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消息(艾斯)在市場研究公司Omdia(原Ovum,現已更名,詳見文末注釋)的最新研究報告中,Omdia電信運營商和IT高級分析師Adaora Okeleke表示,網絡規(guī)劃和優(yōu)化對有效使用通信服務提供商(CSP)網絡至關重要。這些功能將確保CSP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實現對運營成本的管理,并為客戶提供最佳的體驗質量。然而,向新網絡技術的遷移,給這些功能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隨著當前網絡向5G進行遷移,情況亦將會如此。
CSP在規(guī)劃和優(yōu)化5G網絡時將面臨挑戰(zhàn)
5G的到來,為CSP增加服務收入和實現成本效益提供了新的機會。通過使用Massive MIMO、網絡切片、邊緣計算和網絡功能虛擬化等先進功能,CSP可以提供新服務,包括智能家居、自動駕駛、無人機操作和遠程醫(yī)療服務等。從長遠來看,CSP還可以實現網絡運營成本的下降。但是,實現這些功能和技術,將對CSP的規(guī)劃和優(yōu)化操作帶來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將包括滿足每種服務所需的不同網絡需求,與支持5G的頻譜相關的限制,4G與5G蜂窩基站的共存,以及實現Massive MIMO帶來的復雜性。
CSP應采用新方法進行5G網絡規(guī)劃和優(yōu)化
現有5G部署的經驗教訓可以給這些5G網絡規(guī)劃和優(yōu)化提供思路。這些措施包括采取面向服務的方法來規(guī)劃5G網絡,使用3D建模來規(guī)劃和優(yōu)化5G網絡,以及優(yōu)先進行4G網絡優(yōu)化。
·采用面向服務的方法來規(guī)劃5G網絡:考慮到5G將支持廣泛的服務組合,5G網絡規(guī)劃應該從評估CSP計劃提供的服務開始。該評估將包括確定目標客戶的位置,確定這些服務相對于時間的消費模式,以及確定每種服務的網絡需求。通過此評估,網絡規(guī)劃團隊可以確定這些服務的基準服務性能指標,然后可以將其映射到必須實現的響應網絡性能指標。然后,網絡規(guī)劃團隊可以創(chuàng)建滿足這些KPI的網絡計劃。
·利用3D建模來規(guī)劃和優(yōu)化網絡:3D站點建模將在5G網絡規(guī)劃和優(yōu)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它將使CSP能夠考慮5G站點中使用Massive MIMO天線基于波束的覆蓋范圍和傳輸模式。它還可以解決這樣一個事實,即找到位于室內且處于地面上不同高度的5G用戶(終端和人)。這些能力可以通過獲取天線和周圍環(huán)境的3D特性來實現,以確保站點規(guī)劃的準確性。
·優(yōu)先進行4G網絡優(yōu)化:目前的5G部署基于5G非獨立架構,4G錨網的性能對5G網絡的性能將會至關重要,因為它滿足了5G網絡的覆蓋需求。因此,盡快解決4G錨網中的覆蓋或網絡性能問題,將確保5G蜂窩基站的性能、吞吐量和其他質量指標。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之一是在4G網使用的頻段內創(chuàng)建多個錨點頻率,以確保5G用戶保持與這些頻率的連接。
為了確保這些方法的成功實施,需要采用一些關鍵的最佳實踐
為了成功實施這些方法,運營商必須準備好采用支持實現有效的5G網絡規(guī)劃和優(yōu)化的最佳實踐。這些措施包括優(yōu)化網絡和保持站點規(guī)劃更新的標準化流程。同時需要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以及相應的基礎設施中進行投資,來支持這些技術增加的計算工作量。
例如,使用機器學習可以支持對當前和未來基于AR/VR的服務的消費者方式的分析。這些技術還可以支持對5G網絡覆蓋和容量的預測,并確定在Massive MIMO天線系統(tǒng)中實現高頻譜效率和最佳網絡性能所需的最佳參數組合。
最后,CSP應該投資與所討論的相關技術和實踐相符的技能。在部署5G網絡和實施人工智能及大數據等技術時,CSP如何決定打造這些技能將取決于它們的成熟程度。CSP也可考慮與已經運營5G網絡的同行合作,或者與使用所討論的方法在規(guī)劃和運營5G網絡方面已經積累了經驗的供應商合作伙伴進行合作。
【注:Omdia由Informa Tech的研究部門(Ovum、Heavy Reading和Tractica)與收購的IHS Markit技術研究部門合并而成,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技術研究機構?!?
- 中國電信2025年-2027年干線熔接機集采:預估2695臺
- 5G-A“山東經驗”:智能工廠效率躍升,低空經濟展翅騰飛
- 2025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預備制定終端設備直連衛(wèi)星服務管理條例等法規(guī)
- OLTS:光纖線路終端系統(tǒng)指南
- 一箭十二星!全球首個太空計算星座成功發(fā)射
- 為什么使用企業(yè)自有數據訓練LLM是擴大人工智能規(guī)模的關鍵
- 中國鐵塔啟動4.5億元IT開發(fā)能力服務采購 人員需求量56.25萬人天
- 中國鐵塔擬采購1家供應商開展5G/6G技術中試平臺規(guī)劃研究
- 全面轉型后,AI業(yè)務已成為SK電訊高增長板塊
- 導致云安全薄弱的5個常見錯誤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