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消息(焦焦)近日,中國移動啟動大規(guī)模采購eSIM晶圓,采購的總規(guī)模達7000萬顆,其中消費級晶圓4000萬顆;工業(yè)級晶圓3000萬顆。
據小編了解,中國移動第一次采購eSIM晶圓是在2018年,采購規(guī)模為5000萬顆,4000萬顆消費級eSIM晶圓,單顆最高限價為0.25元;1000萬工業(yè)級eSIM晶圓,單顆最高限價為1.0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eSIM晶圓集采,并未設定最高限價。如果按照2018年的消費級晶圓和工業(yè)級晶圓的采購限價計算,本次7000萬顆的采購上限金額將達到4000萬元,中國移動此番可謂又是大手筆投入。
eSIM卡在物聯網設備領域不可或缺
伴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傳統(tǒng)的SIM卡也在不斷的更新迭代,卡是越做越小,直到近兩年“虛擬化”的eSIM卡出現。
比起實體SIM卡,eSIM卡有著諸多優(yōu)點:首先,對用戶而言,eSIM卡是將存有用戶身份信息的芯片直接嵌入到設備主板上,無需用戶進行物理插拔,實現了電子化和無卡化。第二,對終端設備商來說,在進行設備的主板設計時,無需再專門預留卡槽,提高了設計的自由度。第三,由于eSIM卡內嵌于主板上,極大地改善了抗震和防水能力,特別適用于復雜、嚴苛環(huán)境中的小型電子設備。第四,eSIM卡并未與特定運營商綁定,用戶可在不同運營商之間隨時切換。
隨著5G、萬物智聯時代的到來,在物聯網設備領域,eSIM卡更是充分發(fā)揮了自身的優(yōu)勢。例如,智能手表和運動手環(huán)等物聯網設備,具備體積較小、抗震要求較高和存儲需求較低的特點,eSIM卡恰好與其無縫對接。
eSIM賽道上,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你爭我搶
在eSIM應用上,由于中國聯通在過去對于eSIM開展非常積極,針對智能手表做出了一些深度合作,搶先與蘋果手表合作,而Apple Watch3也因為聯通開放了 eSIM功能,成為搶手貨??傮w來看,當前聯通一直處于搶跑模式。不僅蘋果手表,還包括小米、華為等手表也都支持eSIM功能。這意味著聯通開始執(zhí)行“eSIM一號雙終端”業(yè)務。
今年2月,中國聯通又在其官方微博上透露,中國聯通向合作伙伴發(fā)出了eSIM產業(yè)合作邀請信,將實施eSIM泛智能終端戰(zhàn)略,共同迎接eSIM產業(yè)蓬勃發(fā)展的春天,隨后在26日中國聯通聯合合作伙伴發(fā)布了全球首款5G+eSIM模組。
中國移動也早已意識到eSIM的重要性,2018年便大手筆采購了4000萬顆消費級eSIM晶圓和1000萬工業(yè)級eSIM晶圓,最終,4000萬顆消費級晶圓由紫光獨家中標。此次采購也意味著中國移動要在消費級物聯網方面有所新動作,希望打造物聯網云服務開發(fā)平臺。
如今,中國移動再次開啟eSIM晶圓的規(guī)模集采,預示著中國移動新一輪物聯網布局即將拉開帷幕。
近兩年,國內運營商在物聯網市場打得火熱也不無道理。就在近期舉辦的“5G NB-IoT發(fā)展產業(yè)峰會”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披露:我國移動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已經超過10億個,其中NB-IoT(窄帶物聯網)連接數已經破億。目前我國已建立了70多萬個物聯網相關基站,到今年底我國的移動物聯網設備連接數有望達到12億個。今年年底,我國的NB-IoT網絡要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qū)的普遍覆蓋。
如此可見,eSIM有望在2020年迎來重要的發(fā)展機遇。
- 將物聯網與傳統(tǒng)設備集成:改造現有機器,實現智能運營
- 暖通空調和自動化:可持續(xù)業(yè)務運營的藍圖
- 人工智能和云技術助力零售業(yè)轉型:個性化和庫存洞察
- 暴露于風險卻渾然不知?智能建筑需要更智能的風險控制
- 為什么混合分析模型將定義未來十年的商業(yè)智能
- 在數據中心部署液體冷卻:安裝和管理冷卻液分配單元(CDU)
- 存儲架構在環(huán)境影響中的作用
- 如何增強園區(qū)及數據中心網絡穩(wěn)定性
- 醫(yī)療保健軟件的未來:創(chuàng)新、人工智能與互操作性
- 蘋果下半年有望推出18款新品;全球首家具身智能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在杭州正式落地——2025年07月08日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