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暑假,流量大戰(zhàn),成為傳統教育機構、電商到互聯網巨頭們三方角逐的縮影。剛剛進入新的一年,在人們仍在猜測2020年,誰能占得先機之際,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行業(yè)帶來了始料未及的劇變。
在線教育成共識 中小機構處境不易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1月27日,教育部宣布2020年春季延期開學,線下培訓也相繼被叫停。而同時,教育部鼓勵學校利用互聯網和信息化教育資源,保持正常教學進度,確保學生停課不停學,學習不延期。在線教育意外迎來超預期“利好“,不少在線教育機構免費提供價值數千萬元的寒假在線直播課,一時間用戶激增。2月3日,猿輔導免費直播課開課首日,一舉創(chuàng)下全國500萬中小學生同時在線聽課的歷史記錄。而傳統K12教培機構的境況可想而知,從最初的猶豫不定到艱難轉型走上在線教育,也就幾天時間。
但是轉型并不容易,事實上,傳統教育機構在轉型前后必然要面臨很多挑戰(zhàn)。流量、獲客與轉化是教育機構頭上的三座大山。首先,線上教育的模式與傳統教育機構有著很大不同,技術、師資、運營體系缺一不可。而更重要的是,在線教育已經有非常領先的頭部公司,如學而思、猿輔導等,這些企業(yè)擁有大量資源、資金開發(fā)成立或投資線上教育項目,構建成熟的運營模式。但對于傳統教育機構,尤其是中小型培訓機構來說,或許知道方向,卻苦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發(fā)和自主提供線上課程及服務,更難以對抗頭部強大的營銷手段來招生、引流,導致其處境愈發(fā)艱難。
在此形勢下,K12教育供給平臺愛學習教育集團,將供應鏈思維注入在線教育行業(yè),率先推出“天空之城”計劃。利用多年來在學科產品研發(fā)、在線運營管理、師資力量和直播技術方面的積累,為中小教育機構提供解決方案。這一極具顛覆性的策略將實實在在為中小教育機構賦能,真正做到和機構風雨同舟。2月1日,愛學習“天空之城”計劃正式開課,便有9000多家機構選擇通過愛學習在線平臺進行線上授課,愛學習正在幫助越來越多的機構順利轉型,共筑“天空之城”。
學員留存加引流 愛學習推出組合方案
特殊時期,學習和需求井噴式增長為在線教育獲客帶來了天賜良機,各大在線教育平臺在特殊時期推出免費課程獲得了相當龐大的體驗用戶,此后勢必盡全力將其轉化為長期用戶,因此,機構只有推送自己的同步課,將線下的優(yōu)勢與在線教育的便利相結合,才能夠挖掘用戶消費需求,增加用戶黏度。
但對于多數希望利用在線教育技術增加課程的面授機構而言,如何像物流一樣把優(yōu)質教育資源輸送到不同的B端,不僅需要技術的支撐,更需要以內容為王。愛學習表示,在疫情結束前,所有合作機構都可以免費使用愛學習在線平臺。一方面為合作機構提供硬件指導、軟件(直播)系統、課程內容、校長培訓、教師培訓、7X24小時在線運營支持、物料支持等服務。更難能可貴的是,讓機構得以利用愛學習多年來積累的高質量教學產品和服務,使機構快速、高效的產出教學內容,彌補機構教研人手不足,教學產品開發(fā)能力有限等不足。最大程度保留住自己的學員,抵御學員被在線教育平臺大肆收割、搶奪的風險。
不僅如此,愛學習還向全國用戶免費開放寒春同步課,內容涵蓋小學至高中各年級,語數英物化及STEAM全學科。并利用優(yōu)酷、騰訊等平臺強大的影響力和用戶活躍度推廣課程。當陌生學員想要獲得課程資源時,愛學習將通過當地的優(yōu)質愛學習合作機構為學員提供服務。所有學員的線上動作都將最終與愛學習本地合作機構相結合,學生才能學習同步課程,獲得智能學習包的服務。
多場景融合教學 構建健康行業(yè)生態(tài)
談及此舉初衷,愛學習教育集團總裁李川表示,盡管目前線上教育風頭無兩,但事實上,線上教育無法完全取代線下教育的地位。究其根本,教育是一個有溫度、重品質、需要長期投入換取回報的慢熱型領域。因為教育的主體是人,教育的核心也是人。學生們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參差不齊,更需要加強互動性,需要慢工出細活的教育和培養(yǎng),需要搭配個性化輔導,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習體系。這與互聯網行業(yè)短平快的風格有著根本的不同。愛學習依然相信,未來的教育場景一定是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相結合,OMO( Online MergeOffline)多場景融合的。在原有的線下課堂專業(yè)老師主講的基礎上,借助在線教育突破時間與空間的便利性,增加名師鞏固重難點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通過線上線下互動,把控教學質量,實現技術與教育的完美結合,從而為學員提供高品質、全場景、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效果。
無論是互聯網玩家還是流量巨頭,技術始終是承載教育的載體?,F在這個階段,幫助機構獲得更多本地學生,為機構“輸血”,就是為行業(yè)未來發(fā)展“造血”。通過助力中小機構順利轉型,以此促進k12教育的各方發(fā)展與進步,最終受益的將是每一位學員和整個社會,實踐“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收獲成長”的終極使命。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