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消息,日前AMD宣布蘇州二期封裝廠正式落成,計劃將負載AMD全球超過一半的產能,AMD大中華區(qū)總裁鄧元鋆稱這對大中華區(qū)意義深遠,是全球供應鏈整合的重大舉措,期間鄧元鋆詳解了AMD低功耗、新興市場和云計算這三大戰(zhàn)略方向,并不斷強調中國市場對公司愈發(fā)重要的地位。
解讀三大戰(zhàn)略:主打低功耗產品
鄧元鋆在與媒體交流中展示了AMD未來發(fā)展的三大戰(zhàn)略,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低功耗產品。
PC行業(yè)的利潤下滑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全球四大PC廠商都處在轉型探索期,作為上游的核心處理器廠商AMD,應對行業(yè)變局給出的答案就是降低功耗。
X86架構功耗并不一定比ARM高”,鄧元鋆強調,目前低功耗已經成了AMD產品設計與研發(fā)的核心,公司在這方面已經積累不少專利,有信心做到不比ARM差”。
傳統(tǒng)PC處理器領域,AMD去年推出了加速處理器APU,其賣點是融合了CPU與GPU,截止去年年底,出貨量已經達到3000萬顆,鄧元鋆透露,第二代APUTrinity”將于今年6月上市,圖形處理能力將提升60%。
面對英特爾將于上半年推出的基于22nm制程技術的Ivy Bridge系列產品,第二代APU扛起了抵住對手擴大市場的重任。
英特爾去年推出了Ultrabook超極本,售價保持在1000美元以上的價位,AMD則提出Ultrathin”(超輕?。┕P記本概念,鄧元鋆透露,Ultrathin系列會有更為主流”價格,不過目前還未有產品上市。
移動領域,AMD把命運交給了Windows 8,鄧元鋆稱,明年在Win8上市后會有多款基于AMD低功耗芯片的平板電腦上市,在手機處理器領域,還尚未有明確布局。
云計算也是AMD強調的重點之一,兩個月前AMD以3.34億美元并購著名的低功耗服務器廠商SeaMicro,該公司主營云計算環(huán)境下的服務器,對此項收購,鄧元鋆認為相當值當,低功耗服務器使云計算的投入更為靈活多樣,也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微軟與Facebook的云計算中心都有與AMD合作”。他表示。
發(fā)展新興市場:中國驅動未來增長
新興市場的拓展也是下一階段AMD的重點,中國,這個在PC領域還未充分顯現(xiàn)人口紅利的龐大市場,自然成了重中之重。
目前AMD中國在總部設在北京,主要負責行政、市場及銷售等工作;全球第二大的研發(fā)中心坐落上海,擁有超過1200人的研發(fā)團隊;剛剛落成的蘇州二期封裝測試工廠也將提供AMD全球一半以上的產能,在成都、深圳、香港、臺灣等地,也都有所布局。
中國成了AMD全球業(yè)務的重要引擎,可以說,中國驅動未來增長”,鄧元鋆簡要概括了中國之于AMD的作用。
盡管未透露具體數(shù)據,但鄧元鋆表示,2011年大中華區(qū)營收有了兩位數(shù)增長,裝載AMD處理器的筆記本份額也增長了7%。
另據了解,AMD大中華區(qū)的營收總額已經占到了AMD總營收的1/3左右,根據2011年AMD全球65億美元的收入計算,大中華區(qū)全年營收應該已超過20億美元。
以IDC發(fā)布的出貨量數(shù)據統(tǒng)計,英特爾占全球PC處理器市場的80.3%份額,AMD為19.6%,前者在2011年的收入更是達到了540億美元,是AMD的8倍以上。
盡管兩者無論在收入還是份額上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投資者對AMD仍然抱有不小的期望,從年初至今,AMD股價從5.4美元漲至7.76美元,漲幅超過了43%。
英特爾延續(xù)多年Tick-Tock”鐘擺演進策略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將引領PC處理器的主流發(fā)展,對于AMD來講,能否在低功耗產品上有所作為、能否在新興市場找到增長點、能否在移動領域跟上時代步伐,是其發(fā)展的最大機遇與挑戰(zhàn)。
- 萬智互聯(lián) 加速邁向智能世界——華為亮相第八屆數(shù)字中國建設峰會
- 聯(lián)想車計算上海車展亮劍:以智算AI,驅動汽車“智慧”加速
- 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計劃融資5億美元 商業(yè)落地面臨三大挑戰(zhàn)
- 2025中國移動云智算大會丨第二屆“五岳杯”量子計算挑戰(zhàn)賽圓滿落幕
- 微軟否認停止中國區(qū)運營 裁員實為旗下合資公司微創(chuàng)
- 前2個月我國軟件業(yè)務收入18965億元 同比增9.9%
- 國產CPU一枝獨秀:北京終端設備龍芯集采占六成
- 《國家創(chuàng)新指數(shù)報告2024》發(fā)布 中國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排名第十位
- 華為2024年全球銷售收入8621億元:智能汽車、終端和數(shù)字能源增長迅猛
- 第九屆華為ICT大賽中國總決賽編程賽在東南大學舉行,晉級全球總決賽名單揭曉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