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手機電池容量過小一向為大多數(shù)消費者所詬病,在手機各項技術取得閃耀成果的同時,手機電池容量依舊在3500mAh左右徘徊,難以滿足日漸增長的用戶需求。
不過,旺盛的市場需求反過來也催生了生產商的創(chuàng)造力,面對困局,手機廠商通過引進快充技術來提高充電速度,從而提升手機續(xù)航能力,如高通QC快充、一加Dash閃充、華為SuperCharge超級快充、魅族mCharge等,甚至在近幾年,蘋果公司也宣布加入快充陣營,令無數(shù)蘋果用戶歡呼雀躍。
而快充技術造成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還不限于此,由終端廠商們發(fā)起的這場“產業(yè)革命”,也迅速波及整個產業(yè)鏈,各種快充配件如雨后春筍爭先冒出,尤其是在國內,憑借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國內的配件品牌推出了各式各類的配套產品。
深圳市綠聯(lián)科技有限公司,一家深耕數(shù)碼配件領域多年的高科技企業(yè),近幾年也圍繞快充研發(fā)并生產出豐富多樣的數(shù)碼產品,以高性價比和高品質的特性吸引了廣大的消費者,在國內外均聲名鵲起。
隨著蘋果也加入快充陣營,UGREEN綠聯(lián)也將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帶入蘋果快充配件生產領域。
如在快充數(shù)據線細分品類,綠聯(lián)是國內首批獲得蘋果官方認證的數(shù)碼品牌之一,推出了內置MFi芯片的Type-C轉Lightning快充線(簡稱C轉L線),可以給iPhone 8及以上的iPhone、iPad等蘋果系產品進行快充。
嚴格遵照蘋果官方生產工藝的綠聯(lián)C轉L快充線,具備充電快速穩(wěn)定的高品質,且在價格上也惠及了消費者,從一推出便引爆快充市場,獲得廣泛的認同和歡迎。在此前網易新聞發(fā)布的《9款熱銷蘋果PD快充線橫評:到底哪些是真快充》的報告中,通過對蘋果原裝以及多款第三方快充線全方位的對比,綠聯(lián)C轉L線在充電速度、充電功率、數(shù)據傳輸?shù)仍?款測評數(shù)據線中名列前茅。
而在同樣重要的充電器領域,UGREEN綠聯(lián)也已有所行動,早早推出了多款功率的PD充電器,包含18W、30W、65W等多個功率,為消費者提供了多種選擇。
這些充電器在搭配綠聯(lián)C轉L快充線后,充電效果可以媲美原裝充電器,適配iPhone 8及以上的iPhone、部分iPad,其中大功率PD充電器還能滿足MacBook等大功耗設備的充電需求。
針對經常需要出遠門、旅行出差的消費者,UGREEN綠聯(lián)其實也推出了多款迷你移動電源,這些移動電源體積輕巧、材質親膚,且具備多個充電接口,可以給多個電子設備充電。
以近期推出的PD迷你移動電源為例,該移動電源體積甚至不足手機一半,非常便于攜帶,更重要的是還支持18W雙向快充,兼容PD3.0 ,QC2.0/3.0,華為FCP,三星AFC等主流快充協(xié)議,擁有一個PD快充接口以及一個USB充電接口,可以給兩部電子設備同時充電,另有貼心數(shù)顯屏設計,剩余電量一眼可見。
除了手機端,UGREEN綠聯(lián)甚至在汽車領域也有所布局,如早前已發(fā)布的車載PD充電器,體積小巧,充電快速,在駕駛出行的過程中,也能讓iPhone用戶能及時享受到快充的樂趣。
其中蘋果PD快充款有一個USB-A口和一個USB-C口,USB-C口支持蘋果PD快充協(xié)議,一部iPhone X搭配PD快充線后,30分鐘就能充滿50%的電量。
另外該車載PD充電器還內置了過流過壓等多重保護功能,確保電流穩(wěn)定輸出,起到保護愛車和手機的作用。
快充技術帶來的顛覆性改革已經無需多言,而快充產品及其配件的出現(xiàn),給廣大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樣的選擇方案,也從側面驗證了快充正迅速普及的趨勢,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快充技術將會取得更進一步的發(fā)展,以及更廣泛的應用。
- 雷軍力薦三款車型:小鵬、理想與Model Y,有格局的車主都該看!
- 美國撤銷對華EDA出口限制,新思科技西門子重開中國市場大門,合作共贏再起航
- 東方甄選與繆杰義賣直播取消風波:俞敏洪道歉,直播界又起波瀾?
- 蘋果深思熟慮暫緩折疊iPad研發(fā),難題與成本成研發(fā)瓶頸
- PS5 Pro升級新技術,碾壓NVIDIA,玩家喜大普奔!
- 魔獸20年再燃,三大重磅揭幕,重回青春激戰(zhàn)時刻!
- 奧迪A5L攜手華為智駕系統(tǒng)攪局豪華車市場,BBA地位能否撼動?
- 榮耀CEO揭秘IPO進展: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新篇章即將開啟
- SpaceX獵鷹9號再破紀錄:500次發(fā)射,29次復用,揭秘航天新篇章
- 英特爾計劃轉向使用現(xiàn)成玻璃基板方案,不再自研:轉向外部力量,創(chuàng)新之路如何走?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