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Facebook正式推出“作者獲利原則”,規(guī)定如果發(fā)布違規(guī)內容,其作者的相關內容就不會獲得廣告收益。此原則將套用至Facebook所有媒體作者、粉絲專頁、Instant Articles等。
而在此之前,Facebook除了對虛假新聞的過濾不力而備受職責外,其也常接受部分費用而對相關內容進行刪除處理?,F在,Facebook進一步推出“作者獲利原則”,凡是刊出違反原則的相關內容,作者獲利就是零。
對此,就有相關人士表示,刊登類似內容就無法獲利的這個機制,或許的確能夠幫助減少暴力、性、血腥等不當內容,但是像天災、革命等社會議題,卻也可能涉入內容模糊地帶。
倘若此機制走入極端,可能反而會抑制作者接觸敏感性話題,從而只能分享無關痛癢的消息,這樣一來,真正需要喚醒大眾意識的敏感性話題,可能會愈來愈少出現在Facebook上。
Facebook加強管制,涉及敏感議題的出版者內容,禁止狹帶顯示廣告,用廣告利潤來抑制出版者發(fā)布不當內容。
以下是Facebook所列出的被禁止內容類別,包含:
兒童人物角色的濫用。如透過兒童卡通角色演繹喝酒或抽菸行為。
悲劇與沖突。包含現實世界的發(fā)膚傷痛、死亡事件等。
惹爭議的社會議題。
暴力內容。
成人議題。
被禁止的活動,如犯罪、吸毒等。
赤裸直白的內容。如血腥、屍體、醫(yī)療手術等。
毒品或酒精使用。
不適當的語言用字。
簡而言之,Facebook并不會全面禁止出版者刊登上述相關內容,但坦率來講,有相關內容的頁面,就不會附有顯示廣告,換句話說,這個頁面就無法為作者帶來利潤。舉例來說,通過音平臺“Facebook Watch”刊登內容的作者,會獲得55%顯示廣告利潤。
離社交愈遠,離媒體愈近
同時,Facebook也改進廠商推送的機制。新機制下,廠商可以在推送廣告之前,看到自己的廣告可能會出現在哪些類別的內容文章或視頻;在商業(yè)推送,Facebook更在廠商的Audience Network中會列出所有投放的文章與視頻,從而讓他們在Facebook投放的廣告,獲得更高收益。
為了建立媒體信譽,Facebook也正在申請加入TAG(Trustworthy Accountability Group)的防詐騙認證計劃,用以提升平臺上的媒體傳播內容。
綜上所述,Facebook所做的這一切,都讓他們看起來越來越像個“媒體平臺”,而不再是過去單純的、讓用戶上傳自己生活照片的社交平臺。而現在所做的一切也讓人覺得其仿佛在限制人們的言論自由。根據Facebook上一季財報資料,其廣告季收益為93.2億美元,利潤為38.9億美元。
- 華為鴻蒙電腦來了!真正挑戰(zhàn)Wintel的先鋒力量
- 模型越新幻覺越重!AI幻覺扣住產業(yè)發(fā)展命脈
- 超聚變閃耀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釋放數智生產力,共建智能體時代
- 外媒看上海車展:特斯拉再次缺席,中國車企集體閃耀
- 外媒:DeepSeek震撼世界 中國大學成為AI人才池
- 透視超聚變探索者大會2025:超聚變的“變”與“不變”
- 螞蟻上線100余個AI醫(yī)療智能體,“AI醫(yī)生”靠譜嗎?
- 5G-AxAI融智創(chuàng)新落地“浙里”,“杭州六小龍”或成群而來
- 美國電信業(yè)員工5年銳減14萬,原因何在?
- 通信+AI新動向!德電與谷歌云合作開發(fā)網絡智能體,優(yōu)化RAN運營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