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網民信息泄露:網購成重災區(qū),今天你網購了嗎!

當互聯(lián)網方便到讓人們買東西可以足不出戶的時候,可能大家在毫不避諱的為之欣喜若狂的同時,忽略了網購如今也已經成了網民信息泄露的重災區(qū)。因此,“今天你網購了嗎”,曾經或許是時尚的問候語,如今卻似乎在告誡大家:你每網購一次,你的信息就多了一分泄露的危險。

網購成網民信息泄露重災區(qū)

7月22日,2015年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上,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發(fā)布了《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2015)》。

《報告》顯示,近一年來,網民因個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詐騙信息等現(xiàn)象導致總體損失約805億元,人均124元。其中,78.2%的網民個人身份信息被泄露過,包括網民的姓名、學歷、家庭住址、身份證號及工作單位等;63.4%的網民個人網上活動信息被泄露過,包括通話記錄、網購記錄、網站瀏覽痕跡、IP地址、軟件使用痕跡及地理位置等。

《報告》還羅列了網民遭遇到的五類典型詐騙現(xiàn)象,其中最嚴重的是“冒充銀行、互聯(lián)網公司、電視臺等進行中獎詐騙的網站”,占比達76.3%;其次是“冒充10086、95533等偽基站短信”和“冒充公安機關、衛(wèi)生局、社保局等公眾機構進行電話詐騙”,占比都超過半數(shù)。

未經許可隱私不得泄露

每個網友之所以會選擇網購,大概都是因為其方便、快捷、便宜。但是如果這些東西都需要用網民的隱私信息來換取,那么應該是沒有人會愿意的。至于現(xiàn)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網民個人信息泄露及信息泄露給個人帶來的困擾,負有網絡保密義務的服務提供者應該承擔責任,畢竟個人的隱私信息,未經自己許可怎么可以泄露他人呢?

在法律上,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隱私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我國侵權責任法明確規(guī)定: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證號碼和電話號碼的行為,是侵權行為;而如果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對于如此海量網民信息的泄露,若說網絡服務提供者毫不知情,誰信呢?

各方支招:防止網絡信息泄露

在發(fā)布會上法律專家指出,根據(jù)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民的網絡權益受侵害情況已非常嚴重。但鑒于大部分網民受騷擾的程度不深,網民經濟損失數(shù)額較小,較少人會借助司法途徑尋求保護。網民權益受損不僅體現(xiàn)在經濟或時間的損失上,更體現(xiàn)在網民的公民權利上,目前的法律法規(guī)還沒有專門設定“網民權益”這樣一個概念。他建議網民應積極向行政部門或舉報中心舉報,向消協(xié)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中國互聯(lián)網協(xié)會反垃圾信息工作信息委員會主任委員黃澄清說:“建立網絡黑名單記錄,并共享網絡信用體系,讓在網上從事非法活動的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只有將那些損害網民權益的人曝光處罰,才能真正保護網民權益。”

除了政府機構,互聯(lián)網公司也應積極努力,通過采取黑白名單和加強資質審查等方法來維護自身和用戶利益。奇虎360手機助手運營總監(jiān)郭子文說:“我們引入人工審查和不斷回掃機制,保障各方權益。各個公司也必須意識到,維護網民的利益最終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或許你對一條來自陌生人的短信已經表現(xiàn)的很漠視,但你對之不理,并不能掩耳盜鈴的表明你的個人隱私沒有泄露。對此,法律不完善、社會誠信缺乏、互聯(lián)網技術不專業(yè)可能都是元兇;然而,如果自己沒有一顆警惕的心,誰又能時時的幫你記得哪里將有陷阱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5-07-23
八成網民信息泄露:網購成重災區(qū),今天你網購了嗎!
當互聯(lián)網方便到讓人們買東西可以足不出戶的時候,可能大家在毫不避諱的為之欣喜若狂的同時,忽略了網購如今也已經成了網民信息泄露的重災區(qū)。因此,“今天你網購了嗎”,曾經或許是時尚的問候語,如今卻似乎在告誡大家:你每網購一次,你的信息就多了一分泄露的危險。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