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中國文化遺產日。恰巧剛過去幾日的端午節(jié)在10年前就成功入選了《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既是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端午非物質文化遺產日,今年的端午頗有“分量”。
兩千多年前的節(jié)日能流傳至今并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不同時段人們對端午習俗的繼承與發(fā)展分不開。唐代端午“競渡之風尤為鼎盛”,賽龍舟活動流行;漢魏“以朱索、桃印施于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宋代講究貼天師符。而到了現代,在紀念屈原愛國情懷,追求粽子、艾草糕、雄黃酒等諸多傳統(tǒng)食物本真原味外,增添了對家人健康團聚的期待,對美好健康生活的希冀。
傳統(tǒng)節(jié)日包含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在不同時代里被賦予新涵義,意義的傳承與發(fā)揚讓傳統(tǒng)節(jié)日得可以適應當下,永葆青春。而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文化的保留和發(fā)展也促進了民族經驗的傳遞和文明的發(fā)展,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對各行各業(yè)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提供了靈感源泉。正如有著豐富多樣的中國飲食文化給現代科技帶來的靈感,人們創(chuàng)造出無數智能廚房科技,方便現代家庭的烹飪生活。方太智能蒸箱正是其中之一,它從理念與技術兩個層面出發(fā),對傳統(tǒng)“蒸”文化進行了繼承與發(fā)揚。
圖示產品:方太智能蒸箱Z2M7
早在2009年推出第一臺中式蒸箱前,方太就已開始中國傳統(tǒng)蒸文化的研究。經過多地調研考察、與多位蒸菜傳人溝通討論,探究出“蒸”對自然健康、旺火沸水速蒸的烹飪理念的追求和“溫度高、蒸汽足”技術核心,并以此出發(fā),改造現代蒸制技術,創(chuàng)新中式蒸箱。
為了讓現代家庭更加方便地烹飪,充分凸顯蒸在健康飲食中的重要作用,方太從2014年開始研發(fā)智能菜單,方太研發(fā)團隊探尋多地,拜訪蒸菜大師,尋訪蒸菜傳人,整理地方蒸菜,通過專業(yè)工具,記錄大師的烹飪手法、食材配比、火候控制等數據。在搜集2000多道菜品烹飪數據后,研究驗證經典菜品在時間、溫度方面的控制細節(jié),分析大師蒸菜的色、香、味、營養(yǎng),形成精準量化的烹飪曲線,將大師烹飪經驗轉化為蒸箱智能程序,配合雙蒸汽發(fā)生器、頂部加熱膜、水汽分離等技術的創(chuàng)新,實現“一鍵烹飪”,讓人們在家也可以蒸出大師級蒸菜。
圖示產品:方太智能蒸箱Z2M7
就拿蒸粽子來說,粽子在成熟過程中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才軟糯可口,需大火煮開,小火慢熬,乃至熟透。蒸煮過程中,由于粽子數量、種類,煮粽的水量、火候和容器的不同,煮粽的時間少則30分鐘,多則2-3個小時。過去,不論用蒸籠還是蒸鍋,需要用筷子時不時地撥一撥,試探粽子的生熟度。如今借助方太智能蒸箱,一鍵烹飪,充足的蒸汽在密閉的內腔為粽子提供充足的熱量,期間不用頻頻試探生熟、不用擔心干鍋,你大可以在一旁靜候,時間一到即可品嘗軟糯香滑的粽子。
采用方太智能蒸箱蒸出的雜糧粽子
中國自古就有“無菜不蒸”的傳統(tǒng),在新時代更是有了新的實踐。方太作為實踐者之一,從傳統(tǒng)“蒸”文化中總結出“蒸好”的本質,進行技術研發(fā)創(chuàng)新,并配以智能菜單,讓“蒸”更加適應現代廚房、滿足現代烹飪需求。
方太作為高端家電品牌,不僅以高效健康的烹飪方法致敬了傳統(tǒng)“蒸”文化,更讓傳承古法之蒸、大師之蒸的智能蒸箱開啟中式家庭蒸菜日常化序幕,讓更多普通家庭吃上健康好蒸菜,圓家人健康生活夢。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