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推“滴米”調度系統(tǒng) 規(guī)避司機挑活

宗秀倩 12月24日報道

今年10月,滴滴打車在出租車司機端悄然上線了司機調度系統(tǒng)“滴米”,試圖通過滴米的多寡,以及距離乘客的距離等因素來決定將乘客訂單分配給某一位搶單的出租車司機。

另一方面,滴滴也在用戶運營上會有新的動作,未來將推司機和用戶的雙向隱私保護系統(tǒng),司機和用戶之間不會知道對方號碼,而是通過一個中間號碼去溝通,且在半小時內有效。

這也是滴滴COO柳青之前所說的“核武器”——滴滴的未來不是靠補貼,而是靠大數據去推動平臺的生態(tài)建設。

滴米本質上是一個出租車司機調度系統(tǒng)。為什么要通過滴米去平衡,而不是放任司機搶單?滴滴CTO張博說,以前司機搶單主要是拼設備和硬件,如果司機的手機網絡比較好,手機比較好,甚至還安裝加速作弊器,搶好單的幾率大增。但是,從平臺的運營發(fā)現,那些近距離的,高峰期或者熱門地點的用車強需求卻被司機有選擇地從搶單一側“拒載”了。

滴米系統(tǒng)則是除現金補貼之外的另一種獎勵。鼓勵司機有選擇地搶一些高峰期、低價值的“差活”時便會賺取滴米,賺的滴米會幫助司機獲得搶一些高價值訂單的機會。

對于這樣的蓄水池機制,柳青認為,打車平臺真正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提高匹配效率。打車軟件初期可能更靠補貼和地推去搶市場,到了后期,匹配效率的提升是最重要的。

提高匹配效率主要依賴滴滴自有的大數據系統(tǒng)。目前,滴滴打車平臺上每天新增的數據在5TB左右,這些數據存于滴滴和騰訊合作的幾千臺服務器中。截止到目前,滴滴有800人左右的大數據團隊去做數據的處理和監(jiān)測。

張博透露,今年10月滴米上線后,兩個月間經歷了一些艱難的調整。但在雙12的高峰期顯示了其抗壓和調度能力。據滴滴給出的官方數字顯示,雙12期間,滴滴打車的補貼為1.3億元,快的打車的補貼在1.8億左右,滴滴打車用比快的更少的補貼拿到了更多有效訂單。需要說明的是,快的打車1.8億的現金補貼尚未得到快的官方證實。

滴滴希望在運營策略做出一些轉變。張博強調,未來滴滴打車從現金補貼驅動轉為運營驅動。補貼屬于營銷層面的動作,不可持續(xù),未來會逐步減少補貼。通過打車平臺本身的調控去激勵司機,平衡整體的生態(tài),則是持續(xù)性的策略。

至于滴米未來的作用,滴米會慢慢建立成司機的積分商城。同乘客端的積分系統(tǒng)類似,那些對平臺貢獻較大,并有一定數量滴米的司機會用滴米進行商品兌換等。

滴滴兩大業(yè)務的商業(yè)化路徑也逐漸明晰。在滴滴專車端,主要依靠和滴滴專車司機的按比例分成;在打車端,類似廣告的媒體模式,作為線上和線下商戶的連接的O2O模式都在嘗試之中。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4-12-24
滴滴打車推“滴米”調度系統(tǒng) 規(guī)避司機挑活
滴滴鼓勵司機有選擇地搶一些高峰期、低價值的“差活”時便會賺取滴米。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