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創(chuàng)業(yè)邦主辦的“2017創(chuàng)新中國總決賽暨秋季峰會”于9月5日-7日在杭州舉行。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出席并演講。
熊曉鴿認為,當下的中國正處于創(chuàng)業(yè)的最好時代,首先是國家非常支持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第二,中國的移動互聯(lián)網用戶數(shù)是美國總人口的近3倍,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完全可以實現(xiàn)彎道超車。
不過,他也以Amazon為例提醒企業(yè),“Amazon是美國最成功的電子商務公司,Paypal也是支付領域的偉大公司。他們的主要客戶不僅是在美國,更多的是國際用戶,他們的發(fā)展主要靠國際市場,而我們即使做到這么大的規(guī)模,主要客戶還是在國內。所以,未來的投資一定要更加考慮到國際化”。
熊曉鴿還提到了以色列,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公司中,數(shù)量第一的是美國,第二就是以色列。“以色列的公司,不管是哪類公司,它在創(chuàng)始的那一天就想到一定要國際化。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者比較幸運,依靠國內的市場就能創(chuàng)造很大的奇跡。但如果能夠做一些國際化的變革和拓展,我們的公司可能會做得更大”。
熊曉鴿建議企業(yè)們順應“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當然不是讓大家去買酒店,這是不鼓勵的。但技術類的、服務業(yè)的等等,我覺得國家也是一直鼓勵的,這是我們未來考量的一個機會”。
熊曉鴿也回應了外界對于中國原創(chuàng)的指摘,“過去經常說我們抄人家的,我承認這一點”,“但是在今天來講,中國已經在技術原創(chuàng)方面有了快速的突破”。他舉例稱,我國的專利申請排在世界第一,“華為和國外的一些設計公司合作,和國外的品牌結合起來蠻好,比如和萊卡合作做攝象頭。中國原創(chuàng)的技術公司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有自己的份量”。
在談到跨境并購時,熊曉鴿認為也應該被鼓勵,他提及了富士康收購夏普66%股份的案例,“最近我和郭臺銘先生有一些溝通,他為什么收購富士康呢,主要是看中富士康8K的顯示技術。2020年奧運會在東京召開,他們要用8K的顯示技術?,F(xiàn)在的電視大部分是2K的。8K的清晰度是現(xiàn)在清晰度的16倍”。
在談到收購IDG母公司的事情時,熊曉鴿笑稱是“不得已而為之”。他解釋稱,IDG董事長麥德文先生是自己的恩師,在三年前過世,而他的孩子不想做公司,只想做公益慈善,所以把IDG放到市場上競購,“我們后來成功的把IDG資本在美國、中國、越南、印度、韓國,所有的投資業(yè)務都收購了”。
熊曉鴿表示,雖然名片改成了IDG全球董事長,但今后的投資會主要扎根在國內。“我們做任何海外并購,海外擴張也好,一定有一個中國的根,要結合中國的市場”。
至于未來的風口在什么地方,熊曉鴿認為,toB方面有很大的空間。為什么現(xiàn)在在資本市場選擇toC公司比較多?“因為toB的公司比較難做,要和國有企業(yè)打交道,交易成本比較高。這個高不是錢,而是關系的處理比較麻煩。國家現(xiàn)在推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我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他進一步分析稱,“當然這不是早期投資的活兒,可能對PE,規(guī)模大一點的基金是很重要的機會”。
此外,他認為,原創(chuàng)電影加上好萊塢拍攝的技術和技巧也是機會所在。視頻行業(yè)需要結合文化創(chuàng)意。“在過去互聯(lián)網市場中靠內容賺錢的只有游戲行業(yè),但現(xiàn)在像美國Amazon拍攝的電影,參與電影制作的話,現(xiàn)在在美國越來越新,越來越火爆,這個可能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內容創(chuàng)意行業(yè)和渠道的結合,我認為這是未來的風口和方向”,熊曉鴿表示。
- 千家早報|小米首個推理大模型開源;到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計將達到5372.7億美元——2025年05月06日
- 【上周小結】APP停止放號背后:中國廣電如何破局5G用戶增長困局?
- 咖香匯客 鐵塔有約 | 上海鐵塔助力2025上海國際咖啡文化節(jié)樂享“無界”
- WinWin高端訪談:菲律賓Smart以5G Max推動體驗進化,重新定義5G價值邊界
- 通用人工智能備受矚目,但工業(yè)人工智能將發(fā)揮巨大作用|觀察
- 到2029年,交通管理市場預計將達到757.4億美元
- 為什么核能可能是滿足人工智能日益增長的電力需求的關鍵
- 到2030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計將達到5372.7億美元
- 為何“脫碳”成了全球關注的焦點?
- AI和AaaS如何助力企業(yè)IT轉型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