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金融科技差別之二:電商平臺角色迥異

極客網·金融科技4月28日 毫無疑問,金融科技目前在全球都是最熱門的詞匯之一。FinTech這個舶來品,在中外展現出出諸多不一致的地方。本系列文章,朱飛(zhufei101)將結合從業(yè)經驗及行業(yè)觀察,為你解讀中外金融科技的不同之處。

上篇朱飛(zhufei101)講到中外金融科技的第一大不同,即銀行在其中的參與程度大相徑庭(國外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參與程度已經非常深入,漸漸成為探索金融科技前景的主力軍,而國內銀行在這方面還普遍處于淺嘗輒止,甚至觀望狀態(tài)),本篇將講述朱飛(zhufei101)看到的第二大不同:電商平臺在金融科技浪潮中扮演的角色十分迥異。

2016年8月,在Business Insider聯(lián)合CBInsights發(fā)布的全球金融科技行業(yè)獨角獸公司TOP20榜單中,中國入選企業(yè)中排在全球TOP5的螞蟻金服、京東金融、趣分期,都是依托電商平臺開展業(yè)務,而海外沒有一家背靠電商平臺的企業(yè)上榜,或者說其所從事的業(yè)務類似于趣分期這樣的電商分期。

同樣在2016年8月,在一份權威外媒評選的全球十大電商公司中,占據5席的美國——包括亞馬遜、eBay、蘋果公司、戴爾和沃爾瑪——沒有一家額外涉足科技金融/互聯(lián)網金融行業(yè)(PayPal已從eBay分離),而占據4席的中國——包括阿里巴巴、京東、蘇寧和小米——則全部入局。

另外,在普華永道發(fā)起的一份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調查中,中外受訪者在被問及未來五年內哪些類型的機構在科技金融領域最具顛覆性時,答案也大相徑庭——65%的中國受訪者認為是電商平臺,為所有機構中支持率最高的,而在全球只有43%的受訪者這么認為,支持率倒數第三。

……

種種證據指向同一個現象:中國的電商平臺在金融科技領域呼風喚雨,而國外的電商平臺則默默無聞。

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中外金融科技的這一顯著差別呢?朱飛(zhufei101)認為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國外發(fā)達國家和的確金融基礎設施優(yōu)于中國,各類信貸機構的數量和信用卡的發(fā)放量都趨于飽和,電商平臺在這個領域并不占優(yōu);第二,這些地區(qū)的金融監(jiān)管遠嚴于中國,準入門檻高以至于這些企業(yè)并不急于進入金融這一非核心業(yè)務領域;第三,這些地方的用戶對自己的網絡隱私保護有更高的要求,他們更關注企業(yè)不同業(yè)務的邊界,這讓基于用戶大數據的互聯(lián)網金融失去了最肥沃的土壤。

實際上,國外的電商及互聯(lián)網平臺們也并非一點都不涉足金融,以亞馬遜為例,該電商平臺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針對商戶的名為Amazon Lending的信貸服務,初期只在美國本土和日本推行,2015年中還宣布將推廣至中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等更多國家。此外亞馬遜除了支持使用最廣泛的信用卡外,自家也提供了Amazon Payments服務,類似于閹割了余額功能的支付寶。此外,包括谷歌、Facebook和蘋果,都或多或少踏入了金融服務的領域。只不過相比國內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等上百億美金的估值和聲勢浩大的動作來說,它們在金融這個非核心業(yè)務領域的動靜要小很多,小到讓很多人忘記它們的存在。

現如今,當國外的投行及調研機構在談及全球科技金融圖譜時,都把中國擺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其中的電商平臺更是處在舞臺的中央。它們開展的支付、信貸、投資理財、網絡保險等業(yè)務,受益于中國大眾金融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正行走在爆發(fā)式增長的快車道上。

總之,在中外金融科技的發(fā)展中,由于基礎設施、監(jiān)管政策和用戶習慣的不同,中國的電商平臺處在舞臺中央,而國外的電商平臺則默默無聞,角色差異十分迥異。

延伸閱讀:中外金融科技差別之一:銀行參與程度大相徑庭

http://www.intimacywithspirit.com/review/92604.html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2017-04-28
中外金融科技差別之二:電商平臺角色迥異
在中外金融科技的發(fā)展中,由于基礎設施、監(jiān)管政策和用戶習慣的不同,中國的電商平臺處在舞臺中央,而國外的電商平臺則默默無聞,角色差異十分迥異。

長按掃碼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