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黃車還是那個小黃車,依然輕便好騎輕盈寫意,可最近越來越覺得,現在的小黃車又好像不是過去那個小黃車了?!睂τ诠蚕韱诬嚨纳疃扔脩魜碚f,ofo小黃車的騎行體驗正在悄然發(fā)生變化。
細心的人們發(fā)現,如今上下班時間走出地鐵口,或是周末的晚上看完電影走出影院,一排整齊“候騎”的小黃車總是出現在最需要它的時間和地點,找不到車或碰到故障車的幾率越來越小了,這些單車就像是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你的心思,看清了你的需求。即便在用車高峰的十一黃金周里,ofo小黃車也努力做到了隨時隨地有車可騎。
更棒的是,現在的小黃車開鎖更便捷,不但一掃就能騎,甚至手機一貼就開鎖。車鎖秒開的優(yōu)勢讓著急用車的用戶想騎就騎,一秒都不用多等,早高峰爭分奪秒時這種給力的感覺甭提多爽了。而這快捷、省心的用車體驗,都來自于最新研發(fā)的智能鎖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奇點”系統(tǒng)等移動物聯網黑科技的強力支持。
9月26日舉辦的發(fā)布會上,共享單車的原創(chuàng)者和領騎者ofo小黃車宣布,ofo進入“用科技重新定義共享”的4.0時代,現場同時還揭曉了ofo越來越好騎、越來越貼心背后的原因:推出行業(yè)首款NFC智能鎖、與中國電信、華為共同研發(fā)NB-IoT物聯網智能鎖、采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平臺“奇點”系統(tǒng)……人們恍然大悟,原來從用戶舒適騎行體驗到實現大數據采集、大數據分析的科技閉環(huán),需要這么多科研力量、人力、財力等資源的投入。原來一輛看似簡潔的小黃車背后,隱藏著ofo及其合作伙伴這么多的“心機”。
從技術發(fā)展角度來看,NB-IoT作為低功耗、廣覆蓋物聯網領域的重要技術之一,已經引起了業(yè)界的廣泛關注。而ofo將NB-IoT技術與智能鎖融合,以其高頻、剛需、流動性的特點,提供了信號強弱、網絡布局、區(qū)域切換等大量數據,進而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互聯。NB-IoT物聯網智能鎖與“奇點”數據平臺的聯動,方便ofo推算用戶使用習慣、熱門用車地點等信息,進而實現對小黃車更加精準高效的運維。
就在近日舉行的2017全球物聯網大會(IOTSWC 2017)上,ofo小黃車攜手華為帶來基于窄帶物聯網NB-IoT技術的智能鎖,向世界各國政府領導、物聯網專家及企業(yè)展示了物聯網技術在中國的商用成果。
在這場全球最大的物聯網會議上,ofo、華為與沃達豐、英特爾、ABB及施耐德電氣等世界知名企業(yè)共聚一堂,互相交流物聯網研發(fā)進展。ofo小黃車上所使用的NB-IoT物聯網智能鎖引起了國際大佬的密切關注。這一智能鎖的大規(guī)模商用,恰恰向世界印證了一點:ofo已成移動物聯網最佳應用場景。
對于用戶而言,如果說過去僅僅是“輕便好騎”、“外形夠靚”、“低價親民”幾句話就能概括出小黃車的突出優(yōu)點,那么現在的小黃車已經附加了太多的“黑科技”,以至于不是一兩句話就能簡單描述的了。就連“好騎”這兩個字,恐怕都需要用幾百句、幾千句來詳細形容,——畢竟,隱藏在這兩個字背后的,可是由國內最頂尖團隊聯合開發(fā)出的多重高科技系統(tǒng)。
好奇的人們不禁猜測,在未來應用中,ofo將借助NB-IoT物聯網技術實現哪些更加不可思議的功能呢?一個大膽的設想是,那些曾經在科幻大片中出現過的場景都有可能變成現實。通過海量搜集用戶信息、城市現況,結合各種各樣的智慧化生活需求,ofo有望以技術打通與小米、阿里等多家領先技術平臺的互通渠道,進而實現騎行場景與家庭生活場景、辦公應用場景等多種空間的高效聯動,讓科技更有溫度,讓生活更有智慧。
到那時,你早上上班時拿到手中的那杯熱咖啡已經不再是一杯來路普通的咖啡。真相極有可能是:當你騎著小黃車前往公司的途中,就已激活了辦公室的咖啡機,一杯新鮮的咖啡已經開始為你準備。原來熬制一杯好咖啡需要的時間等待,它都已經提前替你完成,或許是時候與速溶咖啡說拜拜了。你不得不相信,在物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將來,這一切皆有可能。
- “黑科技”亮相第三屆軟件創(chuàng)新發(fā)展大會 AI+VR駕駛模擬器引關注
- 哈啰Robotaxi破局之戰(zhàn):30億大手筆能否打破行業(yè)僵局?
- 小猿AI智慧教育引領行業(yè)新潮流,下載量飆升榜首,重塑學習新體驗
- 穩(wěn)定幣風波再起,京東嚴正聲明:堅決維護市場秩序
- 知乎直答升級:解鎖訂閱與內容分享,探索知識新玩法!
- 百望股份攜手沐曦集成電路,共創(chuàng)智能芯片新紀元
- 螞蟻科技開放香港四大核心技術:助力香港區(qū)塊鏈與人工智能發(fā)展,打造未來科技新生態(tài)
- 福特CEO反思中國電動汽車崛起:中國速度引發(fā)深思,電動汽車發(fā)展如何令人自慚形穢
- 小馬智行第七代Robotaxi落地新加坡:打破自動駕駛落地之困?
- 蘋果將推廉價版MacBook:破繭之作,A18 Pro芯片領銜,輕薄與性能并存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