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靖宇/文)5G手機價格下探速度遠比我們想象中快得多,行業(yè)預計在2020年底才會出現(xiàn)5G千元機, 事實上5G手機價格在年中就已經降至千元檔,而realme近日推出的5G新機價格更是低于1000元。
5G手機價格顯著下降,市場的出貨量也明顯提速。據(jù)信通院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7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1391.1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62.4%;1-7月,國內市場5G手機累計出貨量7750.8萬部,占比為44.2%。
隨著越來越多的5G手機推出,售價覆蓋更多價格區(qū)間,用戶選擇也越來越多,下半年5G手機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爆發(fā)。
首款百元5G手機面世 價格底線再度刷新
如果按照之前行業(yè)給出的5G推進節(jié)奏,今年下半年,才會有價格低于2000元的5G手機出現(xiàn),5G千元機更要等到年底才會出現(xiàn)。不過,手機市場整體下滑的壓力下,手機廠商以價格推動5G換機市場的意愿更為迫切,利用5G普及的窗口做性價比走量,成為頭部手機廠商的共同策略。
5月24日,華為發(fā)布的暢享Z系列起售價只有1699元。之后又多家手機廠商陸續(xù)發(fā)布了5G千元機,價格戰(zhàn)頗為激烈。榮耀30青春版售價1699 元,小米發(fā)布的Redmi 10X起售價低至1599元,iQOO Z1x起售價1598元……
寄希望于5G手機換機潮紅利的還有新銳品牌realme,售價999元起的realme真我V3成為目前業(yè)界首款低于千元的5G手機。
“千元內的5G手機市場目前是空白的,我們希望借助realme真我V3去觸達更多人群,很早的時候我們就提到希望做5G先鋒普及者?!眗ealme副總裁、全球營銷總裁徐起表示,realme今年的全球銷量目標是5000萬臺。
越低價位的5G手機,越能激發(fā)目標群體的換機需求。按照現(xiàn)在的速度,5G千元機在下半年將會集中放量。屆時,5G手機卡位戰(zhàn)會更加激烈。
榮耀總裁趙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2020年手機市場大盤下滑,消費者選擇的空間加大,5G手機從神壇走下,競爭進一步加劇,價格下探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
上游芯片廠商背后角力
5G手機的普及離不開成本和價格的下探,尤其是芯片廠商能否提供適應中低端市場需求的5G芯片就變得尤為重要。目前,高通、聯(lián)發(fā)科、海思等芯片廠商都在竭力下放旗艦級芯片規(guī)格至中、低端5G芯片解決方案中,以期能快速提升5G手機滲透率。
9月3日,高通正式對外公布5G芯片的最新進展,計劃在2021年初將5G移動平臺產品組合擴展至高通驍龍4系平臺。對于整個行業(yè)而言,驍龍4系完成對5G網絡的支持意義可能比前面三者意義更加深遠。因為驍龍4系列作為高通入門級產品,搭載改平臺的智能手機通常成本為200美元或更低。
目前OPPO、小米、摩托羅拉等公司已經明確表示,將在2021年第一季度推出搭載驍龍400系列5G芯片平臺的入門級5G手機,5G手機售價將有可能壓低至500~1000元的價格區(qū)間。
聯(lián)發(fā)科5G芯片已經成為5G普及的最大推手,表現(xiàn)更為“激進”。在發(fā)布天璣1000系列后,又推出了針對中端市場的天璣820,搭載該平臺的5G手機價格在1500元左右,而天璣700系列性價比更高,搭載該款芯片的realme真我V3起售價僅為999元。
隨著今年5G SoC制程走向成熟,加上5G終端技術提升與運營商網絡投資加大,預計2020年底將迎來芯片和終端成本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5G全民普及的速度,預計2021年,5G手機滲透率將顯著提升至35–45%,而這一數(shù)字在2020年僅為15–20%。
- 中國移動9884萬芯公里普通光纜集采,最高限價56.75億元
- 主干交換機如何提高網絡效率?
- 無線寬帶聯(lián)盟強調 Wi-Fi 7 在測試中性能顯著提升
- 深圳:構建全球首個市域級“5G+毫米波+衛(wèi)星”低空全覆蓋安全網絡
- 自動遮陽系統(tǒng)發(fā)展趨勢:智能且可持續(xù)
- 如何整合人工智能以實現(xiàn)真正的商業(yè)影響
- 環(huán)境計算的崛起:重塑人機交互的未來
- LEED和WELL綠色建筑中的智能門窗系統(tǒng)
- 人工智能、5G和可持續(xù)基礎設施:到2025年重新定義電信和數(shù)據(jù)中心格局
- 歐洲電信運營商聯(lián)合呼吁監(jiān)管機構劃撥6GHz頻段用于移動服務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