信公司發(fā)出請求,向其索取相關信息。
然而,與周二的提案不同的是,他們希望要求電信公司以標準化的方式提供元數據,以便能夠在緊急情況下快速處理和分析恐怖主義陰謀。很多共和黨人和前情報官員表示,缺乏這一條款正是他們反對2014年的最新立法提案的原因之一。
NSA前官員表示,美國司法部的律師2009年底認為,除非修改法律,否則無法既把數據保留在電信公司手中,又能讓該項目發(fā)揮作用。但美國國會的關鍵議員無意修改相關法律——事實上,不僅公眾,甚至連很多國會議員都不知道有這樣一部支持大規(guī)模監(jiān)控項目的法律存在。
美聯(lián)社曾在今年早些時候報道稱,2011年,當《愛國者法案》中的大規(guī)模信息搜集條款即將進行重新授權時,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秘密索要過修改電話記錄項目的修改權,但最終還是決定不對其進行修改。上述NSA前高官表示,他的提案曾經短暫復活,并被提交給國會,但最終再次遭到否決。
NSA對美國人通訊信息的大規(guī)模搜集項目最早由斯諾登曝光。倘若該計劃在斯諾登曝光前便終止,斯諾登的爆料引發(fā)的反響可能會大為降低。
美國科學家聯(lián)合會的情報專家史蒂文·阿夫特古德(Steven Aftergood)認為,由于政府隱瞞該項目是斯諾登爆料的主要動機,因此倘若美國政府在2009或2011年抑制該項目,整個“棱鏡門”或許根本不會發(fā)生。
“整個項目都與美國政府的官方定位相悖,”他說,“正因如此,才引發(fā)了斯諾登的爆料。”
- AI家庭“四大件”重塑家庭生活:中興通訊引領智能共生新潮流
- 紫光國微一季度利潤驟降:2025年Q1凈利潤僅1.19億元,降幅高達61.11%
- 尚網網絡攜手南京公交集團,共創(chuàng)智慧出行新生態(tài),讓出行更便捷
- 華為發(fā)布AI數據湖解決方案:大數據領域的新變革,行業(yè)智能化新動力
- 淘寶外賣升級:小時達變閃購,外賣市場再掀波瀾
- 中國電信柯瑞文談云改數轉與AI發(fā)展:探索數字未來,打造新型競爭力
- 華為智領未來,創(chuàng)新驅動加速邁向智能世界
- 臺積電巨額虧損仍押注美國建廠,先進產能布局成謎?
- 馬斯克警告:中國汽車銷量超越美歐指日可待,消費實力崛起挑戰(zhàn)全球汽車市場
- 外賣平臺競爭激烈,餓了么推出百億補貼并關懷騎手,超時扣款取消,看誰能笑到最后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