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鐘下載10G高清電影;汽車在賽道馳騁,駕駛員卻遠在千里之外;虛擬現實、遠程機器遙控、遠程緊急救援……這些常出現在科幻電影里的片段,正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
揭牌儀式現場。 重慶移動供圖 華龍網發(fā)
今(15)日上午,中國移動5G聯創(chuàng)中心開放實驗室正式落戶重慶,據悉,該5G實驗室在兩江新區(qū)的掛牌,將推進兩江新區(qū)乃至重慶以智能互聯為基礎的物聯網、車聯網、工業(yè)互聯網、云端機器人等領域進入一個嶄新時代,并帶動如醫(yī)療、汽車、工業(yè)、交通等行業(yè)的變革。
實驗室落戶重慶兩江新區(qū) 將搭建真實5G網絡環(huán)境
中國移動重慶公司董事長郭永宏介紹,該5G實驗室將網絡建設、技術指導、孵化運營高效整合,聚焦物聯網智能應用、V2X下一代車聯網技術應用研究兩大重點研究領域,并聯合車輛、燃氣、電力等應用行業(yè)合作伙伴, 搭建與高校、研究機構、其他實驗室等外部資源合作的橋梁,孵化融合創(chuàng)新應用和產品,形成5G生態(tài)核心能力。
在現場,來自中移物聯網、華為、愛立信、中興的技術人員還向來賓展示了5G關鍵技術,以及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車聯網、工業(yè)互聯、市政物聯、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慧樓宇等5G業(yè)務應用,精彩紛呈的展示讓人們更加期待5G時代的到來。
市民王女士正在重慶移動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體驗遠程駕駛,三塊高清大屏上正在展示汽車實景動態(tài),而王女士只需坐在室內的駕駛座上,就能遠程操控汽車,她不禁發(fā)出疑問,“遠程駕駛和無人駕駛又有什么聯系或區(qū)別呢?”
對此,技術部人員何凱解釋道,“二者還是有本質上的區(qū)別,無人駕駛需要明確的定位技術,以及先進的傳感器技術,而遠程駕駛則是對低時延、高速率的要求,這種情況下就必須依靠5G的關鍵技術。”
此外,還有智能停車、智能照明、云視訊,以及盲人頭盔等5G技術的運用體驗,“我們處于一個大數據時代,5G的實現能很大程度上簡化和加快數據采集過程。”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5G讓萬物相互聯通 帶動產業(yè)鏈變革發(fā)展
4G發(fā)展方興未艾,5G又要來了,5G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呢?
記者了解到,高速率、低時延是5G的最大特點,其網絡傳輸速率能夠達到10Gbps以上。這意味著,在5G網絡環(huán)境下,一部超高清電影1秒內就可以下載完成,這將促使虛擬現實游戲、4K/8K高清 3D視頻、高清遠程監(jiān)控等對寬帶要求高的智能應用進入尋常百姓家。
此外,5G還能實現隨時隨地和全球朋友實現VR(虛擬現實)交流。通過VR技術實現身臨其境的信息交互,是游戲愛好者、旅游愛好者以及社交達人的福音,5G的傳輸速度、信息容量和網絡覆蓋,使得VR在各種場景中的應用成為可能。您可以和家人、同事高保真視頻通話,就像他們真的在你身邊一樣。
在無人駕駛領域,5G也將徹底改變汽車行業(yè)。乘坐無人駕駛汽車,5G的高帶寬和低時延足以保持汽車與控制中心、汽車與汽車之間的高速數據傳輸以及快速響應,將給汽車行業(yè)帶來革命性的發(fā)展。你可以想象,駕駛者的雙手被解放,可以閱讀或休息,而所有的汽車都安裝了傳感器和5G通信模塊,不僅可以提前獲知前方道路的擁堵情況,路過的所有汽車都能相互通信以避免可能的碰撞。
在跨越地域的醫(yī)務診療上,5G還可使“遠在天涯的醫(yī)生,近在咫尺的診療”成為可能。醫(yī)生通過遠程視頻進行診斷和手術設備操控,即使人們在世界的不同地方,都可以得到及時診療。
重慶未來發(fā)展趨勢看好 將被大力助推“智慧城市”
郭永宏還稱,5G不單單是現有移動網絡的升級,而是未來數字社會和數字生活的驅動者,在未來萬物互聯的時代,5G將使通信范圍從人與人之間拓展到人與物、物與物之間,屆時工業(yè)制造、交通物流、環(huán)境生態(tài)、能源、農業(yè)、金融等領域都可以通過無線網絡實現智能互聯和“互聯網+”,從而極大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服務效率。
面向未來,中國移動還制定了研發(fā)和產業(yè)推動規(guī)劃,據悉,2018年至2020年,重慶移動預計累計投資140億元,用于技術升級和網絡部署,其中超60億元用于4G+及5G網絡建設,數十億元用于物聯網建設。預計到2020年,重慶地區(qū)的物聯網連接數將超6000萬,較重慶市總人口翻一番,初步形成5G網絡商用生態(tài)。
- 智解辦公痛點,質造聲學標桿:iFLYBUDS Pro 3重新定義AI會議耳機
- 自在無界,AI隨行:iFLYBUDS Air 2開啟全場景智能聲學革命
- 三重價值躍遷:未來智能發(fā)布AI耳機新品iFLYBUDSPro 3與Air 2
- 2025年現代建筑七大趨勢:從極簡主義到智能家居
- 醫(yī)療保健物聯網安全的八大要點
- AI與區(qū)塊鏈耦合集成:六大創(chuàng)新預測
- 如何在動態(tài)云環(huán)境中保護機密安全
- 如何提高聯合循環(huán)發(fā)電廠空冷冷凝器的性能
- 語音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加速人工智能應用和數字化轉型中的作用
- 2025藍牙技術爆發(fā)前夜:54億臺設備引爆萬物互聯,低功耗革命重塑產業(yè)格局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