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截至14日10時統計,旱災造成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等10市盟66個縣區(qū)旗434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14日11時,國家減災委、民政部針對內蒙古自治區(qū)嚴重旱災給受災群眾造成的生活困難,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qū),查看災情,指導地方開展救災工作。
資料圖:遭遇旱災的土地。中新社發(fā) 李愛民 攝
據內蒙古自治區(qū)民政廳報告:今春以來,自治區(qū)降水較常年偏少、氣溫偏高,尤其進入7月以后,全區(qū)過半地域最高溫超過30℃以上,中西部地區(qū)有17個站點最高溫度超過35℃,阿拉善盟最高溫度達到40℃,全區(qū)各類高溫干旱預警頻繁發(fā)布,高溫少雨天氣導致牧區(qū)土壤失墑嚴重,牧草生長受限,牲畜草料嚴重短缺,旱情持續(xù)發(fā)展。截至7月14日10時統計,旱災造成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等10市盟66個縣區(qū)旗434萬人受災,203萬人因旱需生活救助,農作物受災面積2691千公頃,草場受災面積3430萬公頃,321萬頭(只)大牲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50億元。
災情發(fā)生后,內蒙古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李紀恒深入興安盟調研抗旱減災工作,自治區(qū)政府主席布小林召集有關部門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旱救災工作。7月12日,自治區(qū)減災委、民政廳啟動旱災應急Ⅲ級響應,各受災地區(qū)黨委、政府采取多種措施,全力開展抗旱自救,籌措抗旱資金,積極開展打井、調水、人工增雨等救災工作,努力減輕旱災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 四大通信央企2024年度業(yè)績考核全A
- 人工智能支持的邊緣設備安全:構建下一代邊緣網絡安全體系
- 工信部謝存:截至6月底,搭載開源鴻蒙系統產品超11.9億臺
- 工信部謝存:截至6月底,5G基站總數達到455萬個 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18億戶
-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yè)的應用為何現在至關重要?
- 美國移動市場整合最新動態(tài):T-Mobile收購UScellular遭強烈反對
- 美國移動市場整合最新動態(tài):T-Mobile收購UScellular遭強烈反對
- 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據保護革命:為何傳統備份策略不再適用
- IDC:2024年中東和非洲地區(qū)電信服務支出增長率領先全球
- 商務部回應美方批準對華銷售英偉達H20芯片:美方應摒棄零和思維 繼續(xù)取消不合理限制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