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消息(蔣均牧)針對美國準備采取新限制措施打擊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一事,外交部霸氣回應,中國政府“對于科技霸凌主義,絕不會坐視不理”。
外交部發(fā)言人華春瑩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政府多部門官員擬對華為采取新限制措施,根據新規(guī),使用美芯片制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她表示:“你提到美國政府擬對華為采取新限制措施,他們到底想怎么做我不清楚,這個要問美方他們才清楚。但是我倒是注意到,這兩天華為公司的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先生對此事其實已經有一番表態(tài),我認為他的反問非常有力和有道理。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以莫須有的罪名無端地去打壓特定的中國的企業(yè)。對于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據路透社3月26日報道,美國擬調整“外國直接產品”規(guī)則,使用美國芯片制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美國許可證,然后才能向華為生產提供某些芯片。
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guī)則是美國霸權赤裸裸的直接體現。即使芯片不是美國開發(fā)設計,但只要外國生產線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哪怕僅使用了一臺美國設備,則生產芯片也要先經過美國政府的批準。這就好比歐洲某國有一條汽車生產線,使用了來自多個國家的生產用工具,其中包含一把來自美國的螺絲刀。在規(guī)則變更前,這條生產線可以正常運轉;但現在根據美國的擬議規(guī)則,“因為這一把螺絲刀來自美國,導致整條生產線無法繼續(xù)為特定客戶生產任何產品”。
幾十年以來,全球半導體產業(yè)鏈緊密分工協(xié)作,早已形成芯片設計、代工制造、設備供應垂直分工的專業(yè)合作模式,主要芯片設計公司集中在美國、中國、歐洲、新加坡、日本、中國臺灣,芯片生產制造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日本、歐洲、新加坡、中國臺灣,相互依存,高度依賴。全球各個芯片代工廠廣泛使用來自不同國家的芯片制造設備,其中部分設備需要依賴美國。
美國妄圖通過芯片制造設備控制芯片代工制造廠商,影響所有的芯片生產,從而可以隨意打壓任何芯片公司,可謂是“豪橫”無比。這種無視既有規(guī)則、無視由來已久的全球化產業(yè)協(xié)作現狀的霸權主義做法,也必將失敗。
相關新聞:
徐直軍回應美國擬打擊華為全球芯片供應: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
- 華為:5G-A+AI撬動新一輪價值轉移 AI-Centric網絡構筑數智時代底座
- 工信部:我國信息通信業(yè)站上新起點、邁入新階段、取得新成效
- 趙厚麟:我國通信事業(yè)變化驚人 為全球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
- 標準基本完成,技術突破不斷:50G PON開啟萬兆光網商用浪潮
- 中國電信張德智:50G-PON產業(yè)加速成熟,支撐萬兆應用創(chuàng)新
-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平:通信網將向智能體通信網演進 帶來三大方式轉變
- 江西2024年數字經濟規(guī)模1.42萬億元 計劃到2027年累計建成20萬5G基站
- 5G-A×AI雙劍合璧:中國移動全球通升級,“五大尊享”開啟高端通信新時代
- F5G-A萬兆全光園區(qū)成AI時代標配 華為舉辦園區(qū)網絡“以光惠算”先鋒行動發(fā)布會
- 上海通信業(yè)以高質量發(fā)展成就 共慶517世界電信日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