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ofo第一、摩拜第二的秘密原來是這些

日前,比達咨詢發(fā)布了一份《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報告指出,ofo憑借市場占有率51.2%,單車投放量80萬輛,覆蓋城市33座排名行業(yè)第一,全面領先排名第二的摩拜單車,有關中國共享單車的行業(yè)格局逐漸趨向穩(wěn)定。

  同時,報告還指出,ofo用戶滿意度高達9.4分,其次為摩拜單車8.7分,第三則為永安行8.0分,ofo無疑成為當下最受用戶歡迎的共享單車。

\

  那么,競爭背后的原因是什么?ofo領先的秘密又有哪些呢?我們試圖探究一下:

  首先,產品服務體驗是決定用戶選擇的首要因素。

  作為共享單車,解決了“最后一公里出行”,是針對用戶的痛點,而在兩者并無太大差別之下,“好騎”則成為用戶的癢點。在產品設計過程中,ofo經歷了初代、2.0版、3.0版,車子越改進越照顧到用戶的更多需求,比如智能鎖、實心輪胎、車輛骨架變小、車座可調、帶有車筐等等,一直都在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反觀摩拜,則除了骨架變小之外,并無太大的變化,比如,笨重的車身,不可調的車座,使得很多用戶叫苦喋喋。

\

  其次,是否真正推進“共享經濟”成為融資的關鍵。

  打一誕生,ofo就提出了“共享單車”的概念,并且在去年推出了“城市大共享計劃”,在北京地區(qū)真正落實到群眾中去,登門取車、二次改造、市場投放,將“共享經濟”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正如ofo創(chuàng)始人戴威所說的“連接單車,而不生產單車”,發(fā)揮閑置資源的價值,使物品二次發(fā)揮作用,真正達到社會物品共享化。而摩拜單車,則是一種虛偽的“共享經濟”,高達3000元一輛車的造價,并未有任何關于“共享”的計劃,實則是“分享經濟”。

  最后,供給側的改革影響。

  站在宏觀層面來看,中國經濟面臨的挑戰(zhàn),不是需求側或者供給側單方面的問題,而是有效供給不足,供需結構不匹配;回到單車生產密集型產業(yè)來看,急需創(chuàng)新的模式推動產業(yè)升級,開啟單車行業(yè)第二春。而此時再看ofo,ofo日訂單量已超200萬,成為繼淘寶、天貓、美團、餓了么、京東、滴滴后等,中國第九家日訂單量過百萬的互聯(lián)網平臺,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共享單車平臺。其真正的魅力是共享模式撬動了閑置資源重新匹配有效供給和需要;同時借助ofo首創(chuàng)的共享單車模式走向單車產業(yè)互聯(lián)網化的升級之路。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2-17
探究:ofo第一、摩拜第二的秘密原來是這些
日前,比達咨詢發(fā)布了一份《2016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研究報告》,報告指出,ofo憑借市場占有率51 2%,單車投放量80萬輛,覆蓋城市33座排名行業(yè)第一,全面領先排名第二的摩拜單車,有關中國共享單車的行業(yè)格局逐漸趨向穩(wěn)定。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