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技術一直是個自帶話題屬性的名詞,許多技術在宣傳時都想與它搭界,但事實上真的用上全息技術的產品是少之又少,即使微軟售價昂貴的 HoloLens 也不是全息家族的一員。想得到真正的全息影像,你需要一個由激光生成的 3D 圖像,而想將這套復雜的系統(tǒng)整合進可穿戴設備,可不是件容易事。不過,最近微軟在該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它們的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了一款真正的近眼全息屏幕,甚至可以裝進普通的黑框眼鏡。
據雷鋒網了解,在這項新技術中,微軟用到了鏡片和硅基液晶,但光學引擎目前采用的還是外置方案。不過,微軟已經很棒了,它們居然能利用自動矯正在如此便攜的體積下實現可用的全息圖像,而且用戶能順利讀取像素級的細節(jié),實在是不簡單,要知道傳統(tǒng)的數字全息圖像總是與噪點、低反差、低分辨率和單色顯示為伍。此外,研究人員還實現了 80 度的視場范圍。
同時,微軟還通過生成的全息影像解決了不少問題。研發(fā)團隊在這里用到了眼部追蹤渲染(像素級細節(jié)的來源)和 GPU 驅動算法,它們是實時(刷新率可達 90-260 Hz)高分辨率全息影像的“流水線”,而視覺矯正、像差矯正和聚焦控制技術則是“質檢員”,有了這兩個“質檢員”,你就不用再佩戴矯正眼鏡來補償散光或其他視力問題了(眼鏡一族的福音)。同時,還能實現平滑且自然的影像焦點過渡。
下面我們來詳細講解這三個“質檢員”,它們也是微軟原型產品上的亮點功能:
聚焦控制(Focus Control)
切換焦點能力應該是近眼顯示器的標配功能:它能解決聚焦與視察沖突,讓圖像焦點能與人眼的焦點在透明屏幕上相匹配。與可變焦距、多交點和光場顯示器不同,全息顯示器能提供單像素聚焦控制,幾乎不會出現離散化現象。
下圖中,微軟展示了其原型產品的高分辨率和高畫質圖像。注意龍的胸口部位,這里是焦點,完全對上了焦,清晰度相當高,而離胸口較遠的部位則處于虛焦狀態(tài)。
視覺矯正(Vision Correction)
視覺矯正是第二項標配功能,它能修復用戶的視力缺陷。有了這項功能,眼鏡一族(無論近視、遠視或是散光)就可以摘掉眼鏡體驗 AR 了。
下圖就展示了全息屏幕糾正散光的能力。在左圖中,微軟展示了視力良好用戶看到的圖像,而中間的圖則是散光病人戴上圓柱形透鏡看到的圖(線條稍顯模糊)。右圖則是經過視覺校正后的圖像,右圖的清晰度接近左圖,全面超越了使用傳統(tǒng)矯正方式的中圖。
像差矯正(Aberration correction)
有了像差矯正,全息屏幕就能實現軟件級別的光學矯正。這樣一來,光學架構的設計就能走向新路子。在這款原型產品上,微軟的研究人員實現了像素級的任意光學矯正。這就像用了一堆獨立的復雜鏡片對圖像中每個點進行了重構。
在下圖中,微軟展示了離軸光學結構下的視圖。在左上圖中,全息圖并未經過像差矯正,散光現象非常嚴重,同時還伴隨著桶形畸變的出現。右上圖則用上了像差矯正,圖上的線條重新清晰了起來。下圖則是像差矯正作用下高畫質的復雜全息影像。
在公布這項新技術時,微軟也做了補充說明,研究人員明確表示這款產品的出現并不代表微軟要從這里找突破口,更不是微軟 AR 產品的路線圖,因為這項技術還面臨許多限制。除了需要外置光學引擎,這款眼鏡暫時只能呈現單視場的圖片。同時,立體影像也是一個坎,想實現這樣的效果,微軟必須擴大眼鏡的后透光孔。此外,這款原型產品還沒有搭載類似頭部追蹤和定位等功能,因此離量產還有很遠呢。
當然,如果研發(fā)人員能突破這些限制,讓萬事具備,我們就能用上真正的便攜版全息眼鏡了。到時,無論是醫(yī)生、設計師還是游戲玩家,都能輕松的沉浸在 AR 世界中了,而現在想擁有神奇的 AR 體驗,你的脖子必須足夠有力。
- 全球智能攝像頭市場增速放緩,小米逆勢增長,中國廠商主導新格局
- 飛利浦 Hue 美漲價:關稅壓力下的市場挑戰(zhàn)
- 小米AI眼鏡:科技與生活的無縫連接,1999元起探索未來新視界
- 小米 AI 眼鏡打破常規(guī),驍龍 AR1+BES2700H雙芯方案引領科技新潮流
- 2025惠普商用AI戰(zhàn)略暨AI PC新品發(fā)布,智領辦公新未來
- 智能眼鏡散熱新革命:xMEMS“芯片風扇”來勢洶洶,明年初量產引領行業(yè)新風向
- 揭秘AI硬件新動態(tài):OpenAI與Jony Ive秘密研發(fā)非穿戴設備
- 小米智能門鎖2大屏貓眼版上架:實用又時尚,指紋識別+智能貓眼,價格親民!
- 小米新品米家恒溫電水壺3:實用與設計并存,兼顧溫度與容量,親民價格值得關注
- vivo WATCH 5 eSIM 版即將發(fā)布,專業(yè)網球模式解鎖,運動健康新篇章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